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振兴之“淇滨样板”

2019-10-18卞瑞鹤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桑园河南省小镇

卞瑞鹤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位于豫北城市群的中心和中原经济区衔接联系环渤海经济圈的前沿,处于中原核心城市群中心位置。作为鹤壁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淇滨区实施乡村振兴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文化资源优势、服务业发展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

近年来,淇滨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都市功能区发展定位和首善之区发展目标,聚焦“诗意乡村、秀美淇滨”战略定位,科学布局“一核两带三片区”城乡发展空间。

特别是在产业方面,淇滨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都市农业、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健康养老为主导的乡村产业,率先探索出一条“规划引导、产业带动、改革驱动、市场运作”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全力打造全国城市核心区乡村振兴“淇滨样板”。

生态旅游遍地开花

有“淇河明珠”之称的桑园小镇,紧邻淇河。“氓之嗤嗤,抱布贸丝”“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诗经》中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所描写的正是这一带的风土人情。

如今的桑园小镇,山水相依,风光秀丽,景象繁荣,游人如织。这里有美味荟萃的小吃街,有高端雅致的民宿,有曲折清澈的淇河和巍峨苍翠的群山。近年来,淇滨区政府不断为桑园小镇建设加水蓄力,让桑园小镇的秀美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据了解,桑园小镇投资6亿元,建设了商业街、民宿区、亲水栈道、滑雪场、玻璃栈道、高山滑水、白龙溪等一批项目,全产业链打造“吃住行游购娱”新生态,吸引市内外游客来此观光旅游。现累计接待游客67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2亿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村2000余人就业增收,逐步建成为配套齐全、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康养旅居目的地。

在淇滨区,生态旅游产业正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位于上峪乡白龙庙村的“五号山谷”民俗项目,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包含18套民俗院落、游泳池、酒吧、邻水秋千等。该项目对传统院落进行了改造装修,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在保留传统外观和基本构架的情况下,焕然一新,将生活和大自然进行了完美融合。这里绿笼翠绕、鸟语盈耳、环境优美,让人流连忘返。

该项目的开发,极大地带动了周边村民脱贫致富。村民以房屋入股,每年可获得租金分红;村内劳动力就近务工,每月收入三四千元;村集体以旅游扶贫项目和基础设施入股,每年增收1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

淇滨区副区长周毅介绍,为了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产业,淇滨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在淇河上游、中游、下游确定了横岭小镇、桑园小镇、淇河生态区三个发展核心区,以此为引爆点带动整体提升。以桑园小镇为引领,淇滨区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强力推进白龙庙五号山谷民宿、桑园小镇白龙溪森林公园、淇河欢乐谷、杨寨沟艺术村、山顶草原、安乐洞樱花谷、桑园荷花谷、太极图、横岭小镇游客集散中心等工程,打造豫北特色旅游新亮点。

特色农业风生水起

“我們的葡萄论树卖,根据品种的不同,价格从150元到400元不等。”在大河涧乡牛横岭村葡萄园内,负责人一边介绍一边让记者品尝刚采摘的葡萄。除了葡萄,道路西边种植的猕猴桃也长势喜人,再有半个月,就能上市。

牛横岭村是鹤壁市仙果源生态采摘观光园项目所在地,集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农业。该项目一期计划投资8000万元,流转耕地300亩、荒山4000亩,旨在打造“三园四林”发展格局。

“2016年,仙果源公司与180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全部兑付土地款,使农户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2017年栽种了30亩猕猴桃、葡萄,产品每斤都在40元以上。特别是5座草莓采摘大棚,连续三年实现丰产,草莓上市后每斤七八十元仍供不应求。”说起发展特色农业给村里带来的改变,驻村第一书记一脸笑容。

发展特色农业,更开心的是当地群众。为了发挥仙果源基地的带贫扶贫作用,支持企业发展壮大,近年来,大河涧乡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40万元,与80户贫困户签订入股分红协议,每年分红30万元;与67户贫困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每年直接兑付给村民的土地流转费用达到10万元,日常用工达到120人,成为牛横岭村乃至大河涧乡扶贫工作的有力引掌。

