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延迟治愈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10-19王墨梁兴波刘佳文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23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王墨 梁兴波 刘佳文

[摘要]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后延迟治愈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MVD术式治疗的HFS患者5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延迟治愈97例作为观察组,立刻治愈50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延迟治愈的危险因素。 结果 观察组病程≥5年、长期服用卡马西平、使用肉毒素及复合血管压迫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性别、年龄等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及术中血管压迫程度为影响延迟治愈的危险因素(OR = 1.364、2.551,P < 0.05)。 结论 HFS患者接受MVD术后延迟治愈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病程及术中血管压迫程度。

[关键词]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延迟治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6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9)08(b)-008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layed cure of hemifacial spasm (HFS) after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Methods A total of 598 patients with HFS who underwent MVD surgery at the Guangdo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6 were enrolled. Among them, 97 cases of delayed cure were record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501 cases who were cured immediately recorded as control group. The gener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delayed cure was analyz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course of disease ≥5 years, and the long-term use of Carbamazepine, botulinum toxin and composite vascular compres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age and other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urse of disease and intraoperative vascular compression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delayed cure (OR = 1.364, 2.551, P < 0.05). Conclusion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elayed cure after MVD in HFS patients include the course of disease and the degree of intraoperative vascular compression.

[Key words] Hemifacial spasm;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Delayed cure; Influencing factor

面肌痙挛(HFS)是半侧面部肌肉阵发性地形成不自主抽搐的一种症状,发病年龄约为45岁,且以女性居多[1]。患者发病通常仅限单侧面部,左侧多于右侧,于双侧同时发病者十分罕见[2]。此病一旦发病,通过药物治疗的治愈率较低,患者需要长期耐受面部抽搐及面容不美观等痛苦。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HFS的重要方式,其效果好且安全性高。但国外有报道[3]指出,少数患者在MVD治疗后需等待半年甚至2年的时间才能彻底痊愈。此种延迟治愈的情况不利于评判术后疗效,且会增大短期内再次手术的风险。本研究通过分析MVD术后延迟治愈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接受MVD术式治疗的HFS患者59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HFS诊断标准[4];②年龄≥45岁;③术前已接受卡马西平口服或肉毒素注射等保守治疗;④患者或其家属已充分知情本研究,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头颅内其他占位性病变者;②有恶性肿瘤者;③有血液疾病或感染、免疫性疾病者;④有其他面部神经类疾病者;⑤前期已接受手术治疗者。随访2年,598例患者中,经MVD治疗后发生延迟治愈(术后HFS症状未立刻消失,随访结束前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97例,作为观察组。501例患者立刻治愈(术后HFS症状立刻消失),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患者均实施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性全麻,取健侧卧位,保持头部下垂约15°,朝健侧旋转约10°。使颈部稍微前屈,确保患侧乳突和手术台面基本平行,同时处于最高的位置,并使手术显微镜的光轴和入路方向基本一致。作一长5~6 cm耳后发际内和发际平行的竖向切口,制作骨窗直径约为1.5~2.0 cm,使其前界及下界依次接近患者的乙状窦及颅底水平,而后切开硬脑膜,在显微镜下显露出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剪开神经根区蛛网膜,再牵开其小脑绒球,显露出面神经出脑干区。明确责任血管之后,游离并使之推移出该区域,选择合适大小的Teflon垫棉置入责任血管及脑干间,术毕关颅,并为患者常规实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和异常面肌反应(AMR)监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HFS侧别、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吸烟、饮酒、责任动脉、AMR监测、动脉硬化、服用卡马西平情况、使用肉毒素情况、术中血管压迫程度。分析影响延迟治愈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延迟治愈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病程≥5年、长期服用卡马西平、使用肉毒素及复合血管压迫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性别、年龄等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图1。

2.2 影响延迟治愈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延迟治愈为因变量,以病程、长期服用卡马西平、使用肉毒素及术中血管压迫程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及术中血管压迫程度为影响延迟治愈的危险因素。见表2。

2.3 术中血管压迫程度的典型图像

单一血管压迫的血管走向较为孤立,易于发现和处理。复合血管压迫的血管走向较为繁杂,且呈交错状态,相对较难处理。见图2。

3 讨论

HFS主要表现在病灶区面部肌肉出现反复性的不自主抽动,且大多数患者从眼睑抽动逐渐发展至面颊部和口角周围,通常不可自然好转[56]。手术疗法是首选方案,且MVD已成为治疗HFS的重要措施。然而,虽然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有关临床症状会基本消失,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症状一段时间后方才逐渐消失,此种情况被称为延迟治愈[7-8]。有学者[9-10]认为延迟治愈与责任血管及神经性的冲击压迫、面神经兴奋性有关,但尚缺乏数据支持。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HFS患者MVD术后发生延迟治愈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

