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水思源”我的家

2019-10-18韩守训

群众 2019年18期
关键词:饮水思源赣榆老井

韩守训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我刚满9岁。那时,常听爷爷讲,当年是他带着全家逃荒要饭,来到赣榆柏沱沟村(现为连云港市赣榆区)亲戚家定居的。爷爷时常带我到村西那口老井去挑水,经常指着老井对我说:“吃水不忘打井人,翻身感恩共产党。”那井水冬天温热,夏天清凉,哺育着村子里一代又一代人。

时光荏苒,1961年8月12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走进军营,在革命大熔炉里,淬火锤炼、锻造人生,先后入了党、提了干,成为一名军事指挥员……随着时光流逝,童年的许多往事渐渐淡忘,但爷爷的话总是在我的脑海里,爷爷“饮水思源”的家训总是在我心头,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前进的动力。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组织批准我的家属随军,我的家庭由农村搬进城市,家里人由农民变成市民。那时,虽然手头上并不富裕,生活上所需物品也比较紧俏,但对于祖祖辈辈吃糠咽菜的我家来说,已经算得是过上先人期盼的“好日子”了。吃的方面,原来是靠那几亩地打的粮食,现在天天吃着国家供应的大米白面,还有少许鸡鱼肉蛋等副食品;住的方面,过去是茅草屋,如今住上新楼房;行的方面,从前全村一百多户人家没有一辆自行车,现在上班可以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用的方面,洗衣做饭再也不用挑井水了,用手一拧,自来水就“哗哗哗”地流出来……妻子总说:“这样的舒心日子,过去做梦也想不到啊!”过上好日子,不忘苦日子。我和妻子经常用爷爷那句“饮水思源”的话诫勉自己,培养和教育孩子。

改革开放春雷响,人间处处大变样。看看自己家庭和亲朋好友,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电样样不缺,生活上不但能吃得饱而且还强调吃得好,正像有人讲的那样,“日子天天像过年”。更令人称道的是,无论个人和社会,关心公益的人多了,倡导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越来越浓了。我和老伴商定,要响应时代号召,进一步弘扬和践行文明家风,力求用家庭的绵薄之力,为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尽一份力。

就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们全家向灾区捐款捐物后,我提议设立“家庭爱心银行”,商定有收入的家庭成员每月向“家庭爱心银行”存善款50元,以备不时之需,也使爱心家风的培育和传承有了长效机制。这一提议得到全家人支持,有的亲友得知后也主动往“家庭爱心银行”存善款。一年后“家庭爱心银行”成员由成立之初的10余人增加到近百人,善款积累也由当年不足万元增加到数万元。后来,根据需要,“家庭爱心银行”发展为“家庭爱心基金”,参与爱心活动者多达万人,先后募集善款100余万元,为寒门学子、灾区群众、重病患者等送去愛心与温暖。

新中国70年,风雨兼程,高歌猛进。我的家庭依偎着祖国母亲,随着祖国母亲的脉搏跳动,跟着祖国母亲的脚步前行,2014年和2015年分别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称号。2016年12月受南京市百万家庭之托,参加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这对我的家庭来说,是极大的鞭策和鼓舞!我想起了爷爷“饮水思源”的教诲,想起了如今的好日子……当今,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感谢党恩,报答人民。当“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的优美旋律在耳边响起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70年来,在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我家庭的一件件幸福的往事。

(作者系武警江苏省总队原副司令员)

责任编辑:霍宏光

猜你喜欢

饮水思源赣榆老井
饮水思源
院子里有一口神奇的老井
饮水思源
问月
饮水思源爱心点赞
绿叶 饮水思源
今年冬天赣榆下雪了
德基机械整体式热再生“绿动赣榆领跑全球”——赣榆交通·德基机械沥青热再生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赣榆区麦秆还田稻作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