钜桥镇岗坡村因明代中期一位名叫王越的人物而知名。史书记载,王越官至兵部尚书、监察御史兼太子少傅。岗坡村给人的感觉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特别是村东的500亩“火龙岗”坡上,特色农业的发展风生水起。两年前,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岗坡村和付交好土地农业旅游公司联合开发特色农业项目,带动村内经济发展,播种油菜300亩,栽植秋桐、银杏、冬桃1.9万株。站在村东“火龙岗”上放眼远眺,只见果林绵延,蔚为壮观。与此同时,岗坡村还新建40间农副产品加工中心,在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为周边9个村庄的杂粮、蔬菜提供了便利畅通的销售渠道。

周毅介绍,近年来,淇滨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培育产品品牌。以发展种植业为核心,高标准谋划实施大河润乡牛横岭仙果源、钜桥镇饮马泉脱毒红薯、上峪乡卓坡百果园、大赛店镇田辛庄冠达花卉等特色种植产业,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管理模式,以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为目标,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目前已形成龙头连市场、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如今,饮马泉红薯、仙果园猕猴桃、翟村山药、鹿场丹参等农产品,在鹤壁市乃至全省已都有一定影响力,正逐渐成为淇滨农产品的“金招牌”。

好酒也怕巷子深,为了让好的产品推介出去,淇滨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强化品牌电商建设,畅通了流通平台,破除了特色农产品的销售瓶颈。

近年来,淇滨区积极帮扶鹤壁京淘、秋天童话等本土电商企业发展,重点培育桑园桑叶茶、鹿场丹参、张公堰香菇等特色品牌。依托京东云(鹤壁)新经济产业园、农信通、鹤必购、京东鹤壁特色馆等电商园区和企业,积极搭建合作桥梁,定期组织电商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村经纪人、农畜产品种养殖贫困户洽谈对接,扩展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

与此同时,淇滨区不断巩固提升全区12个电商服务站点功能,夯实农村电商发展基础,重点帮扶有特色、有产业、有需求的电商服务站点创建市级示范点,2020年将建立乡级电商服务中心5个以上。

“淇滨模式”研讨借鉴

2019年8月23日至2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鹤壁市淇滨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河南省乡村振兴之产业振兴看淇滨典型经验研讨会”。

本次会议,旨在总结研讨淇滨区在产业振兴方面的典型经验和突出成绩,并为河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照。

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谷建全,河南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程传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规划处处长张鸿雷,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金融研究处处长、研究员刘战国,河南省文化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副处长马勇进,河南日报农村经济部副主任方化祎、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总编辑杨秋意等。鹤壁市农业农村局、淇滨区政府及鹤壁市其他县区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60余人参加会议。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对淇滨区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的经验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其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出了真知灼见。

河南农业大学原黨委书记、教授程传兴对淇滨区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程度、乡村两级干部精神状态、农业产业发展机制、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集体经济等进行了高度评价,提出了重视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强化三产融合、增加农民收入等建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规划处处长张鸿雷结合淇滨区产业特点,就如何构建农业产业园体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金融研究处处长、研究员刘战国提出了“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双轮驱动(示范带动和龙头带动)、加强党建”的建议,并建议淇滨区打造淇河三产融合带。河南省文化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副处长马勇进结合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基本情况,围绕发展乡村旅游,提出系列建议。河南日报农村经济部副主任方化祎结合建设中原特色美丽乡村,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和乡村服务的发展理念。

本次研讨会上,河南省社科院院长谷建全作总结发言。他提出,淇滨区在产业振兴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河南提供了示范,其经验和做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围绕淇滨区产业振兴的“经验、启示、问题”,谷建全分别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他提出,淇滨区的成功经验和可贵探索,是在“特、优、新、融、绿”上做好了文章,找准了产业振兴的“切入点、突破点、关键点、发力点、结合点”,建议淇滨区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做强特色,满足市场需求,加快城乡融合,进一步深化改革。

猜你喜欢

桑园河南省小镇
七里坝桑园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家乡的桑园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什么也没有小镇(1)
小镇小镇真热闹
桑赤锈病防控措施
穿毛衣的小镇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