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表达
2019-10-19周婷
周婷
摘要:在多维视野下来界定平面设计,需要把握不同变化参数的传播媒介,可以是生理学、设计学等多维范畴。平面设计中视觉设计的多维化表达实现了二维向多维空间的转换,满足静态向动态互动模式的扩展,让视觉语言信息传播更精确、更清晰、更生动。
关键词:平面设计;多维化;视觉语言
平面设计是基于二维视觉属性,来实现二维媒介视觉语言的表达。随着信息传播与接受方式的不断发展,多样与综合催生多维视野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多维化表达,由此从过去强调的“以物为本”平面设计理念,逐渐走向“以人为本”全新设计理念。信息受众作为平面设计的落脚点与归宿,需要我们走出传统平面设计中图形、文字、符号等视觉元素的单一化表达,进而确立更加鲜明的多元媒介、多维化空间的设计地位。也就是说,多维视野下的平面设计,更加强调多元媒介的综合运用,关注受众的多重感官体验,以满足信息传播的互动设计需要。
一、互动性是多维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动态表达
在多维平面设计实践中,互动性是最基本视觉表达方式。从互动主体上,包括受众与设计元素之间的视觉心理互动,也包括设计元素之间的影像、造型行为互动。
(一)交互的预设与强化
在互动性设计领域,交互源自“interaction”与“interactive”,表示相互影响、互相作业的过程。多维视角下探析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及表达方式,同样需要从“交互性”设计中,来探析不同设计要素对受众感官的交互性体验。可以说,交互设计是构成作品与受众视觉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需要受众与平面设计要素的共同参与,两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关系,而是受众主动获取、接受、反馈的新型关系。设计师在优化平面设计要素过程中,需要将作品的展示环境、设计要素、媒介载体等进行综合考虑,突出作品与受众之间,能够实现“交互体验行为”,即受众能够融入到设计作品中,并感受到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同时,对于多维视角下的“多维空间”的营造,设计师还要考虑其他动态要素的影响,借助于动态的视觉要素的“互动性”呈现,让更多的受众感受到作品的设计理念,最大化传播作品的交互效应。通常,在多维视角下的平面设计,其交互体验行为的设计,需要满足特定时间、地点来完成。以时间要素为例,设计师需要把握受众与作品之间的最佳的视觉契合点,能够从接触、参与、理解、反馈中最快速地形成多维化交互。时间要素的把握,对设计师而言需要格外重视,关系到受众与作品之间一系列知觉体验能否获得最佳心理需求的满足。在奔驰Smart汽车天窗广告设计中,设计师将“天窗”图案与饮料罐拉环之间进行整合,附有“Refreshes with one pull”,充分考虑受众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拉环、天窗、饮品、清凉”等一系列视觉感受的整体化嵌入,从而强化了广告内容与受众心理的互动过程。除了时间要素外,空间要素也不容忽视。空间要素是满足受众与作品之间交互体验行为的空间环境,设计师需要立足相应的空间来创设满足受众多重感官体验的视觉空间,更准确、更全面的展现作品的视觉效应,表达视觉设计意图。以某品牌冲浪板平面广告设计为例,其在冲浪板贴纸结构形式上,将之与扶手坡梯轨道相结合,让受众在上、下扶梯站立时,都能够体会到“冲浪板”向上或向下的冲浪效果,为受众带来独特的“冲浪板”交互性体验。
(二)由静到动的动感化表达
在传统平面设计中,动感化视觉表达的呈现,往往依赖于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的有序整合,以实现动感造型的表达。在多维视角下,对平面设计动感化视觉表达,则可以从更多的设计要素入手,融入不同设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设计要素自身形态的变化、设计要素与设计要素之间的变化、受众与设计环境的变化等等。通常,在满足动感化表达设计中,设计师需要从关注作品设计,延伸到作品与环境、作品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实现平面设计“静态”表达向“动态”表达的转换。如在阿迪达斯在某杂志上的广告,将人物运动形象分置于两个连续的版面上,而两版面的“连接”位置,恰好与人体运动、扭转的位置重叠。在受众翻看杂志时,翻动页面的同时,正好将画面人物运动的形态进行“動态”展示,使人物运动过程与翻页过程实现了“连接”,呈现三维空间下的动态化表达。可见,这种将静态的平面设计画面与动态的翻页画面进行统合设计,不仅让平面视觉“动”起来,也提升了受众对平面广告的关注度和趣味性。
