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而外,复由外而内
2019-10-20张可驹
张可驹
可能你也会认同,听音乐感到满意、惊喜是一回事,沉浸其中进而体验到一种幸福,又是另一回事。前者诚然宝贵,后者却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尽管如此,聆听王健不同时期的三次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演释,每一次都让我获得那样的幸福感。其中最近的一次,便是2019年大提琴家在上海大剧院的现场演奏。另外两次,是2013年王健在上海音乐厅举行的全集演出,以及他在DG录制的唱片。
两次现场版全集都分为两场,我只听了其中一场,但这两场音乐会给我留下的印象都极为深刻,DG那套唱片也是我心爱的收藏。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二十一世纪的新经典,在整个立体声时代,这套曲目的录音中也应该被记上一笔。而当我依照时间顺序,将王健对巴赫“大无”的三次演释放在一起来观察,就会发现大提琴家的演释观念、表现风格的变化,确实非常有趣。
面对局限,不受局限
就大的方面来说,这样的变化充分证明:当一位演奏家真挚地对待艺术,就会出现多种截然不同,却同样杰出、同样“为音乐服务”的演奏方式。无论是几个人演奏同一部作品,还是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演奏,都是如此。在我看来,王健不同阶段的三次巴赫演释是一个从天然的、高度个性化的音乐表现,走向理智与情感、与本真学派的研究成果相平衡的过程。或许这么说不是很有说服力,大提琴家在DG的录音并非一次热烈的诠释,同当下很多“个性鲜明”的巴洛克演释相比,初听甚至是比较清淡的。而最近这次现场,虽有明显可见的受到本真影响之处,但考虑到目前本真思维带出的一派光怪陆离,王健所表现的程度又是否真的足以引人注目呢?
不得不说,这正是王健的演奏最了不起之处:他始终能够跟着自己最自然的音乐感觉走,以此构成演释的主线;同时,大提琴家遵循这样的乐感而行,既不“削足适履”地追逐时风(本真演释的倾向),又不介意在他认为需要时借鉴时风,而非局限于过去的自我。看似“自然而然”的发展,其实不然,尤其在现今这个时代,绝对需要一位提琴家披荆斩棘地开拓自己的艺术道路,才能最终呈现这样的图景。首先是因为目前许多听众的欣赏习惯不太能接受演释者自然的个性,而乐于去追求不自然的个性,或相对个性淡薄的演释;其次是因为,演释者本人在这样的欣赏潮流面前,往往会把持不住,“顺势而为”。
第三个方面的原因,就是目前某些演释风格渐渐变得套路化。而“套路”的出现,就是你明知它是套路,却发现基本无法避免,而且许多人都乐在其中。那么,他们为何乐在其中呢?首先,看起来总是有充分的理由。譬如现在演释巴洛克音乐或早期古典作品时,采用本真风格,或深受本真影响的“复古风格演奏”,仿佛已经是一种“政治正确”了。在国内,针对巴洛克音乐,人们常常将本真大行其道以前的风格称为“旧社会”的。然而,从演奏时间最早的那套唱片开始,王健就拒绝受到其中任何一个原因的局限。
要说劈破樊笼,也非过于“战斗性”
多年前,当我第一次听到王健那套巴赫“无伴奏”的录音时,就深深为之惊叹。不仅是因为演奏本身带给我的满足,也因为好奇大提琴家究竟如何获得这样的音乐表现?如何获得那种力量和深刻的感染力?在他的演释中,这是难以捉摸的。一些感染我极深的演释,如卡萨尔斯的录音、傅尼埃的几次演奏、罗斯特罗波维奇的唱片,或毕斯马尔重要的本真演释,都有一些鲜明的、易于总结的特点。可王健的演释,恰恰仿佛没有什么鲜明的特点,相反有某种淡然贯穿其间——演奏家没有发掘高度的激情(如卡萨尔斯和罗斯特罗波维奇),没有突出舞曲的节奏感(如许多人),也没有强调典雅与节制的美(如傅尼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录音),而是在一种不多做强化的自然中,打开某个独特的自由境界。
大提琴家在此发掘音乐的分量,每次听他这套唱片我都会感受到——因此,这是从不让我失望的录音。不只我一人,我认识的不少乐迷也都为这种音乐表现的力量而陶醉。王健如何在这样的淡然中,展现深邃的音乐世界?我一直在观察,并发现其中很多是名副其实的“自然”——演奏者自然的乐感,无论在偏重深刻与抒情性的段落,还是节奏活泼的舞曲乐章,大提琴家自然流露的很多东西让人惊叹。虽然这是他锤炼全曲的结果,但我称之为“自然”,是因为演奏者无法避免,也不会去避免自己无意识的本质的流露。而让我意识到这是如此一种流露的,竟是王健本人表示他对唱片中的许多东西不再满意:时至今日,他发现当时自己对于作品结构中某些微妙的东西还未能洞察,对和声、对位层次的表现稍显“苍白”,对某些舞曲节奏的刻画也有点“呆板”。
果真如此吗?在听了王健最近一次的现场演出后,我基本明白了他的意思。不过,大提琴家对自己录音的评价,我却不尽认同。毕竟录音成型之后,就不单单是属于他的东西了。通过现场的演奏,我们不难明白王健所谓的缺憾在于何处。仅仅在我看来,用这次的现场作为参照,对比录音,恰恰说明:大提琴家当年未能通过理性来认识完全的东西,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凭借其天赋的音乐本能得到了弥补——这种“最为自然”的自然性,帮助那套录音建立起了整体的品格以及真正独树一帜的特点。当然,彼时大提琴家绝非一味依凭天赋而行。正是由于他展现了非凡的成熟性、深刻的音乐眼光和卓越的品位,才能由艺术本能填上最后的几块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