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条被子总是情

2019-10-18桑金兰

铁军 2019年10期
关键词:被子长征红军

桑金兰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1934年11月7日发生在湖南汝城县的“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长征途中,谢飞、钟月林和刘彩香3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半条被子”故事经过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讲述,迅速传遍了全中国,温暖了全中国,“半条被子”的故事也让我与长征女红军谢飞和她的战友们心心相印,紧密相连。

接受《长征女红军谢飞》一书的采写任务后,我压力很大。谢飞一生,充满红色传奇,时间跨越两个世纪,革命足迹踏遍大半中国。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解放军总政宣传部对《长征女红军谢飞》一稿要求严格。本着对党史负责的原则,在6年多的时间里,我从采访谢飞本人入手,从采访谢飞的战友们入手,从采访谢飞所经历的那些个地方入手,找到分布在全国各地近百位谢飞的战友,接触了有关档案馆、党史办和史学团体,深入到当年的事发地,我一点一滴采集, 一点一滴考证,一点一滴存实,6年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采写中。由于这个原因,我原来所在单位断了我的基本工资。采访路途遥遥,到处都要用钱,我变卖了父母给的房产。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及一些相识的同志知道我的困难后,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我曾行至半途为无路费而苦不堪言;曾无钱住旅馆而露宿街头、火车站;曾在火车上钱物手机被偷窃一空;还曾因有些人不理解,在精神上备受折磨……

重走长征路第一人《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罗开富是我国新闻界党史专家和经济学专家,1984年他开始重走长征路,一路跋涉一路采写,报道了一篇一篇可歌可泣的长征故事。11月7日,罗开富途经湖南文明乡沙洲村,徐解秀老人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谢飞代表在京的15名健在女红军发表了肺腑之言:“悠悠五十载,沧海变桑田,可对那些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帮助过红军的父老乡亲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请罗开富同志捎一句话:我们也想念大爷、大娘、大哥、大嫂们”。1999年,罗开富建议我采写女红军谢飞,谢飞的长征精神激励着我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不忘初心,勇敢前行。

全民族抗战时期,谢飞担任浙东余上县委书记兼县独立团团长。1943年11月7日晚,浙东区党委在横坎头小学开会,露天广场上临时搭起一个主席台,浙东区党委领导端坐主席台上。谢飞穿着灰色军装,站在讲台上讲述长征的故事,激励抗战阵地上的战士们。谢飞说:“长征路上,上有敌机,下又追敌,我们边战边走。过雪山,没有棉衣,更没有吃的,我靠组织上发下来的半斤羊毛,缝在衣服中,做成了羊毛衣服穿在身上。雪山上空气稀薄,稍一躺下休息,就永远起不来了,我们脚不停步往前走。浙东重点是游击战争,斗争环境很艰苦。长征如此艰难,我们能够将它克服,抗日战争我们同样能取得胜利。”

在我采写谢飞的6年间,在我的工资被停发、经费严重短缺时,为解决我的生活困难,支持我的采写工作,谢飞安排我住在她家里。谢飞和儿媳刘思南大姐、儿子谢冰大哥,对我给予了无私帮助和关心,一住就是数年。谢飞常说:“我吃什么,你也吃什么。”很多老战友到北京,谢飞热情邀请时常说:“我吃什么,你也吃什么。”谢飞的品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本质,正如徐解秀老人的肺腑之言: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红軍和共产党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谢飞自己很节俭,对战友、老乡、学生,历来视为家人。她特意做了一个长方桌,专门用来招待这些老战友、老乡和学生。浙东老战友董静芝姐妹来京看望谢飞,谢飞盛情邀请姐妹俩到家里吃住,六七十岁了,还爬上衣橱拿被子。姐妹俩在谢飞家住了一个星期,觉得谢飞家里的粮票有限,再住下去实在不好意思,就无论如何也不肯再住了,编了一个理由才离开。上世纪60年代初,谢飞买了一台17寸的黑白电视机,请政法干部学员到家里看电视,每逢劳动节和国庆节,谢飞家的大客厅里就坐满了来自广东等地的学员,兴致勃勃地观看庆祝游行的实况转播。

长征的故事代代相传,长征半条被子情怀深深的铭刻在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心中,她恰似一条红丝带紧紧连着昨天和明天。文革中,新四军老战士,担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著名书画家赖少其和夫人曾菲,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谢飞家中住房小,就在客厅里为他们夫妇安置了床铺。对赖少其夫妇关心备至,照顾周到。11年后,赖少奇来京,将他创作的一幅国画送到谢飞家中,画是根据陈毅元帅咏红梅诗创作的: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1983年8月,罗工柳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油画展,特邀老战友谢飞出席开幕式。展览后,罗工柳将表现黄河巨浪拍打礁石的一幅《砥柱中流》油画赠予谢飞,为了存念,特在画的右下角题了名。一座挺拔耸立的礁岩,顽强地迎接着狂风暴雨的冲击洗刷,象征着谢飞光明磊落,刚直不阿的人生品格。

谢飞说,人们对长征中的女红军的确有着诸多的不解之谜。听到一个同志说,30个女红军一个都没有死,一定是有特殊的照顾吧!天晓得,我们在长征中,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特殊照顾,而且女红军的纪律比男红军还要严厉。我们和男同志一样,渡江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缺衣断食,行军打仗,一样不少。我们之所以没有掉队,没有死,是因为当时我们还很年轻,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决心战胜任何困难,北上抗日,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解放全人类的目标。

谢飞心灵手巧,穿着个性,从简从俭。30年代她在厦门市委机关,为掩护工作,没有经费,自己学做裁缝,花几元钱买了衣料,做成旗袍。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本色依然。她的长裤、衬衫等衣服都是自己设计、裁剪、缝制。一次,她买了一块白色的丝绸料子,一天的工作忙完了,灯光下,谢飞将衣料铺在桌上,根据尺寸,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款式,用划粉在料子上打好样子,拿起剪刀,半小时就将衬衣裁好,一个多小时,一件衣服做成。这件白绸衫款式大方,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不会过时。

谢飞等老红军身上闪烁的光彩,走过的人生旅程,是中国变动的社会中民族精英所体现、崭露的品性、风骨、意志的典型,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用真情改造世界,用真情思索生活的哲理,用真情探索人生的真谛,集人民的智慧谱写新的篇章。谢飞和她的战友们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她们身上跳跃着共产主义的思想脉搏,坚如磐石的爱国爱民情怀——半条被子蕴含的感情已成为中国屹立于世界的独特的人格形象。正是这样一代人,不但改变了中国现代人的命运,也影响着世界,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根基。

长期以来,我所接触的老红军、老革命们的精神也一直在支撑着我、鼓舞着我,他们半条被子的情怀温暖着我一步一步坚持走下去。我想,我们写长征精神,写的是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是无比崇高的精神和信念!崇高的精神和信念是一种力量,其分量是无法估量的!

(责任编辑 刘顺发)

猜你喜欢

被子长征红军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Mary’s Cninese
天那么热,是谁在裹被子
天那么热是谁在裹被子
十送红军
云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