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论”再实践
2019-10-20任杰
任杰
摘 要: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陆域面积10.18万km2,全省地形复杂,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山区县(市)的旅游产业发展通常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国内旅游主业化经典案例模式评价,结合浙江省南部山区县泰顺的县情实际,探讨了泛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和主业化构建。如何通过构建泛旅游产业体系实现后发优势,深入践行和生动表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战略,正成为泰顺新时代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山区县 旅游主业化 泛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5(b)-0230-02
按照《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年)划定,如图1,以浙西南山区为代表的丘陵山地主要为全省生态功能屏障。与以“两山理论”发源地安吉为代表的山区经济“优等生”相比,远离核心城市、偏安一隅的山区县市,如何选择和实现旅游引领发展的模式路径就成为一个关键性命题。
1 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趋势
一是边界模糊,融合发展大势所趋。随着全民休闲时代到来和旅游业态从观光型旅游整体向休闲度假型转型,旅游业已走向多产业融合之路,“旅游+”正在形成旅游产业的集群化,旅游业已成为无边界的产业。二是格局趋新,全域旅游大有可为。全域旅游是旅游业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突出表现在六个全域:空间全域、时间全域、行业全域、消费全域、社会全域、发展全域。三是市场细分,业态推新大行其道。当下,旅游业已进入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旅游市场发展朝向精细化、专业化迈进,新型旅游业态、新型产业功能不断涌现。
2 国内主要几种旅游主业化模式总结
2.1 宜兰模式:环境本位主义下的绿色发展理念的延续与升级
主要经验:一是坚持环境本位主义,实施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台湾边缘化的后发区域,在周边县市采取大规模工业化作为主体发展策略时,宜兰选取绿色发展作为总体发展思路,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适时培育观光、文化、资讯等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为人称道的“宜兰模式”—绿色化发展之路。二是坚持目标导向,保证发展策略的延续性。绿色发展理念在宜兰县历届政府一脉相承,在此施政理念总体引导下,提出不同时期具体发展愿景与实施策略。三是及时审视外部发展条件变化,培育接续产业。在前期奠定的观光产业发展和高品质生态环境资源保育基础上,不忘经济振兴繁荣的需求,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培育相关接续产业,实施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发展。
2.2 德清模式:以旅游业助力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主要经验:一是接沪融杭融入都市区发展。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接轨上海、融入杭州”战略,以名山、湿地、水乡、强县为区域竞争核心,促进要素有序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使德清成为“杭州北区、创业新城”。二是产学研结合发展县域经济。自上世纪80年代起,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姻的成功被称为产学研的“德清模式”而在浙江省内推广。长期的积累孕育出该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的实质推进。三是旅游品牌效应提升城市形象。以“大莫干山旅游度假区”引领区域旅游发展,培育世界级风景旅游度假区,将“洋家乐”的经验与优势衍生到城市建设、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城乡统筹的方方面面,建设现代田园城市、莫干山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2.3 仙居模式:以旅游为战略支點,打造景城一体的山水画城市
主要经验:一是打破传统旅游框架,创新整合行政资源。针对旅游部门“小马拉大车”管理体制局限,仙居以浙江省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为改革契机,创新建立与“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格局相适应的风景旅游管理委员会,有效增强了景区建设的合力。二是依靠大招商实现大投入,强力推进项目实施。整合组建浙江省神仙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把有限的土地指标优先保障旅游项目建设;重视平台建设尤其是投资主平台;高效推进招商项目实施。三是发挥旅游超支点作用,推动多方位融合。切实发挥旅游产业的“超支点”作用和乘数效应,围绕“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目标,在重点区块、重点项目布局之初提前考虑旅游元素的融入,让重点项目建成,就能成为仙居崭新的旅游产品。
2.4 模式借鉴
前述分析表明,经济后发区域,过分依赖旅游、观光业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健康、永续发展需求,而接续产业的培育又有较长的发展周期和不确定性,而泛旅游产业以其强大的综合性、关联性特点,可有效规避上述问题,对地方产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泛旅游产业通常有反补式、拉动式、联动式等三种整合模式。泛旅游产业可通过技术、资源、产品、市场、经营方式、组织管理、制度、人才等八个要素的整合,实现旅游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
3 浙江省西南部山区县(市)的泛旅游产业化思路——以泰顺县为例
3.1 泰顺县基本县情
泰顺是国家生态县、中国廊桥之乡、中国茶叶之乡和革命老区县,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纯净的美丽风景线”、“浙南的净土”、“自助旅游的天堂”。先后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更获得了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碳汇城市”荣誉称号。
3.2 泛旅游产业的实施方向
对泰顺而言,符合其自身发展的泛旅游产业整合路径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资源整合:泰顺具有丰富的自然和生态资源,乌岩岭自然保护区、氡泉自然保护区、飞云湖、氡泉-九峰风景名胜区、泰顺石(叶腊石)等自然资源;畲乡文化、廊桥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古道村落文化,及编梁木拱桥、碇步龙、药发木偶戏等等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在合理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完全可以纳入泛旅游产业发展范畴,成为泛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载体。
产品整合:泰顺目前工业主要集中在小水电、竹制品、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低附加值领域,在泛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下,可通过产业间有效整合,将相关产业产品纳入泛旅游商品体系,包装开发出具有泰顺特色的相关旅游副食品、工艺纪念品、养生产品;并可结合相关产业自身特质,将相关产业生产流程、工艺技艺等纳入泛旅游产品开发体系。
市场整合:泰商是名副其实的市场操盘手,具有较大规模的市场体量和雄厚的市场开发实力。未来应借助泰商已形成的品牌优势,逐步扩大泰顺旅游发展知名度;借助泰商资金、人脉等资源优势,引导其向泛旅游产业领域进军,深度开发旅游市场,为泰商市场开发拓展新的领域。
组织实施和保障机制整合:整合相关产业发展实施保障措施,以泛旅游产业发展为统领,从制度、机制、组织、要素保障等方面创造一个有利于自由发挥创造力的发展环境,激发不同产业间人才、技术等相關渗透融合,在泛旅游产业领域开创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3.3 泰顺县域泛旅游产业体系构建
如图2,通过对现有的泛旅游产业发展体系进行整合优化,在已有的旅游支持产业+旅游核心产业+旅游相关产业的分类基础上,提出更具有操作性和目标导向性的核心产业+延伸产业+配套产业的泛旅游产业体系。
立足泰顺自有特色资源与产业发展特征,构建以旅游产业为核心产业,以生态农林业、健康产业、文化产业、体育运动、休闲商业、商贸物流、教育培训、生态工业为延伸产业,以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娱乐产业、旅游信息服务业等为配套产业的泛旅游产业体系。
4 结语
当前,泰顺县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黄金期、绿色赶超发展的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展望未来,如何通过构建泛旅游产业体系实现后发优势,深入践行和生动表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战略,正成为泰顺新时代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参考文献
[1] 陈建成.推进绿色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
[2] 舒国治.宜兰一瞥[M].台湾:联经出版公司,2015.
[3] 于秋阳.高铁加速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