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属地管理被拿来“甩锅”
2019-10-19邓苗苗
文/本刊记者 邓苗苗
说起属地管理,在某街道办工作两年的小霍有些无奈,“工作莫名其妙增多,压力越来越大。别说965是做梦,996都能笑醒了”。
属地管理是指根据所在地域确定具体管理机关,从守土有责的角度确保治理有效。本来是“谁主管谁负责”,强化各级各地属地意识,明晰责任的做法,如今却在实际工作中被滥用变了味,演变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形式。不仅让基层压力巨大,疲于应付,也给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
有事找属地,无事称“垂管”
“所有的东西,区级部门一甩下来,别的不说,就四个字——‘属地管理’。比如摸排‘蓝顶’违建,上午发文来,下午下班前就要报广告牌数量、其他设施数量等数据。对应科室全员出动都摸排不完,何况大家的日常工作又不止这一项,无奈只能加班加点做。”
小霍在街道办做的是收发文工作,联接上级职能部门与街道各科室,每当其他事务以“属地管理”这个理由压下来,就意味着“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根根线都在等你报数据,根根线都在不断地催你”,让人头大。
实际上,小霍在街道办的经历并不是个例。目前,许多地方都存在职能部门以“属地管理”为借口推事推责的情况,他们把本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且风险大、棘手的事情,摊派到下级基层来做,自己则在办公室翘着二郎腿当“甩手掌柜”,成为“中转站”坐等反馈。最终,无论相关人士在哪里做了什么事,户籍所在地都得背锅,而且有苦说不出。
江西省九江市某镇就遇到了这样的事。一名信访户早已去外省安家,但因户籍还在该镇,当他时不时进京信访时,该镇都得派人去接。“每次到接到人后,我们都不知该把他送到哪里去。”该镇一名干部如此说道。
但从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看,某地一名原国土所,现自然资源所的工作人员谢雯向记者表示,机构改革后,本来是垂直管理单位的国土所属地单位下放,变成本级政府直接管理的自然资源所,这对领导来说是件好事。毕竟自主权增大,很多事务本单位能决定了,工作也好干了。不过,工作量突增,苦的还是下面具体做事的工作人员,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
尽管谢雯表示自己所在的单位通常是与街道通力合作,“并不会随便给街道派发任务”,但部分职能部门忽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单拿模棱两可的“属地管理”作为“甩锅万金油”已成为共性问题。原本初衷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属地管理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所谓的层层压实责任也就变成了许多基层干部眼中的“空了吹”。一旦提起就是不断的埋怨声,唯恐避之不及。
“但区级部门也有委屈,往往省上部门要求报材料的时间是两天,市级就缩短为一天,再往下就半天了,还需要有时间整理。”谢雯说道。同时与之而来的,还有一部分基层干部的抵触情绪和消极态度,长此以往,基层会更难管理。
基层乡镇真不是“万能”的
与工作量陡然增多相比,更难的还是工作的实际推进与开展。本来是为了落实责任而执行属地管理,最终责任反而不明确。同为街道办工作人员的严新深有体会。“比如说,现在不管是政审还是考一些资格证书,都需要户籍、工作单位、居住地其一所在街镇乡盖章。我们街道有居民嫌户籍所在地太远,又不愿去工作单位盖章,便就近找到我们。请示领导后,领导又请示领导,最后才说我们这边不能给盖,要打回社区。”严新告诉记者,属地管理滥用之后,连具体的办事人员都分不清自己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请示又请示后浪费的时间不言而喻。
玳瑁/绘
请示领导浪费时间,至少问题还有可能得到解决,怕就怕遇上“踢皮球”。记者了解到,某县修路时成立了一个临时机构,现在已经撤销了。其中一个镇多次向县里反映红线内土地复耕、青苗补偿费的问题,请求上级给予资金支持,但总是被“踢皮球”,让去找那个已经撤销了的机构。“最后群众因为这件事上访,信访局一纸文件,又让我们来办理。”该镇一名基层干部十分无奈。
在某些部门的眼里,基层是“万能”的,群众反映的事情一定可以得到解决,打击私挖滥采、防疫、护林防火……基层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如果解决不了那就是办事不力、尸位素餐。但很多时候,由于所具备的能力与待办事务不相符、权责不对等等原因,基层往往“师出无名”,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明明本是主责部门的单位,却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一件事来回推诿扯皮,始终得不到解决,最后损害的是政府公信力。
一名在乡镇工作了12年的镇党委书记就曾表示,从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其所在的乡镇共认领各类《责任书》《任务告知书》共42份,其中有一半多,都是各单位和部门‘下放’的任务。去年秋季,该镇一名村民进山祭祖引发火情,被派出所拘留10天,被乡镇政府罚款1000元。但罚款处罚应由消防机构执行,县里消防队没功夫过来罚款,乡镇会计没法入账,罚款也不能继续留在乡镇政府。等10天拘留期满后,乡镇政府只好把罚款退还给那名村民。此事在当地一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极大损害了基层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属地管理,还应分级负责
“加强属地管理的初衷本来是好的,强化条块责任、确保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有利于我们工作顺利开展。”作为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谢雯就认为,很多时候确实只有基层政府机构才熟悉自己片区的情况,下放也是为了更好地统计并开展工作。在她看来,基层人员配备不足可能反而是最大的问题。“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许多地方的属地管理都变了味儿。”
今年是“基层减负年”,滥用的属地管理无疑应是被“减”的对象,但正如谢雯感慨的,基层治理始终是个难题。有人认为,应建立乡镇街道事权清单制度,并赋予乡镇街道一定的权力;有人认为,可以建立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在乡镇街道范围内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还有人则认为,有权有责的部门应看到基层的辛苦,扛起自己的责任……
实际上,属地管理与垂直管理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要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平衡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之间的权责关系恐怕是一个关键。
北京市平谷区赋予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部门考核权和召集权,面对一些需要部门协调及条块合作的治理痼疾,街乡可以“吹哨”召集各职能部门现场“报到”,参与联合执法。“这样的机制把委办局和乡镇真正串连了起来,以前是他们放声话,我们得动全身;现在是我们吹一哨,他们也得动全身。这才是真正的有效互动。”平谷区一名镇长认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执法模式有力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和问题的解决。
而在省级层面,山东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近日印发《关于明晰县乡职责规范“属地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将51项具体事项纳入《县乡“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指导目录》,列出了县乡两级的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今年5月,北京市也出台《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若干措施》,力戒以“属地管理”之名向社区甩锅加压……
说到底,属地管理并非只有“属地”的事,“属地管理与‘谁主管谁负责’缺一不可”,一名基层干部说到,只有明确各层级的责任与权力清单,构建权责统一的上下级关系和治理体系,才能真正让属地管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