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19-10-20罗艳艳

学生之友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育大数据教育教学应对策略

罗艳艳

摘 要:在教育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的筛选与把握对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俞发重要。高校教师作为教育大数据的主要受众群体,如何利用好教育大数据来服务于教育教学也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本文探讨了教育大数据给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据此提出了教育大数据如何精准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育大数据;教育教学;应对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俨然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标志,各行各业都为“大数据”贴上属于自己的标签,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伴随国家出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的进一步融合,推动教育大数据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前、教学中以及教学后为高校教师提供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学指导。

一、教育大数据的价值

(一)教育大数据

“教育大数据”这一概念最早是在对美国《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这一报告的解读与启示中提出的,将其界定为学习者在平台学习中的行为数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学者对“教育大数据”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有学者把它定义为“面向教育全过程时空的多种类型的全样本的数据集合”[1],也有人将它看作是“贯穿于教育教学行为中所形成的,根据教育需求集聚起来的,所有可用于教育发展并能够产生强大潜在意义价值的数据汇集体”。[2]

其实教育大数据相对于教育数据来说,不仅在于其量之大,而在于量的积累带来什么质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数据完整地表征某种教育特征,进而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随着教育大数据的发展和完善,教师教学更加信息化,智能化,教育大数据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维,新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二)教育大数据的价值

1.教育大数据促进高校治理能力的提升

从高校自身的角度来看,大数据能够有效指导学校在各个方面的管理。在相关研究中谈到“大数据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主体多元化发展、改变高等教育治理主体思维模式及推动高等教育治理方式等方面的转变”[3],有学者提出“大数据给大学带来机遇,带来新的教育管理思维,催生新的教学生态,提出新的研究方法;但是另一方面大数据也给大学带来了挑战,不但分散着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在消解着大学的精神、解构着大学的文化,改变着大学学习模式。”

2.教育大数据指导教师教学

教师处于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地位,能够更直接、更有效地利用教育大数据作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有研究谈到“教育大数据能够有效的解决教师决策的困境,并分别从决策跨越、教学转变、思维升华、科学评价等方面阐述大数据驱动下的教师教学决策变化,提出了教师决策的有效途径”[4],大数据支持下的学习评价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嵌入学习全过程,对教学和学习活动的信息数据做出观测、解释和反馈,并利用描述性反馈信息实现教学相长和学生发展的过程。”[5]

3.教育大数据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可以自主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资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研究提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学习模式,学习兴趣更加浓厚”[6],另一方面从高校的角度来说,高校可以监控和追踪学生学习的数据,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当前已有不少高校和研究机构将大数据作为学生“学习分析”设计、管理和决策的依据。大数据也可用来评估大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动态、系统、全面的数据网络,将抽象、复杂的素养数据化,从而监测和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变化情况。”[7]

二、教育大数据对高校教师教学的挑战

(一)学情分析不够

传统教学多是依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却很少去集中关注教学对象即学生的需求,高校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更多且繁杂,加之自己又有科研的工作,相对于中小学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接触的机会也更少,难以完全的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特点以及个性化需求,这样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较为完整的“学情分析”。

(二)教学模式单一

纵观传统的高校教学课堂,教师是知识的传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两者之间就是简单的单线传输关系,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教学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师生之间如果没有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机会,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呢?在这种情形下,教育大数据就可以为我们高校教师提供一个了解学生个性需求的较好途径。而且当今教师用到的教学资源多数是教材和黑板,长久以来单一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目前,已有一些智能教学辅助系统,高校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中使用,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

(三)评价方式固化,缺少教学反思

在任何教育领域和教育阶段,学习评价都是评估教学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教师、学生、家长群体都十分关注的教学环节。当今高等教育中,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比如,首先是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较少,教师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较少,不能即时的了解学生的动态发展重视的是教学后的总结性评价;其次是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已经固化,多数以考试后的分数为评判标准,导致师生和家长都只关注成绩与排名等较为表层的评价信息,长久以来就把分数等同于学生的知识发展能力,最终学生掌握的也只是应试教育中需要的能力,缺乏創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位教师想要自我提升,首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获取真知,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其次就是需要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长久以来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多数情况下教师会在教学结束后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计划是否合理,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都达到了,教学过程中是否完成了预期的设想,但是时间一久远,自己的教学行为也会发生遗忘,信息时代这些教学行为的数据能够长久地保存,并且教师能够随时随地的查看,了解自己的教学动态如何,能够适时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调整。

三、教育大数据驱动下教师开展精准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收集学习数据,进行学情分析

高校教师可以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大数据的支持,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力、学习需求等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并且预测学生的学习表现,提前准备相应修正措施实现教学和学习效率最大化。例如,新手教师在自己刚入职时,教学经验少,无法通过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育大数据可以收集关于学生的相关数据,利用海量数据来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和爱好,新手教师可以借助教育大数据掌握学生的动态发展,并可以持续不断的监控和跟踪学生的后续性发展,学生也可以通过数据的动态发展合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充实自己,把教育大数据作为一种途径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加专业地面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二)转变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

实际上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个性化教学,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还是主观上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措施,但是经验有时并不能准备分析出学生学习行为背后的内涵,高校教师想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人需求,创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育大数据对学生学习行为和个人特点的记录,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记录,深度挖掘这些行为背后的教学意义和价值,分析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例如学习注意力、学习时长、学习效率等,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例如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的肢体动作等,如下图1所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也收集教师的教学数据,两者形成良性互动反馈,进而辅助教师进行更精准地“教”和指导学生更个性地“学”。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可以好好借助这种时代背景,改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微课、在线课堂、翻转课堂以及MOOC等让学生可以自主地获取教学资源,课堂上的教学资源不仅仅只是教材,也可以获得网络上的各种资源。

(三)多元评价,教学反思

教育大数据贯穿在教师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数据,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对教育大数据的的挖掘分析,探究学生学习行为背后的内涵,不仅仅关注量化的学习成绩,更加关注质性深入的学习评价维度为學生及时提供反馈信息,相当于就是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可以说大数据让多元主体参与教育评价成为可能,这为实现全过程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可能。同时在另外一个层面,教育大数据也可以记录教师的一些教学行为,教师可以通过数据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反思,也可以通过观察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对比,及时发现教学问题,持续改进教学设计。

五、结语

教育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多方位的,能够影响学生、教师和高校,本文主要立足教师的角度来探讨教育大数据如何促使高校教师改进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教育大数据可以驱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仅仅依靠这些数据就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精确的推理吗?数据也存在着很多隐患,况且冰冷的数据并不能代表学生的一切心理活动,在高等教育中,我们更需要的是“师生互动”。教育大数据推动教育的未来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唯数据论,教师需要综合各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婧敏,方海光,李维杨,等.教育大数据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9):1-4.

[2]杨现民,唐斯斯,李冀红.发展教育大数据:内涵、价值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50-61.

[3]汤贝贝,薛彦华.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治理转型: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J].重庆高教研究,2019,7(02):79-88.

[4]熊善军.大数据可以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什么?[J].基础教育课程,2019(11):27-33.

[5]吴虑.大数据支持下学习评价的价值逻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40(01):20-23.

[6]张天龙.大数据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33.

[7]谭海萍,李子建,邱德峰.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学生学习与核心素养:展望与挑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04):15-20.

猜你喜欢

教育大数据教育教学应对策略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