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学思维下的钢琴启蒙初探

2019-10-20李畅

艺术大观 2019年28期
关键词:音乐美学钢琴教学美学

李畅

摘要: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钢琴教学需要欣赏美、展示美、传递美。在钢琴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教授丰富的音乐知识与技巧,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际表演中学会技巧,而情感是与技巧密切相关的,它可以用来表现音乐之美,也是必不可缺的。笔者结合自身钢琴教学实践的感受,运用音乐美学理论,主要分为三个角度“欣赏美”“思辨美”“描述美”对钢琴教学中美学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为钢琴演奏和教学者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美学;音乐美学;钢琴教学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琴已经发展成家喻户晓的乐器,学生们学习钢琴,父母寻找老师。因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怎样找到一个又有能力又合適的钢琴老师。

钢琴演奏与教学是钢琴音乐艺术外在的重要表现形式,也包含了丰富的音乐美学资源。在艺术实践中,运用音乐美学理论提升演奏水平和教学能力,准确表达钢琴音乐作品和教学内容的本质内涵和丰富情感,作用甚大。笔者结合自身钢琴教学实践的感受,运用音乐美学理论,对钢琴演奏和教学的能动作用及意义做进一步探究,旨在为钢琴演奏和教学者提供参考帮助。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非常重要,音乐可以“作为滋养”和“浸润心灵”,可以使人的性格变得“高尚优雅”,并主张音乐成为学习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众多家长也都希望寻找一个钢琴老师,不仅可以教授孩子钢琴技艺,还可以用钢琴来进行美育,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家长的需求在变,教师的育人思想也需要变化,本文旨在思考传统钢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美学思维探索钢琴教学的新路径,为钢琴教学者提供参考帮助。

二、钢琴启蒙中易忽视的美学问题

(一)忽视听觉的读谱式教学

从传统的钢琴教学思路上来看,每个学生的钢琴学习路程都是从识谱开始的,教材选择也大多都是哈农、练习曲、奏鸣曲等书籍,以传授钢琴的演奏技巧为主。而不是引导学生对一首音乐听觉美的认知,达到一种感官上的互通,用听觉系统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如果一位钢琴老师教出的学生不会去聆听音乐的美,只会单纯地把谱面上的音符弹奏出来,那这将大大减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略钢琴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鉴赏美的能力,从而使钢琴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使五线谱上出现的只是僵硬的符号,是没有任何精神依托的符号。

钢琴演奏是听觉的艺术,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老师,要为学生做好充分的示范,让学生从听觉中把握每首钢琴作品的美感,通过听觉更加深刻的感悟乐曲并充分融入乐曲。听觉上的审美使学生更容易掌握音乐的风格、韵律与节奏,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接受这种美感才是最重要的。

(二)生搬硬套的模仿式教学

启蒙钢琴教育是一大问题,孩子们不愿意演奏,因此钢琴教师迫切希望手把手纠正孩子的手形,让孩子们一个一个演奏音符,割裂了乐曲整体流动的美感。而这种教学方法是弊大于利的。首先,孩子们在学钢琴的时候无法从整体上充分感知音乐,只会模仿老师的手形和位置。其次,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理解五线谱,了解五线谱中每个音符的关联性。最后,孩子们无法了解音乐中的内涵,只能枯燥的机械式演奏。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五线谱的认识与弹奏过程是属于物质——心灵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整体的五线谱作为认识媒介,没有心灵的赋形,就很难鼓舞孩子们独立思考乐谱并感悟音乐美的能力。

三、音乐美育在钢琴启蒙中的应用

(一)教会学生欣赏美

近年来,教会学生如何欣赏美已经成了一个钢琴教师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很多家长会选择让孩子从“兴趣”出发去学习音乐,殊不知这种兴趣更多的来自音乐中的“美感”。费孝通先生曾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思就是人们不仅要懂得欣赏自己所理解、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糅合在一起,将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美学教育通过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来让学生做出相应的情绪反应,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给予学生充分认识美、欣赏美的自主空间。情感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欣赏中如果没有情感的积极参与,孩子们无法产生共情,主体的审美能力就无法发挥。在音乐欣赏的感知阶段,与之自然相伴的情感体验已经产生。音乐本身就已经蕴含了作曲家丰富的情感内涵,当孩子作为音乐欣赏者在聆听的时候产生个人情感与乐曲本身的意蕴发生碰撞,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就会引发对乐曲美的体验。孩子内心预存的心理图式与乐曲本身产生联系、相吻合,发生“异质同构”,这就是著名的格式塔心理学。

但是又因为孩子们是每个独立的个体,对一首乐曲会有不同的解读,赋予个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因此作为一名称职的钢琴老师一定要学会接受学生心中理解的美并加之以辅助,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乐曲表现出来,而不是过多地强调学生去做五线谱上的强弱处理,去规定学生用一成不变的指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去认知自己演奏乐曲中的美,更有利于学生自学钢琴能力的提升。并且用美学思维来引导学生欣赏美时为钢琴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师生之间可以交流自己对音乐的感悟,使钢琴音乐中蕴含的正向情感可以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正面的影响。

