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属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9-10-18李磊佘正昊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9期
关键词:双一流

李磊 佘正昊

摘要:在“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构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而高端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而省属高校由于其声誉、发展的局限性,普遍存在报考人数减少、生源质量下滑的现状,严重制约其发展。文章对江苏某省属“双一流”建设高校2017~2019年研究生招生情況进行分析,展现当前此类高校的生源基本情况,分析其产生原因并相应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为研究生招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双一流”;省属高校;研究生招生

一、引言

自2015年以来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实施,构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键在于高端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更加离不开研究生教育工作。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生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是“双一流”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是“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师资队伍的支撑,是“双一流”建设坚定的催化剂。其核心是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端人才教育,即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始终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使命,也是研究型大学的中心任务。由于研究生招生工作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所以积极做好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严格把控研究生的人口关,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江苏省某“双一流”建设高校2017-2019年研究生招生情况为例,分析了省属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现状,通过研究该校的研究生招生情况与发展态势,了解省属高校在招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今后研究生的招生工作提供参考。

二、省属院校研究生招生现状分析

1.招生规模与上线情况

2017年应届生报考该校人数1962人,上线1155人,2018年报考2042人,上线959人,2019年报考3 734人,上线1779人。报考人数方面,2017年和2018年基本持平,2019年较前两年增长180%以上,该校增幅远超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21.8%的增幅。上线人数方面,2018年较2017年略有下降,2019年较前两年增长一倍左右(图1)。

2.考生生源情况

该校本部及其独立学院是研究生生源的主要来源,近三年一直保持着50%左右的比例,2019年本校考生和独立学院考生均占报名人数的24%左右。虽然该校2018年取消了报考外校学生不能调剂回本校的政策,但2019年本部报考人数仍增加210人。外校普通本科及民办独立院校考生2019年增长更为迅猛,分别上涨195%和237%。2019年外校普通本科报名人数首次超过了该校独立学院报名人数,改善了学校整体研究生生源结构。

虽然2019年该校报考人数增长较快,但整体生源质量仍有待提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优质生源人数偏低,不足2%;二是校本部生源偏少,报考本校的考生仅占当年毕业生的22.4%;三是民办院校的生源占比过高,超过45%。由于受本科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的限制,学生整体实践创新能力较差,对以后的研究生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而导致生源质量较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校知名度较低,科研实力有待提高,无法凭借自身魅力吸引优质生源;二是研究生教育虽起步不晚,但以往招生专业过于单一,限制了生源的发展。

3.生源地域分布情况

近三年该校九成以上的生源来自于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四省,其中江苏考生占70%左右(图2)。虽然江苏省考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整体占比从2017年的82.07%下降到2019年的67.11%。在本省报考人数稳步增加的同时,更多的外省考生愿意报考该校,这和学校入选“双一流”和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得力是分不开的。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招生生源省市的范围也在不断增加,这也表明了该校知名度在逐步提高。该校目前报考学生仍集中在省内,故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中,需要保持省内生源的稳步增长,同时挖掘省外其他省市优质生源学生的报考潜力。

4.各专业学生招生情况

对该校2017~2019年各专业招生计划数与报考人数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不同专业之间招报比(报名考生与招生计划数之比)相差较大,各专业生源分布极不均衡。可分为以下几类:其一,生源数量充足的专业(高于1:3)集中在部分就业热门专业,其中会计、软件工程专业2019年招报比超过1:8;其二,生源数量一般的专业(介于1:2与1:3之间)主要有艺术、数学等专业。其中数学报考比例逐年上升,而部分专业比例却在下降,这需引起学院对研究生招生的重视;其三,生源数量不足的专业(低于1:2)集中于冷门工科以及部分新设专业,这些专业在报考人数上远低于招生计划数(袁2)。

此外,招生数量充足的专业不足1/3,绝大部分专业处于招生不足状态。部分学术型专业、新增专业报考人数有限、情况不容乐观。因此,高校需要在保持生源充足、专业报考势头的同时,加大生源不足与新设专业的宣传力度,打破现有招生难的瓶颈。

三、招生对策思考

1.加强优势学科建设

省属高校与部属重点院校在科研实力、社会声誉等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但省属高校可依托此次“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凭借自身一流学科优势,突出重点学科,提升优势学科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此来弥补短板。并在发展学科建设内部实力的同时,利用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带动院校的全面发展。

2.稳固生源地建设

从报考学生生源地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考生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整体学生来源较为集中,需要进一步挖掘其他各省市的招生潜力。因此,需要将生源地建设和稳固、提升知名度、拓展有潜力的新生源作为招生管理工作的重心,有效提高第一志愿考生报考率、调剂考生的选择率,进而不断提升生源质量和数量。

3.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吸引优质生源、提高报考质量已成为省属高校在招生宣传中的核心。对于本校生源,可依托学院以讲座、交流参观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研究生学习生活,切实吸引本校生源报考;对于外校生源,应根据专业特色,采用夏令营、高校宣传等形式多渠道、差异性地开展针对性宣传工作。

4.提高就业质量,以就业促招生

大部分本科生报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毕业后能够寻找到满意的工作。故学生在选择就读高校和专业时,会更加关注其毕业生就业情况是否满足其预期。学校可通过几点人手:其一,从学生出发,塑造就业意识,明确职业规划;其二,从课程出发,将实践教学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联合优质企业协同开展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其三,从服务地方经济出发,高校不仅要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的,也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基础,培养相应的人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双一流
教育政策执行视角下“双一流”建设实施的思考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回归人才培养本位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
“双一流”大学长啥样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