APP下载

高职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究

2019-10-20唐金莉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高职院校

【摘要】:从专业现状和职业岗位群出发,分析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对应岗位能力契合度,探讨高职院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岗位群 课程体系

引言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的热点,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如何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就成了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

1、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传感技术、图形图像识别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应用的广泛普及,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移动互联相关技术人才参差不齐。针对此现象,各高校也相应先后开设移动互联应用相关专业。据统计,截止到目前,全国近60%的高职院校设置了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或相近专业(方向)。

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开设移动互联相关专业并未进行充足的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分析,高校没有对应的相关专业支撑,仅仅只是在已有的电子信息大类或计算机大类相关专业里随意拼凑一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对于人才培养质量也就可见一斑。诚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移动互联应用具有行业跨度大、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强等特点,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

最新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新增了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下属于电子信息大类。但由于不平衡性的区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不同,缺乏较为权威的专业教学系统标准规范。加之随着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深入推进,如何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专业教学标准,企业如何真正意义上参与到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既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扶持,更需要高校建立灵活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2、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岗位分析

移动互联应用通过移动智能终端,采用移动通信方式(无线和有线,主流是无线)获取业务和提供服务,是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产物。至上而下主要包括应用、网络以及终端3个层面,其中网络层和终端层为应用层提供条件。

通过对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在企业、机关、公司、学校等部门的应用情况,特别对分布在绵阳、成都等西南地区的应届毕业生或相近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跟踪调查,我们确定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面向以下就业岗位群。

(1)应用层:移动APP应用开发——可以从事基于Android的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手机游戏开发。

(2)网络层:网络系统集成——毕业生可以从事校园网、企业网、宽带网的规划设计与安装实施;网络管理与维护——可以从事网络管理,或在企事业单位进行一般的网络维护;WEB网站建设与维护——可以在专业的网站设计与开发公司任职,也可以在普通企事业单位进行网站开发与维护。

(3)终端层:移动互联终端设备安装与调试;移动终端技术支持;移动互联终端产品销售。

3、高职院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今年更是直接下发高职扩招100万的指标。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并不成熟,加上移动互联行业本身属于新兴行业,很多高校教师即使是双师型教师,也并不具备相应企业项目开发经历,因此在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上主要存在几大问题。

(1)教师缺乏行业专业性:很大一部分高校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目前本科移动互联应用专业侧重通信和网络,软件专业则偏向于通用软件开发,以至于很多从本科院校出来的高校教师没有移动互联行业的相关开发经验,这对教学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

(2)人才培养目标没有针对性: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仍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尽管在该專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罗列了一系列培养目标,但大部分培养目标都是借鉴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和模式,从传统软件、计算机专业照搬过来,并没有对移动互联专业做出详细的、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很多高职院校还是偏重于通用的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这些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弱,不能满足企业、行业即到即用的需求,造成社会急需的优秀高技能人才短缺。

(3)课程建设不完善未形成完整体系。只是在原有传统的软件开发课程基础上穿插了一些基本的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课程,比如Android应用软件开发、Android嵌入式等。无法满足移动互联人才专门的培养需求。这都导致了很多培养出来的学生达不到移动互联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也无法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4、课程体系建设

4.1建设依据与原则

在教育部文件指导前提下,参照行业通用能力标准以及结合企业调研分析报告,摆脱传统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相匹配,使教材内容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教师培养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实现与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有机结合。在实验实训方面争取一改传统实验实训课程验证性实验多,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新很难得到提高,体现不了高职教育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培养特色的现状。此外,考核形式上,可在传统笔试考核基础上辅之技能评价。因此,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针对职业岗位的就职要求,从源头开始突出高职课程体系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显得十分必要。

4.2课程体系架构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从2015年开始着手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于2016年正式面向普高和职高毕业生招生,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构建了“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4331式人才培养模式”。

5、结语

综上所述,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构建“4331”的课程体系架构,是对传统学科本位思想的一大突破。现如今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在进行岗位分析后,改革传统教法,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才能取得长足进步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务兰;;云计算时代高校IT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计算机时代;2012年03期

【2】李春杰;郝强;柳娜;;高职课程体系建设问题分析[J];《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七期

【3】谢景明;卢锋;;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培养的探讨[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年03期

作者简介:唐金莉(1994),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四川成都。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移动互联应用技术高职课程体系探究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高职院校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