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下南京绒花手工艺的应用界面设计
2019-10-20苏曼
苏曼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了濒临失落的境地。 本报告将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绒花”为例。 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绒花工艺的历史背景,总结南京天鹅花的发展现状,并以结果为切入点,提出具体可行性。
关键词:南京绒花;工艺;界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9)04-0122-03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more and mor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entered the situation of being on the verge of being lost. This report will take Jiangsu Province'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Nanjing Velvet Flowers” as an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sufficient research,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Nanjing Velvet Flowers by summarizing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Velvet Flowers craft,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as the entry point to propose specific feasibility.
Key words: Nanjing Velvet Flowers;Craft;Interface Design
引言:
绒花始于唐朝,谐音荣华,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唐代被列为皇室贡品。明末清初流入民间,主要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及际逢婚嫁喜事时佩戴绒花。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世界青年大会上,南京绒花荣膺组委会荣誉大奖和世界青年眼中的最美中国手工艺。
长久以来,手口相传是传统手工艺传承的主要方式。随着工艺传承人高龄化现象的日益显著,仅靠传统的口传心授,难以增加技艺的传播范围,并且与当前人们碎片式、移动式、微型的、交互式的学习习惯相悖。
基于移动应用平台,利用交互式图形化的方法对传统手工艺的技艺、 制作材料、形态结构等元素进行图形化解释的一套方法。其中交互式的体验为用户提供了与学习资源——手工技艺者、学习同伴、手工艺大师的互动;而图形化解析则借助图形直观、易于理解的优点,将原来隐藏在精美工艺品背后的制作技艺展现出来.
南京绒花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年来,绒花的保护工作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但其生存发展趋势仍不乐观。将绒花和app相结合,能够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宣传平台,提高绒花的知名度,改善传承人的经济状况,为绒花的发展提供新的生机。
1 功能模块设计
结合绒花工艺自身特点,得出以下主要功能模块:①欣赏:该板块主要发布现有的绒花工艺品。同时,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绒花制作工艺,添加了短视频功能,用户通过观看实物制作过程,能更好地获知制作方法;②制作: 绒花工艺制作方式复杂,使用简笔画+文字,同时切换实物图和视频的组合,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绒花的制作过程;③历史: 此版块有助于用户了解到绒花工艺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更加珍惜流传至今的绒花工艺;④游戏: 在后续的测试中,为了增强用户和产品的互动,提高用户学习的兴趣,巩固用户学习的内容,在精炼绒花工艺制作过程后,采取小游戏的方式使用户参与到绒花的制作过程,加深理解的同时,加强用户学习的自信与兴趣 ,吸引潜在的“学徒”。
2 绒花工艺应用界面设计
①本界面主要由画面左上角汉堡按钮,进入菜单界面切换界面和设置选项。使画面更加简洁,整体,同时兼具功能性。②欢迎页的主要元素为logo和name,在后期试验环节中,为帮助用户对本app功能和性质的理解,在欢迎页下方加入一段文字解释。文字内容由最初版本:“A Welcome introduction to the artful craft of making velvet flowers, with silk and copper. you can make anything your imagination allows”. 最终修改为“Welcome to the artful craft of making velvet flowers”。③在Examples界面中,以底部标签导航栏切换photo和video,当用户放大photo时,可以在左下角进入更多的功能选项,如分享、下载、订购画面内产品等。在视频中,用户同样可以对视频内容进行全屏观看或者小屏幕播放。④在Production界面中,因为底部已经有标签导航栏,为了不干扰到用户的选择,同时兼顾切换的功能,将图标缩小为50×50像素。未选中背景采用20%的9B9B9B灰。同时相对应icon图标改为50%透明度。图像信息统一在高度为172的512×512像素区域内,文字信息位于X:44,Y:975。⑤在游戏界面中,额外在底部导航栏上添加10像素高的进度条,以00EA7D绿代表进度,D8D8D8灰代表未完成进度。⑥在历史界面里,考虑到图片信息较多,且风格不统一,于是采用了纯黑色背景,白色文字,使得视觉中心以图像和文字为主,不受背景干扰。同时黑色增加了庄重感和历史感。
3 结论
绒花作为一项传统手工艺,是非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惜的是流传至今,经过时代的变迁,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存的绒花资料大多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简单介绍,在内容上不够深入,对工艺的描述也不够详细。绒花发展至今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提高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绒花工艺,从而吸引更多的学徒,改变“人走艺失”的困境。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绒花的内在价值和文化效应,为绒花工艺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培育土壤。
目前,有关传统技艺的相关内容过于专业化,普通大众的接触机会较少。而绒花 App 的意义在于,绒花APP作為一款线上应用,以其清新明朗,色彩丰富的视觉风格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同时简化的视觉图像语言能够更好地帮助年轻人了解这项传统的手工艺技术。 它利用了手机、iPad 这样的大众媒体,将高深、复杂的东西做到了通俗易懂,传播文化知识。建立绒花网络宣传平台,有助于扩展绒花宣传渠道,提高绒花知名度,加深人们对绒花的了解,达到增值和吸引学徒的效果,更好地促进绒花工艺的传承。将绒花工艺和App相结合,能够为绒花建立一个稳定的网络宣传平台,不仅能展示绒花工艺品,为人们提供一个了解绒花和购买绒花工艺品的平台,为手工艺兴趣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的渠道,更重要的是绒花APP将成为第一个有关绒花的在线应用,不再只是文献里单薄的描述,而是能够立体地记录和展现绒花工艺。除了发挥绒花工艺的市场价值外,同时也能为后人提供一个更加生动、具体的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1] 安然.南京绒花市场化运作探析[J].大众文艺,2013,第2期.
[2] 李潇云,田海涛.国内绒花传统手工艺研究综述[J].绿色科技,2016,第17期.
[3] 郝瑞瑞.游离在消失边缘的文化遗产——以南京绒花技艺的现状与发展为例[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第3期.
[4] 周尚.南京绒花的装饰设计及文化内涵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5] 徐俊.传统手工艺交互式图解法的模型建构及效果研究——以南京绒花工艺为例[J]美与时代.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