(二)教会学生思辨美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并且只有音乐可以单独通过声音来反映内心的精神世界。音乐乐谱并不是由几个简单的音符或几种简单的节奏而已,而是凝结了作曲家独特音乐思想与时代精神的结晶。

最早毕达哥拉斯在数和谐论中就提出了音律和谐,作曲家通过内心深处的感悟与思考发现了音符组合成美妙音乐的规则奥义。所有的钢琴曲都会有一些普遍规律性存在,并不是个别乐曲所独有的,而应是由许多作品提炼、概括总结出来的最基本的原则,适用于不同风格类型的情况,带有普遍意义的思维方式。要让孩子们慢慢探寻音符之间的规律奥妙,学会思考,在第一次听到音乐时就需要划分乐句。首先认识理解音乐的逻辑关系,从一个简单的乐句开始仔细地让孩子感知每个音符连接成旋律的强弱感、节奏感以及音色变化,然后让老师示范弹奏曲目,孩子加以聆听做以对比并说出不同,从而在对比中欣赏到一整首乐曲不断起伏的情感美。

但是仅仅单凭曲谱上的聆听与分析还是不够的,作曲家借助生活中的感悟以及情感创作出得乐曲,小孩子仅仅依靠听觉是无法感同身受作曲家的在当时那个场景那个时代作这首曲子的深切用意。因此钢琴教学需要与音乐美学、音乐史一起结合学习,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反映了当时不同的人文风情与时代脉络,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一个钢琴刚入门的学生想要思辨音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人们对于一件事物的认识思考的深度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钢琴老师循序渐进不断为学生讲述大量的有关于作曲家在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风格与音乐故事时,提高学生的共情力,引导学生对这位钢琴家的音乐作品有了一个宏观的美的认识,并且对这个作曲家的作品联系音乐历史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悟。

所以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学好钢琴,一定要让孩子先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再去教授一些技术上的如:指法、手型、演奏法、表情记号处理等问题,让孩子的学习一直处于一种探索美、思辨美的过程之中。

(三)教会学生描述美

音乐和语言分不开,有节奏的语言配上音乐就可以变成朗朗上口的歌曲,音乐与语言也是相互转化相辅相成的。那为何不让音乐与语言结合到一起对孩子进行“美育”呢?音乐和语言的代入式教学要建立在孩子欣赏美、思辨美的基础上。

音乐往往可以分为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标题音乐会给演奏者作曲家的某些定向指示与启发,使听众更易掌握、理解、欣赏。在这方面,音乐标题与文章的标题作用大致相同。标题音乐更加易于钢琴教师做以引导,钢琴入门教材中小汤普森系列基本都是一课一个标题,以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其中的音乐形式内容从而展开想象。我们以小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中的《动物展览会》为例,来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说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动物展览会》的音频,然后结合孩子日常甚或中发生的事情来启发孩子,让孩子们想象这首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场景,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每一句乐句都代表了什么小动物,它们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儿。乐句与语句一一对应,使学生产生形象的画面感,以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乐曲的内部逻辑,最后把这种感觉带入钢琴演奏中。当学生们的脑海里对每段产生了相关的语言描述之后,他们便会更容易理解这些非语义性的旋律,并可以很快地记住这些旋律,且有感情的演奏它们。这样教学不仅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感,并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同样钢琴音乐也可以用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相当于引导孩子进行即兴钢琴表演。钢琴教师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美好的事物,孩子则通过音乐想象用钢琴的音符把这一事物描绘出来,美学思维可以使孩子用音乐在呈现美好事物的时候保持放松状态,做一个美的输出者,而不是传统教学中一味地接受者。应用音乐中美学思维的特性与孩子对音乐的感悟体验,来使孩子个体所有部分得到平衡和完整。钢琴教师要学会接受学生所理解的美,并加以辅助指导。

四、结论

钢琴作为一个乐器是需要通过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来与人交流,钢琴教师不仅要做到技巧的教授,也要不斷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提升自身审美能力与文化修养,结合音乐美学理论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其次作为钢琴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实践的多元性,善于用美学视角,把音乐的内在美传递给学生,与乐曲产生共鸣、与作曲家产生共情,用技巧体现情感、用情感带动技巧。

参考文献:

[1]孙頔.试论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和教学的作用及意义[J].艺术教育,2019(11):46-47.

[2]曾庆红.音乐美学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205.

[3]罗淇匀.浅谈音乐美学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7(6):71.

[4]万明芳.从审美角度探析钢琴教学中体验与表现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8):272-273.

猜你喜欢

音乐美学钢琴教学美学
印花派对
纯白美学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