二、多维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在“平面与深度”相互作用下的动态表达
研究多维视角下的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需要我们结合当前新技术、新材料、新媒介等传播载体,运用多维度设计理念,来挖掘和展现丰富的视觉表达手段。藉于平面设计“平面性”特点,设计师可以从“平面”与“深度”之间,来化解视觉表达难题。传统平面设计,局限于二维空间的“面”,各类视觉要素共同处于同一个“面”,缺失空间感。相反,多维视角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表达,可以在前后景的重叠、虚实变化,以及物体大小之间构建立体的多维空间,为受众带来有“深度”的视觉冲击力。
(一)由虚假的“视觉力”向真实的“物理力”转换
在传统平面设计中,“视觉力”的表达是基于视觉的感知来实现,这种“视觉力”并非是真实的存在,或是与真实客观物象之间存在差距的、刻意营造的幻觉空间。“物理力”是基于视觉感知获得的真实的、纯粹的艺术形式,是可以感知、触觉到的真实存在。在现代多维视角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表达实践中,借助于视觉图像的维度变化,将“视觉力”转换为“物理力”,让视觉符号可以在“物化”过程中形成客观物象存在感。当然,在平面设计视觉元素“替代”中,并非真正的替代,而是利用形态相似来替代多维平面中的某一局部、使其在视觉表达上具有一种特殊的、生动的立体视觉效果,被受众感知和体会到。在某国际动物保护广告设计中,将裸露的钢架构与被砍伐而枯死的树干相结合,让钢架“替代”枝干,再在右下角附上“Plant more trees”与“WWF熊猫标准”,告诫人类要保护森林植被,为动物留下美好的生存环境。
(二)藉于平面环境来顺势表达
在多维视角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可以与周围环境态势相结合,依托设计环境来顺势表达。当然,对于“顺”,表现在对周围环境的依存;对于“势”,表现在环境要素的状态。在顺势表达上,视觉元素应该与环境为同一类型,在形态、内容、风格上具有相似性。英国艺术史家约翰·伯格(John Berger)提出“现象的融贯”理论,将人的视觉习惯与心理感知作为“想象”融会贯通的前提,在眼睛与外界环境接触时,设计内容与形象应该具有相似形态,更易被融合。同样,在多维视角下的平面设计视觉语言表达上,我们以某创意公交车两节车厢连接处的喷绘广告为例,塑料折叠状的连接结构,与“巴扬”手风琴的风箱结构相似,当车体前进、刹车等过程中,缓冲带的张弛松紧,在视觉上、听觉上好似演奏美妙的乐章,从而为受众带来别样的创意体验。
(三)藉于虚实互补来进行空间表达
虚实之间的视觉互补,可以在平面空间实现立体表达。一方面,利用前景、背景所营造的虚实空间,来表现立体化的视觉效果。这里的背景为“底”,前景为“图”,图形以不同比例来呈现纵深感。另一方面,对光影的营造,可以灵活延展平面空间,特别是光的明暗变化、投射与光的视角变化,从视觉上触发受众情感,实现空间的多维化表达。当然,在多维视角下审视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表达,无论是图底关系还是光影方式,都在于虚实视觉互补中来改变空间秩序。在某“时光流逝”海报设计中,分别将一个瓶子里的“时光”倒入另一个“杯子”,背景光线较弱,“瓶子”和“杯子”里的光感效果更为闪耀,这一平面化视觉表达方式,充分展现了“平面”与“深度”的相互作用,获得立体视觉效果。
三、结语
将平面设计转向多维视野,需要摆脱传统二维设计的方法、理念,不断引入新媒介视觉语言特色,来强化平面设计与受众之间的情感、互动体验,拓展平面设计的视觉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董霞.“立体化”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18,39 (10):249–252.
[2]陈传文,望晶晶,李惠恩.多维化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构建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 (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