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19-10-20熊孟禄
熊孟禄
摘要: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的这个环节,而且提问的技巧、问题的难易程度直接决定课堂的效果。如何使课堂提问有效?如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进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關键词:物理;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9) 08 - 0163 - 01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但在我们学校近几年的抽查课教学活动使我清醒的认识到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性。有的老师由于“启而不发,不如填鸭”,部分教师教学过程中很少提问,“满堂灌”教学法依然存在;又由于部分教师把课堂提问视为简单的一问一答,所提问题很少经过严密的思考,问题肤浅;或所提问题过难又不懂得启发,或流水式提问导致“满堂问”,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还有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1.提问必须围绕教材重点、难点,目的明确
提问的语言必须抑扬顿挫一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必须准确精炼一一让学生听清楚提问的内容和要求。问题的指向性一定要明确。提问的内容要善于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归纳、筛选,做到删繁就简,择精选评,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问一个问题之前,教师一定要明确,针对性要强: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估计学生的答案会出现那些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否则乱问一通.看起来好像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没什么作用,还有可能问的学生不知所措,晕头转向,反而给教学设下障碍。因此教师必须理解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这样所提问题才会有目的性。教师所提问题的切入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提问中应避免所提问题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尽可能不使用“对不对”、“是不是”“正确不正确”进行提问。如:如讲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时,演示了“会跳”的硬币实验。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很想知道纸为什么硬币“会跳”的现象?希望老师尽快给出答案,但此时教学中我却进行了如下提问:
(1)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能让硬币“跳”起来?
(2)我现在用的方法与你想到的方法有相同的吗?
(3)如果没有,应该用怎样的知识来解释呢?
通过上述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到底有何关系,通过这类紧扣教材的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提问应难易得当,从学生实际出发
老师提问要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学习态度都会不同,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要做到面对个别学生,恰当的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使班级各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对物理学习较好的学生应提出信息量较大、颇有难度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思维活动量;而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应多问一些稍有难度,信息量较小,清晰度高的问题,以鼓励其学习积极性。
3.给学生体验的机会,思考的时间
体验对一个人的记忆是非常有帮助的,现在回想我们三十年前的童年,好多事情还记忆犹新,当时的那些人只要一说到自己的童年趣事,大家都会口若悬河谈论自己的事情,如何滑冰,如何踩高跷,如何捣鸟窝……为什么三十年前的事情,大家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原因就是当时我们是亲身体验的,主动参与的,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之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其活动,亲身体验,这样学生就会印象深刻,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4.问题设置尽量走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来源于兴趣,只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获得知识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在紧扣主题的情况下,尽量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物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物理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物理。例如,在讲物体沉浮之前表演“沉浮玩偶”的小魔术:用一支lOcm长的吸管对折,用发夹夹住,调整发夹位里,把它插入盛水的矿泉水瓶中,并让一小段的吸管吸入水,使之直立浮于水中,盖上瓶盖。用手压瓶子(学生没觉察到),沉浮玩偶听话地下沉,松手后又听话地浮起来,同学们看后惊叹不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体现初中物理的课程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5.巧妙设置问题,引起学生争议,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质疑,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学习了惯性,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时,提问:“人从地面竖直跳起,由于地球还在自转,为什么落回原地?”“地球和树上的苹果之间有相互用力,为什么苹果会落向地面?而地球为什么不向苹果位置运动?”等问题。引起学生大胆的猜测和疑问,即便是错误的也要首先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决不可嘲讽,而应调动全班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教师作引导、评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见到的物理现象多问一问产生的原因,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由乐学变为善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研读课程标准,专研教材,走近学生生活,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难易适当,富有趣味、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晓伟《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