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融入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路径的改革研究
2019-10-18林琳
林琳
摘要:创客教育最初以独立的课程活动形式进入教育系统是属于边缘性介入,但是要保持它的绿色发展之路必须要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在知识产权专业入才培养中引入创客教育,是以学科知识与原理为基点,将创客教育以模块化形式嵌入知识产权学科教学,以解决理论性学科内容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的割裂问题,是其走向教育中心的必由之路。引导学生在创客教育的引导下开展深度学习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可行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应将知识产权专业教学环节、评价机制和师资队伍培养与创客教育相结合,重组知识产权专业的内在结构,使其成为实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质的突破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知识产权人才;创客教育;实践路径
大多数学者认为,最早使用“创客”一词的是2001年美国MIT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在发起的创新项目FabLab(Fabrication Laboratory)中。但真正對“创客”概念进行界定的是美国作家克里斯·安德森,2012年他在自己的著作《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中把“创客”表达为“maker”,直译为“制造者”或者“创造者”,是指所有把具备相当的技术挑战的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天津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理念后,创客精神作为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创客”一词随着“双创”理念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被更多的领域接纳和吸收,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顺应了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方向,通过创客与教育改革的互动催生了创客与教育的结合,将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新思维、新理念融入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当中,逐步影响教育系统,并对专业进行重构与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知识产权专业为了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的目标,使学生成为掌握一定的理工科基础知识,不仅具备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与保护实践技能,而且了解知识产权的发展规律和科技创新,能够熟练掌握知识产权法律原理和实务知识,胜任知识产权管理和法律工作的管理和法律复合型人才,也必须要借助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将创客教育引入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创客教育”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一、将创客教育融入知识产权^才培养过程中的必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所要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应当是具有善于学习、爱好钻研的特征,能够把创新创造作为生活乐趣和价值追求,并像创客一样富有创意,执着创新,敢于利用新技术、多学科知识和各种工具条件,不断把创意变成现实,有力促进技术革新和社会创新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但是当前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现状离这样的目标还相距甚远,还存在很多制约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问题,不能满足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创新精神
当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知识产权专业都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己任,但是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却深陷于上下徘徊、左右摇摆的窘境。主要是因为在上受重点高校,在下遭高职高专院校的两面冲击的情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易迷失自我,无法准确定位学生的培养方向。这种情况导致知识产权专业仍然对学生实施“高大全”式的学科教育,很大程度上依旧遵循传统本科院校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而对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则沦为了课堂讲授的附属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知识产权专业陷入招生难、就业难的恶性循环。
(二)课程偏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训练
知识产权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强理论、弱实践”的严重缺陷。即使开设了具有创新创业性质的课程也是理论性较强,无法让学生通过大学生创业和创新活动锻炼实践能力.,最终沦为形象摆设和政绩工程。霍姆斯曾说:“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形象地说明了实践对于法律从业者的重要作用,但是现在知识产权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学校教育阶段却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严重缺乏实践能力和将创意变为现实的能力。
(三)多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缺乏创客师资
对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近几年,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MOOC、微课等教育手段掀起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之风已经深入到知识产权专业的教学当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知识产权专业大部分课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不突出,更多的时候还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具有创客教育背景的专业性指导教师非常稀少,来自社会与企业中具有丰富创新创业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知识产权教师更是寥寥无几,教师资源的匮乏也直接导致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无法突破现有状态,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向社会需求目标靠近。
(四)文化软实力较弱,缺乏创客氛围
提升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质量,不是仅有物质保障就可以实现的,物质可以决定精神,精神又反作用于物质,所以文化氛围的创造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在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过程中虽然也不断呼吁要鼓励创新创业,培养创客精神,但收效却甚微,主要是因为忽视了创客人才培养文化氛围的营造,没有将设想变成具体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文化软实力、充盈校园文化。缺乏从思想深处的改变只能使创客教育仅停留在表面,不能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真正能激发教师、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的是能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的各种体制和文化,只有创客精神深入师生的思想深处,才能真正的促进创客教育的落实和发展。
(五)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监控机制
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质量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存在不健全或者缺失的情况所造成的,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评价机制。对人才培养的监控机制流于形式或者评价内容比较含糊,指标过于简单,就会造成无法对学生的培养质量作出合理、公正的评价,从而抑制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信心,使学生在一系列的创新创业课程及相关实践活动中积极性不高,影响学生头脑风暴和创意思维的发挥。
当前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面临着上述的诸多问题。急需破解这些难题的良药。而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创客精神和理念,是塑造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创新精神的需要,是传授知识产权学科复合知识体系的路径,是拓展知识产权人才实践技能的手段,是打造高素质法学创客教师队伍和塑造良好文化氛围的急需和必要,是培养社会急需的知识产权人才的保障和助力。
二、将创客教育融入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可行性
在构建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方向指引下,创客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内涵,对解决当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创客教育追求的是全人教育目标的达成,这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追求以学生为本位的目标是契合的,所以将创客精神融入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当中,追求学生的均衡发展,以解决当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当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创客教育的核心要素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内容具有一致性