本研究观察组病程≥5年、长期服用卡马西平、使用肉毒素及复合血管压迫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提示上述因素可能会影响患者在MVD术后发生延迟治愈。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及术中血管压迫程度为影响延迟治愈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病程越长的患者,其神经压迫情况往往越明显,经过MVD治疗后,虽在短时间内缓解了患者的神经压迫,但机体的应变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適应,使神经电生理恢复正常[11-12]。Hyun等[13]指出,HFS患者的延迟治愈时间与其病程呈正相关,该报道甚至还发现延迟治愈时间(以天计算)=0.014×HFS病程(以年计算)+7.83。本研究虽未探讨此项公式的正确性,但也已发现HFS患者病程与其延迟治愈密切相关。在血管压迫程度方面,存在复合血管压迫的HFS患者在手术时的解剖复杂度较单一血管压迫往往更高,对面部神经的干扰也相对较大,若责任血管压迫患者的面神经经脑干区,则可能引起局部脱髓鞘性病变,且此区域面神经的运动核兴奋性较强,患者在实施MVD术式治疗后的血管压迫因素虽已解除,然而脱髓鞘性病变发生再生修复及面神经的运动核兴奋性恢复至正常状态仍需一定的时间,最终导致了延迟治愈[14-16]。需要指出的是,长期服用卡马西平、使用肉毒素虽然在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中的比例存在一定差异,但本研究并未发现二者是延迟治愈的危险因素。究其原因,笔者考虑这可能与样本量少,使得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有关。今后可重点围绕上述两个因素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此外,AMR监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AMR的异常波发生完全消失往往预示着较好的即刻疗效,但AMR异常波部分消失可能表示存在延迟治愈的情况,此时需明确是否存在责任血管的遗漏,亦或是减压未彻底,仔细检查并获得满意减压后,可通过随访结果明确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笔者临床体会,随访期可设置为2年,这将有效避免患者在短期内再次接受手术治疗[17-19]。既往研究[20-23]的报道中也有类似的结论。

综上所述,HFS患者接受MVD术后延迟治愈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病程及术中血管压迫程度,临床上可密切关注这两项指标,从而避免延迟治愈的患者在短期内再次实施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任海波,万文,徐阳阳,等.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8,31(3):154-157.

[2]  费冰.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162例临床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8,23(4):719-720.

[3]  Li Z,Gao J,Wang T,et al. Retrospective clinical analysis of 320 cases of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hemifacial spasm [J]. Medicine (Baltimore),2018,97(41):11825-11826.

[4]  杨万章,张敏,吴芳,等.面肌痉挛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 11(1):41.

[5]  刘昕,白卫国.电针配合牵正散治疗面肌痉挛60例[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3):277-278.

[6]  赵树发,杜垣锋,俞文华,等.异常肌反应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18,47(9):136-139.

[7]  谯飞,何家全,任海波,等.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结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19):2149-2153.

[8]  钱进,施圣晖,许兴,等.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15(5):329-332.

[9]  郭宏川,赵程欣,宋刚,等.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探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6,21(10):440-443.

[10]  殷燕,杜谢琴.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护理配合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 3(39):113-115.

[11]  陶晓旸.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8,8(35):173-174.

[12]  石海亮,王银占,张阔,等.显微血管减压术硬膜严密缝合技术改良及疗效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 39(10):1153-1157.

[13]  Hyun SJ,Kong DS,Park K,et al.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treating hemifacial spasm:lessons learned from a prospective study of 1174 operations [J]. Neurosurg Rev,2010,33(3):325-334.

[14]  王天宇,高俊,王鑫,等.显微血管减压术对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38(7):1003-1006.

[15]  任鸿翔,于炎冰,张黎,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后出现延迟治愈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7(4):154-156.

[16]  冷景兴.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0):58-60.

[17]  闫爱学,赵冬梅.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3):19-20.

[18]  明兴,倪红斌,金伟,等.责任血管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延迟治愈69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2,38(7):798-800.

[19]  王延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24(1):86-87.

[20]  Bhattacharjee S. Treatment of hemifacial spasm:Botulinum toxin versus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J]. Neurol India,2018,66(4):1043-1044.

[21]  高晖.微血管减压术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35(9):700-701.

[22]  于海明,刘增良,秦向英,等.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5):45-47.

[23]  骆飞,杨瑞金.经乙状窦后路入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9):47-49,77.

(收稿日期:2019-02-21  本文编辑:王   蕾)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