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2019-10-20潘红梅
潘红梅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一个包含着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内的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养成过程。学校应该营造优质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学生浸润其中,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生中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得以凸显。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学;潜移默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9) 08 - 0039 - 01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进一步加强有关学科教材传统文化内容,体现到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发等环节,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结合以上要求,我校在低年级阶段,主要为学生营造亲近传统文化的机会,以开展启蒙教育为重点,意在激发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在高年级阶段,力在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能力,以开展认知教育为重点,从而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1.发现教材内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在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里面,有许多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内容。有古诗词、小古文,有日积月累里包含的《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内容,还有对联、节气歌、歇后语等民间文学形式……这些内容都包含着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不能仅仅以知识目标为准,还要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对传统的文化产生兴趣,在诵读和了解的过程中,产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并能成为这种文化的小使者,积极地学习积极地宣传,从小有文化的担当。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集体备课中加大这方面的备课力度,主备老师不可以就课备课,要有适当的延伸,要把相关的拓展内容与学年老师共同分享学习,制作课件。
2.借力国学经典课题研究,营造校园的书香氛围
适逢学校加入省重点课题“中华国学经典课程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研究”的课题研究,在学校内开展了“中华国学经典”小学生学本的学习和诵读。在每日的晨读中,班班都书声朗朗,孩子们在对国学几个难点的通读中增加对于祖国传荣文化的热爱。每个学期,我们还专门组织年轻教师开展国学经典研究课的观课、议课活动。老师们在互相交流中,提高了对于国学经典的认识,也更为重视国学经典对于学生的浸润教育有多么重要,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也决定着课堂的高度和深度。从老师读经典背经典开始,从老师热爱国学热爱传统文化开始,带领孩子们走進国学经典的殿堂。
学期末的古诗文汇报,更是集中展示了一个学期中孩子们对于经典诗文的背诵积累和感悟理解的情况。多数班级,汇报有主题,孩子的吟诵有韵味,眉宇神情间、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每个假期里,各班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布置班级在假期里需要积累背诵的古诗文,老师们会通过微信群组织班级学生反馈和交流大家背诵的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3.从小写好中华汉字,横竖撇捺中积淀文化
学校非常关注孩子的汉字书写,我们认为让孩子们热爱汉字,能用心写好汉字,对孩子来说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帮助孩子积淀文化。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有专门的写字课,每个学期都有“小小书法家”的书写活动评比,还多次开展了“汉字听写大赛”的校内比赛。每一天学校的“习字一刻钟”,是孩子们静心凝神写字的时间,伴着悠扬的古筝乐曲,孩子们头正、肩平、足安……心无旁骛,用心书写。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养成教育。
得益于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借助媒体手段,在专业的书写软件的辅助下,孩子看得更直观,记得更扎实,写得也越来越好。孩子们还借助网络平台,搜集和梳理有趣的汉字故事,学校已经在微信平台中推送了由孩子们收集、整理得汉字故事上百期内容。
孩子升入三年级后,我们就开展了毛笔书法课程。让孩子在认识、了解书法中,发现汉字之美,在读帖、临帖中感受中华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能受到感染,自己也用心写好每一笔。并从书法的一些文化内涵中,受到做人的一些启示,都说“字如其人”,写字中所倾注的所体现的,恰恰是一个人的精神和内在。
4.经典文化剧表演,让文化生动起来
每个学期,孩子们会从学习的经典文化中选取内容,如《三字经》、《弟子规》或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等,把这些经典文化内容通过团队研读,自己编成剧本,白编白演。每个学期开学初,会在学年中进行表演和比赛。这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并在这个过程中把书上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的表演,更吸引孩子们,也更好地反馈出孩子们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这项活动,我们还将长久地坚持做好,让更多的孩子在这个舞台中发现自己,亲近经典文化。
5.学写古体文学样式,创作中树立文化自信
语文学习重在“听说读写”,孩子们从小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母语环境下,读诗、写诗似乎也变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了,难怪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读诗文多了,自己也会有兴趣地进行创作。于是,我们根据教材的延展,结合一些节日内容,设计了一些让孩子来创作诗词、小古文的活动。
其实,教育和传统文化有很多相似的特点,需要更长久地坚持,需要热爱的情怀去带动,需要整体环境的浸润和影响,让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一点点,一年年,传递下去,弥散开来,让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从小就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随着他们渐渐长大,渐渐更有力量,渐渐传播开去……这就是传统文化一定要在校园教育中落实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