从构成要素上看,创客教育包括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创造、创客空间和创客。创客教育以新兴科技为基础,以创客空间为依托对学习环境进行重构,在基于问题的学习、自主学习、项目学习法等多种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以创造性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过程。这些核心要素框架下所形成的“开放创新、探究体验”创客教育理念正是知识产权的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知识产权专业的人才培养在教授法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金融等各相关专业知识,在创客空间中移植入实际案例或者设计的各种情景,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来解决所面对的法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创客情景需要,以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训练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个过程就是将创客教育三个要素融人到知识产权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的过程。在营造的创客空间内,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能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产权创客人才。
(二)创客教育的价值诉求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共通性
创客教育的内在价值是创客教育对人本身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个体的健全人格,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上。创客教育的工具价值是创客教育作为一种工具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现在经济和文化的价值上。创客教育的价值诉求体现出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也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注重对学生创新思想和精神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锻炼,只是一直苦于无法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而创客教育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共通性,为实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目标提供了具体的载体和方法,可以改善传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弊端,突破场所的限制,营造多元化的创客空间,推动学生由离身学习转为具身学习,从分数评价走向具体效果评价。创客教育作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的工具的使用,将大大提高知识产权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三)创客教育的实践模式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一直无法突破传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在技术创新驱动社会发展转型的背景下通过创客教育對传统教育进行重新审视,发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能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欠缺。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进行诊断,目的是要寻找解决问题的良方。我们可以参照创客教育实践框架重新架构知识产权课程的实践培养体系,从创客教育计划、创客环境、创客课程、创客学习、创客文化、创客教育组织、创客教师队伍等多个维度进行设计。创客教育实践体系在知识产权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是非常具有借鉴性和指导意义的。
创客教育在连接真实性学习、注重“做中学”、强调创新创意成果产出、注重分享交流等方面具有一些区别于传统教育的特质,但二者也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和共同点,正是这样的契合才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引入创客教育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创客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造与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方式,为解决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新的解决思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实践性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是社会赋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历史使命,将创客教育引入知识产权专业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顺应教育改革趋势的必然要求。
三、将创客教育融入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过程——实践路径的设计
(一)知识产权专业教学环节与创客教育相结合
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是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过程中推广创客教育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主要是在创客空间的依托下,通过创客项目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与创新意识,通过创新创造过程将所学知识进行融合,培养出具有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知识产权创新人才。
首先,创客教育要与专业的指导思想、课程设计、实践操作等知识产权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相互渗透,突出综合性、实践性与创新性等特点。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讨论,明确哪些知识产权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依据专业特点设置创客项目,在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后就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对于学生在专业实习环节设计的创客活动和在活动中获得的创新成果,学校应该给予承认和奖励,并且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在符合条件时可以用来冲抵专业实习学分或者作为毕业设计提交。
其次,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要通过教学内容体现。在“教什么”的问题上,我们除了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以外,还可以参照国外相对成熟的做法。要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教学内容中加入让学生感兴趣的新兴技术或科技前沿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带来的乐趣,在创客项目的带动下实现专业课程与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建立课程的联动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最后,把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目标。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以设计创客项目作为教学载体,以组织学生竞赛、完成课题、参加社会服务等活动,在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上充分调动学生自主体验的能动性,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创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利用多学科知识去想象、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创客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养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创客教育相结合
学校除了在知识产权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结合专业实施创客教育外,还应该从学校层面构建关于创客项目创新成果评价体系。结合创客教育的评价体系要在学分制度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在创客项目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创新成果的贡献大小来确定折算成学分的多少,而且可以规定学生在创客项目获得较高分值学分时,可以与其他课程的学分进行置换。学校之所以要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和评价体系,是因为刚刚入学的大学生,大多不会主动参加到创客活动中来,因为有时不去亲身实践就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到什么、自己的潜能有多大,所以就需要学校对出色完成创客项目的学生给予政策上的激励,带动更多的学生参加到此项活动中来。另外,学校要加大对创客项目的资金支持,通过专业建设经费支持等方式,将知识产权专业中的创客项目作为纳入专业课程体系的规定动作。除了要加大设备投入以外。學校还要加大对在比赛中获奖或将创新成果成功转化的学生创客的表彰和奖励力度。
(三)知识产权专业师资培养与创客教育相结合
创客教育的融入对知识产权专业教师创新性、复杂性和实践性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他们要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创客技术运用和指导能力。这种改变对于以往主要从事课堂教学的知识产权专业教师来说,是崭新的尝试,更是巨大的挑战。为了培养具备这种能力的师资队伍,学校要有计划地遴选优秀教师参加创客教育培训,包括创客教学方法、创客涉及的跨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软硬件设施的使用等,让教师迅速转变角色,从单纯的课堂教学的讲授者变为创客教育的设计者、引领者和评价者。组建创客教师团队应当由法学专业和其他专业教师共同组成,或者直接从实务界人士中聘请,组成复合型实践创客项目指导的导师队伍,如专利法律业务课题可邀请相关工程类教师参与。
将创客教育引入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来,可以突破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育人目标,突破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课程结构,突破过于强调教师主导的教学结构,聚焦21世纪核心素养,倡导跨学科课程重构,注重学习方式变革。创客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让学习在真实情境中自然发生,让知识在课程统整中融会贯通,让教育在跨界协同中焕发生机。为了实现对传统知识产权教学的补充和突破,引进创客教育,给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知识产权专业培养“应用、创新、复合”型人才目标的实现搭建了更高的平台。但是任何新的教学方法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背离基本的教育规律,创客教学的开展需要在传统以课程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和以模拟为主要方法的实践教学模式下进行。只有在打牢基础的同时锐意改革,才能使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