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制度下高中生物学习与大学生物学习衔接的思考
2019-10-18李明聪董鸿举
李明聪 董鸿举
摘 要:新高考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应尽快并尽可能顺利地对接高中生物教学与大学生物专业学习,文章比较了高中生和大学生年龄阶段、心理发展方面的区别,通过高中生物《基因的表达》一章内容与大学《分子生物学》关于基因表达的课程内容就课程标准与理念、两阶段教学内容、两阶段的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提出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自己少说、少指挥等方面中做出改变。
关键词:新高考;课程标准;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7-0091-02
在新高考改革的大环境下,尽快尽可能顺利地对接高中生物教学与大学生物专业学习,是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我就此问题,做出以下思考。
两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各自明显的特征,高中生处于青年初期,生理迅速走向成熟,加上心理的迅速发展,使得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现状、富于进取,他们乐于开拓、敢于创新、积极向上。
而大学生随着身体的进一步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事能力的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教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对成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常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
这些典型的特点决定了中学教学和大学教学本质上会产生差异,中学教学以确定的知识范围为主,以教师的引导告知,推论为主;而大学教学应引导学生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在教师科研方向或科研课题的引领下,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实验探究,深入事物的本质,形成进一步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态度,为今后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下面我以高中生物《基因的表达》一章内容与大学《分子生物学》关于基因表达的课程内容进行比较。
一、课程标准与理念比较
课程性质和理念是教学的航标与方向。高中课标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了解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大学生物课标将学生看作即将步入社会的独立个体,强调个体的思考与问题探究,深入事物的本质。
由于存在这样的过渡,高中生物教学完全可以在课程设计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调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加强职业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促进学生对职业的初步认识,为学生在专业选择和今后专业研究方向上有所认知。
二、教学内容的区别
我总结高中生物基因表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基因是DNA的片段。②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RNA与DNA的区别)。③转录。④翻译。⑤信使RNA的遗传信息即碱基排列顺序是由DNA决定的;转运RNA携带的氨基酸(如甲硫氨酸、谷氨酸)在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的哪一个位置上是由信使RNA决定的,归根结底是由DNA的特定片段(基因)决定的。⑥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是以信使RNA为模板,每三个核苷酸对应一个氨基酸合成的。公式: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信使RNA的碱基数目:氨基酸个数=6∶3∶1;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⑦一种氨基酸可以只有一个密码子,也可以有数个密码子,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不同的密码子决定。⑧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的,如白化病;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直接影响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大学阶段的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在难度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上有很大的变化,高校教材将这一部分内容分成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①RNA转录的基本过程;②转录机器的主要成分;③启动子与转录起始;④原核与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⑤终止和抗终止;⑥内
含子的剪接、编辑、再编码及化学修饰。 第二部分包括:①遗传密码——三联子;②tRNA;③核糖体;④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 ⑤蛋白质转运机制。很显然,内容更加成体系,范围更广。教材中每一个结论的获取都以严格的实验数据做基础,附有大量的图形和表格,要求实验者和读者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这却是高中生物教材中较少的,是学生实际能力欠缺而又必须具备的部分。
同时,大学阶段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明显提高,虽然是生物专业,但课本中许多图像以及实验过程是国外图片,为了准确理解知识,原版本的图片及叙述需要读者自读理解,这一点和高中教学有明显不同。
三、学习方法上的区别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需要以大量的记忆做基础的,并在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这需要多思善思,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灵活的反应。对知识的归纳推理大都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考虑的环节不多。而大学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其中一大部分已经渗入微观领域的研究,分析问题时主要是从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出发,有时还需要建立模型,从多方面、多层次研究问题,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演绎推理,特别要具有严谨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针对这一节课的内容,高中教师教学做法上的改进主要有以下三点。
(1)就图形图表的內容上,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动机,一是要选择合适的素材,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分析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图形、数据的意义,还要引导学生考虑数据与数据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也就是遇到问题时能想到用统计的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做到“三”“两”“两”,三为三多,多看、多听、多想;两为两少,少说、少指挥;另一个两为:两做,学生活动的促进者,做信息的收集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加强明确“三个尊重”意识:其一,尊重学生的各种体验权利,创造条件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其二,尊重学生的体验学习方式,让学生适当走点弯路,允许学生犯点错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其三,尊重学生知识和能力获得的规律,千万不要将现成的果子摘下来还削掉皮切成块甚至做成果汁然后再喂到学生嘴里,千万不要把教学视为一种恩赐行为。
(3)把分析的观念带到生活中,做到活学活用,中学学习的部分内容,常常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有着密切的关联,看得见摸得着,那就需要多想想为什么了。
参考文献:
[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李明聪(1985—),北京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