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019-10-20刘玉成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海绵城市市政道路

刘玉成

摘 要:市政道路给排水的施工过程固然关键,可是对于市政道路给排水的设计应用更加不能被忽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了解有关“海绵城市”的一些知识,有利于推进我们的城市建设。本文针对“海绵城市”,给出了一些建议和需要重视的点,以期能够给相关研究人员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其实我国的一些地方相关部门早就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观点,然而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尤其是在南方城市,对于给排水的设计仍然存在着一些误解或者方法上的错误,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解决,势必会阻碍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不利于社会发展。

一、“海绵城市”的相关概念

我们都知道海绵是怎样的一种构造,能够利用一定的空间吸收足够多的水分,并且自身的体积还不会产生太大的改变,同时通过一定的挤压,能够及时排出之前吸收的水分,回到原来的状态,使最终状态与最初状态几乎没有什么不同,而建设“海绵城市”同样是这么一个概念。“海绵城市”相对于其他普通城市来讲,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对外来恶劣水环境的抵抗能力,良好的抗逆性体现的非常明显,这也就是我们建设“海绵城市”的最初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会利用一些蓄水措施和排水措施来达到目的,当然不同于传统的处理雨水的模式,“海绵城市”对水分的处理也会更加有效,更加高效,这就是“海绵城市”的相关概念,需要我们在研究之前充分理解并掌握。

二、“海绵城市”应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防止水涝灾害

我们都知道在雨水季节,尤其是梅雨季节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非常容易从大旱急转大涝,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降雨量不稳定的原因有关。而一旦降雨量过大,对于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就会提出极大的挑战。这个时候,建设“海绵城市”的应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可以完美的做到规避这个自然灾害问题的产生,“海绵城市”对于水的把控能力非常好,多余的水能够及时排出,同时还能够对一些水进行储存,以防气候干旱,城市水资源紧张的问题。由此也可能避免了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灾后救援、救济工作,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间接促进了国家的财政建设、经济建设。

(二)改善自然环境绿色化发展

城市的发展必须要讲求一个发展的平衡,建设过程中只注重一时的经济效应是坚决不可取的,可目前仍有不少地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随意开采挖掘自然资源,这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如此,因为有利可图,而且国家建设、城市的经济增长的需要,许多大型污染企业、工厂正在城市崛起,虽然是大多都分布在城市边缘地区,但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有些仍然是无法修复的,那不久之后,城市的發展极有可能会倒退,简介阻碍了城市的进步。我国已经过了那个大工业化时代,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必然会让“海绵城市”成为一个风向标,“海绵城市”对环境起到的是一种修复作用,更是一种监督作用:修复之前被工业发展造成的自然环境破坏,监督后来的人们重视绿色发展的需要,为经济发展另辟蹊径,这同时也带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讲,也是极为重要的。

(三)节约资源经济性发展

的确,对于我国的建设发展来讲,利用资源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利用还是要有一个限度的,有一个限度的制约,才能确保不会因为过量过度而导致难以把控阶段性的发展规划,更何况我们还有更加长久的发展规划,建设“海绵城市”应用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其实,表面上看,给排水设计仅仅是在雨水排入排出的调控给出了一些思路,实际上能带来的还有对其他资源的一种节约节省的思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我国相关方面建设应该着重考虑研究的,不引起重视的话,在财政方面势必会造成较大的损失,于城市的长久经济发展来讲,也是极为不利的。

(四)个性化应用发展

城市建设不能够照搬照抄、直接全部套用,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必须相应的结合自身特点,个性化的应用发展,“海绵城市”同样利用了这一点,避免了同其他城市建设的完全套用而产生的矛盾。这个矛盾,主要还是在于照搬套用后,一旦发生发展的问题,另一个城市可以及时有针对性的及时进行纠正,但是,本城市的解决方案却不容易及时得出来。同样,可能更早的,别的城市没有出现发展的问题,本城市却没有适应外来因素的影响,导致环境的恶化,难以修复。“海绵城市”依据自身所处,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发现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给排水设计思路,应用最合适的技术方法,阻止外来因素造成的破坏,这就是个性化应用发展带来的最大好处,直接增强城市的抗逆性,同时,个性化的应用发展,对于我国目前许多城市发展还不是特别成熟的阶段来讲,也是极其关键的一个问题。

三、对“海绵城市”应用市政道路中给排水的具体设计

(一)对道路部分的设计

设计人员可结合实际情况,在道路混凝土铺设部位设置相应的排水孔,这样有利于雨水、空气等因素的有效循环;或是将石子等材料铺设在道路土层内,以此提升道路的渗水性,避免出现雨水聚集现象。

(二)对人行道部分和车行道的设计

在设计人行道时,设计人员要展开透水铺装施工,保证雨水可以由路面渗透到地下,从而调整路面湿度以及温度。车行道路面是以非透水性路面为主,设计人员需遵循海绵城市理念,将车行道路面改为透水性路面。

(三)对绿化带部分的设计

进行绿化带设计过程中,要保证绿化带雨水口位于路面下方15 ~ 20 cm的位置,并保证雨水口呈现出均匀的分布特征,雨水口的高度最好高于绿化带种植土,低于道路的高度,以更好地发挥雨水口的作用。

(四)对城市绿地衔接部分的设计

首先,在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地方,通常选择雨水截污净化技术,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地排放到绿地区域,从而达到降低径流洪峰的目的。其次,对于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要适当提高雨水储存和回收利用的效率。最后,对污染严重的径流区域,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

四、“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应用的一些注意事项

“海绵城市”给排水的设计应用需要明确建设的目标,这是进行给排水设计最重要的前提,不明确该城市要达到市政道路规划后的一个怎样的效果,必然无法进行合理的布局。有了一个明确的建设目标,我们还需要明确给排水设计需要怎样的材料,在给排水管道的应用方面,采取怎样的材料,技术方法,都是给排水设计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到的。然而,给排水设计应用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相关人员如何结合区域特点进行特征明显的给排水管道布置,这些作为困扰我国现阶段城市市政道路规划的一些重要问题,是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严格关注的关键。

五、结语

其实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中,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进行城市建设的严谨性,有关部门对一些基本的城市相关部分结构进行设计时,考虑的方面太过狭隘,因此,对于进行城市建设的明天来讲,一定要提高思维的严谨性,落实每一项工作,充分考虑发展的合理性。虽然目前的城市建设仍然没有明显的进步,但是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提高,相关人员的知识面更加宽广,相信我国的城市建设一定会变得更好,这不仅仅是一部分人的心愿,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个关键点。

参考文献:

[1]刘晓强,林奕伟,姜云浩,等.对雨水资源进行利用与储存的相关研究[J].环境测控研究,2013,(3):36-39.

[2]张建祥,韩泽华,李玉鹏,等.如何利用给排水设计的应用管理进行城市建设的相关布局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6):81-85.

猜你喜欢

给排水设计海绵城市市政道路
关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伸缩缝施工技术的浅述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市政道路下穿高速铁路技术简述及应用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中的节水优化措施分析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保问题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