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改进家校合作策略的思考
2019-10-19葛芳
葛芳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针对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理念和策略也得到了优化和拓宽,其中家校合作是较为有效、科学的一项教学管理策略。它不仅通过家庭教育力量的纳入,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同时更实现了家庭教育理念与学校教育理念的一致,达成了两者良好的配合。
关键词: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家校合作策略;改进策略
家校合作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新型的教学管理理念,主要是指教育者同学生家长共同承担起教育、引导的功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的一项教育制度。在小学班主任工作对家校合作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的发展。
一、小学家校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教学管理的策略,能有效地促进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但是在现阶段的家校合作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家校合作策略的正常实施。首先,班主任与家长双方都缺乏必要的合作意识,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割裂,使双方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其次,家庭教育的理念与学校教育的理念偶尔会发生冲突,使学校的教育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抵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最后,学校在进行家校合作时实施的策略形式单一,只是通过定期的家长会的形式进行,无法与家长进行日常、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不利于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
二、小学班主任对家校合作的改进策略
(一)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实现家校合作意识的强化
在家校合作策略实施的过程中,学校与家长作为参与的双方,在思想观念、合作意识方面应达成一定的共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家校合作的开展。首先,班主任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家校合作方面的学习和相关培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增强对家校合作策略的重视程度、提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家校合作策略的把握和推进。其次,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助力,班主任教师还应积极地鼓励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家长认识到自身的教育在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家校合作力度,实现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应拓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渠道,实现及时、持续的良好沟通。在以往的学校家长工作中,家长会、家访是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面对的家长数量多,无法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及通讯技术,扩宽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渠道。其次,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内容也应得到更新和拓展。家校合作的内容不应再仅仅局限于学习方面,同时还应包括学生德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家校双方通过学生在校、在家表现的沟通,共同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共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三)拓宽家校合作的形式及途径,实现广泛意义的家校合作
在以往的家校合作过程中,合作的形式和途径都相对单一,使家校合作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家校合作形式及途径的拓宽,实现更加有效、更加广泛的家校合作。首先,班主任教师可以积极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使学生与家长在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更加良好的亲子关系,实现家庭教育教学效果的增强。其次,学校还应积极地进行家校合作途径的拓宽,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形式,为家长提供更多的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激发学生家长的参与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班主任教师的管理工作中,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班主任通过与家长进行持续、良好的沟通,进行教学理念的引导,使家庭教育成為学校教育的有效助力,从而有助于家校教育合力的形成及共同实现学生健康、良好的成长与发展。
(责编 张 欣)
参考文献:
[1]李季.第四教育力营造与第一影响源重构——论家校合作共同体建立与协同育人模式构建[J].中小学德育,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