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桥”修复技术在玻璃钢管抢修中的创新应用与研究

2019-10-20王君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修复技术

王君

摘 要:介绍了一种玻璃钢管“搭桥”修复技术,克服了玻璃钢管抢修作业中的难题,实现了玻璃钢管的带水抢修作业。

关键词:玻璃钢管;“搭桥”修复技术;带水抢修

玻璃钢管是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在石油化工、供排水等领域推广使用的一种新型柔性非金属复合材料压力管道,其实质是以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以不饱和热固性聚酯树脂为基体,中间夹石英砂的压力管。它具有独特的性能:轻质、高强、耐腐蚀、耐久、抗老化、管壁水力特性好、糙率低、施工安装简便、综合造价低。但同时由于玻璃钢管密度小、质脆,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其它地下工程的施工、覆土所含的硬物等造成人为或机械的破损。

过去对玻璃钢管事故的抢修,一直采用传统的补漏法进行抢修。

传统的补漏方法一般采用把玻璃钢管道内流体排放完毕后在无水、无压的情况下进行玻璃纤维和聚酯树脂的人工缠绕糊制。但是无水、无压人工糊制补漏方法的缺点明显:

1、停水时间长,管口径越大停水时间越长,大约1-3天左右。

2、管道内流体排放困难,个别地方受环境和空间限制无处排放,即使能排放也会造成管内水资源浪费。

3、排放过程中该管道系统基本停运,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程度上的损失和不便。

同煤集团供水分公司现有玻璃钢管约15公里,部分管段的阀门已出现严重老化,封堵能力无法达到100%,在短时间内无法采用原始补漏法对玻璃钢管进行抢修,严重影响了同煤集团生产、生活用水的供给,特别是对集团公司重点项目塔山矿、同忻矿的影响。供水分公司给塔山矿、同忻矿供水管线就包括一段7公里长的玻璃钢管,一旦发生爆管事故,抢修时间过长,将直接影响塔山矿、同忻矿的正常生产,甚至影响集团公司的整体效益。针对这一情况,供水分公司经过反复研究,结合日常抢修的经验总结,创造性的攻破了玻璃钢管带水作业的抢修难题,提出了“搭桥”修复技术,实现了玻璃钢管的带水抢修作业。

一、主要内容

“搭桥”修复技术的实施原理:先在管道内壁底部进行密封,使管道内余水不外漏且可以正常流过,再对整个切口处从外部进行封堵。

具体实施步骤:

1、先用角磨机从管壁顶部中线到管壁下方中线把破口切下,使用事先准备好的排水泵给工作坑进行排水。

2、用“搭桥”的方法先对管线底部进行密封。准备了宽于切口、高于管线内水位的一段玻璃钢管和橡胶密封垫,从管线底部内壁将玻璃钢管和密封垫垫入,用M6*30mm螺絲在管线内壁将密封垫固定,周边用堵漏剂加固密封,待密封垫完全固定后,空管水不向外流且可正常流过,解决了抢修中最大难题。

3、对玻璃钢管切口边缘进行打磨,要求打磨后边缘角度成向外扩45度斜面,再从相同材质与规格的玻璃钢管的新管上切下与坏管切口尺寸吻合的切板作为坏管的外壁,切板边缘为向内45度斜面,目的有两个,一是在封堵切口时管壁45度斜面对切板起到支撑作用;二是管壁与切口相接时能够达到最大吻合状态。

4、将切板与管壁复位后,我们用混合树脂胶的玻璃丝布对管壁进行缠绕包裹,具体为毛毡3层,粗、细玻璃丝布各6层,涤纶布1层,比例适当的固化剂、催化剂与环氧树脂胶,固化剂、催化剂与树脂胶的调配比例随着天气情况和环境温度而变化,变化范围在0.5%到5.5%之间。在包裹缠绕过程中,粗、细玻璃丝布要交叉包裹,即一层粗一层细,包裹力度要吃劲,避免褶皱和气泡。待包裹完成后,根据当时天气情况和环境温度预计达到最佳凝固状态与最佳硬度的时间,便于管线抢修的后续工作。

二、经济及社会效益情况

供水分公司采用“搭桥”修复技术一年时间以来,对玻璃钢管漏水事故进行了12次抢修。结果可证明,此项新技术缩短了事故停水的时间,减少了漏损,且适用于多种情况造成的漏水事故。其作用完全符合供水要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1、全年共抢修玻璃钢管道15次,其中有12次通过使用“搭桥”方法抢修管路,平均每次可减少抢修时间约20小时,平均每小时出水量为500m3,一年可多供水12万吨,创造经济效益87.4万元。

2、由于“搭桥”修复技术不需要排空空管水,平均管径为DN600mm,需排空管道长度按10公里计算,每次可节约水量2826 m3,每年节约水量33912m3,创造经济效益24.7万元。

综上所述此项技术的采用,每年可创造效益112.1万元。

此项技术改造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十分显著的:

1、使用新技术后,大大缩短了停水时间,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供水的稳定,及时满足用户的用水需要,从而保障整个同煤集团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及冬季的供暖需求。

2、减少了传统堵漏方法所产生的人工成本,极大的降低了抢修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保障了抢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搭桥”修复技术的特点是: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经济高效、安全快速。在缩短抢修时间的同时,还能减轻了劳动强度,极大的提高了供水效率。

三、存在问题

“搭桥”修复技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打磨管道的部位较多,会造成一定的粉尘污染,因此负责打磨的人员须配备完整的劳动保护用品,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高效。

四、结语

“搭桥”修复技术在玻璃钢管抢修中的应用,是管道抢修领域具有创新性的突破,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大幅度提高了供水管网维修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尤其是能克服受季节、天气、作业场地及空间限制等困难,在不影响各单位生产、生活用水的时间范围内,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玻璃钢管道修复,避免了传统堵漏方式的耗费时间长和管内水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供水管道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01)

[2]卢云飞.城市供水管网维护抢修工作探讨[J] .价值工程. 2010(14)

[3]陈中逊 黄春秋 孙华琼,供水管网维护管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 .科技传播. 2011(12)

猜你喜欢

修复技术
汞污染的来源及修复技术
零件修复技术在企业设备维修中的应用
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术初探
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治理措施
重金属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拓片类藏品的保护修复刍议
铬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概况
图像视频处理中的修复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