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贵在讲“理”
2019-10-20殷祥
殷祥
摘要:地理教学中要重视“理…的存在,要告知学生们地理是什么、考什么,摸清地理教学中的基本“理”念,在解题过程中通过破解“理”,强化对学生的解题指导,促使学生明白地理中的“理”,这可以避免学生误入学习地理中的“歪理”,这将有效的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地理:高考:理
中图分类号:G633. 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2019)08 -0221 -01
地理教学贵在讲理,所谓的理是指理性,是指地理学科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联性,是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思维理念。明确了地理的理,将有助于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的理解,促进理在地理解题中的应用,提升地理课堂教学品质。但在地理学习中有不少同学并未真正明白此理,而是盲目的抱着自己的“歪理”,有意或无意中滑人了学习地理中的误区,结果是事倍功半,学习地理效率低下,高考成绩不理想。常见的“歪理”如下:
“歪理”一,认死理。在学習中采用死记硬背法,对教材中的知识不加鉴别囫囵吞枣,甚至于不求甚解,结果是浪费了时间与精力,成绩很难提升。更为可气的是几年后忘记的干干净净,似乎从未学过地理,白白做了无用功。
“歪理”二,临时抱佛脚。很多高三文科生把地理成绩的提升寄予高考前两个月,采用突击式学习法,谁知贪多嚼不烂,在高考中稀里糊涂败下阵来。
“歪理”三,投机取巧。许多学生搞来了所谓的地理万能答题模板,在答题时依葫芦画瓢。这种耍小聪明的做法最终还是中看不中用。
由上可见,上述学生们常见的“歪理”共同之处在于未能真正把握学习地理中的理,也就是说他们对地理中的理还未真正理解,不能做到知己知彼焉能百战不殆。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认知问题,另一方面还是地理教师们未能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
怎样才能把握地理教学中的理呢?首先要促使学生明白地理是什么、高考考什么,这是必须要讲清楚的道理;其次是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地理教学中的理,把地理教学中的逻辑关系讲清楚;最后地理之理要在解题指导中予以体现。
1.地理是什么、高考考什么
地理学科知识繁杂、涉及面广,面对这个问题并非三言两句就可以讲清楚的。但地理学科的特性告诉我们,地理高考将围绕地理学科的灵魂来组织命题,可以说抓住了地理学科的灵魂就抓住了高考。那么地理学科的灵魂是什么?可以总结为:WWWWPH. COM。
1W:即where。简而言之就是地理事物的区域定位。地理学科研究的落脚点均是具体的且明确的空间单位,这是地理学科区域性的直接体现。
2W:即what。当某一研究区域定位后,该区域的地理事物便成了研究的中心主题,其包括自然地理事物及人文的地理事物(以地理学的两分法为基础)。在高中阶段前者可概括为五大自然要素,分别为气候、河流、地貌、植被及土壤等,后者主要指社会经济事物诸要素如IT业、农业、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等。上述要素的自我演化的规律及相互关系自然成为地理学课堂研究的重点。
3W:即Why。这就是在上述两者的基础上要探究的核心问题,即地理事物的相关性,地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究竟怎样,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关系。这也恰好体现了地理学科知识的综合性。
4W:即While。地理事物存在的时间属性。时间是地理要素存在的衡量依据,在以人类社会的价值体系为中心的世界,所有的地理事物的存在必须以此为前提,以追求人类社会最终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所以时间的因素是考量地理学科研究成果的标尺。
5P:即Problem。若要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处理好人地关系,尝试解决人地矛盾,如何处理好人地的关系呢?就要研究H的问题。
6H:即How。当我们面对地理环境要素不和谐的时候,有必要调整其中不和谐的要素,这就涉及面对众多繁杂的地理事物该如何调整的问题。基本原则还应是以人类利益的最佳化为基准,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于处理好人地关系。
7 Com:即comment。对问题解决方案的评估要有科学的评估体系,高中阶段的地理方案的评估体系基本是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准。
综上而见,在明确了地理学科的灵魂所在后,地理高考题犹如孙大圣,其再神通广大、变换多端,但也逃不出佛祖之手心。理解这一点可以使得我们的备考有针对性,从而面对地理高考一不慌二不乱,做到成竹在胸。我们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抓住此理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2.课堂教学中要破解地理中的理
狠抓课堂教学中的理,需打通学生学习地理中的七经八络。概而言之,在地理教学中要抓结构、抓系统完成知识的点、线、面,帮助学生把地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理论化到实践化。抓结构就是把地理知识由机器拆成零件,再把零件组装成机器;抓系统即把知识之间纵横联系摸清,理解彼此之间的关联与内涵;抓理论即为知识的高度提炼与内化,能用学科语言精准的表达与再现;抓实践即要把内化的知识用来解决人地关系中的实际问题。为形象说明上述四抓,下面以台风教学来做个解读。
在教学中首先把台风这台机器解剖成低气压、气旋、热带海域、地转偏向力、风、雨、风暴潮、洪灾、旱灾、暑热、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飓风等各个零部件,引导学生对各零件逐一检修,确保每一零件都合格(即理解)。而后引导学生抓系统,引导学生将各零件自己组装、拆分、重组,反复若干次,其中的奥妙不言而喻,在此过程中要体现知识间点、线、面的对接与拓展,比如知识的横向体系:台风的概念、形成、分布、后果等;纵向体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自然灾害等;进而引导学生抓理论,引导学生描述台风、概述台风的相关知识、指出台风的利弊等。最后引导学生进入实践状态,告知学生如何应对台风带来的危害、若面临台风如何开展自救与他救、如面临其他的自然灾害呢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地理中的理从何而来,怎样把握地理中的理。
综上而言,在地理学科中理性十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试题的讲解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理,理不辨不明,要使得学生理解地理之理,这是学习地理的王道,明白了此中道理可以极大的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