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阈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
2019-10-18刘霞
刘霞
摘要:文化自信是民族自豪感的一种象征,是文化精神价值的最好体现。公共英语作为高职教学中持续周期长、教学占比较大的人文社会学科,承载着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价值观、人文知识素养的关键任务。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以文化自信为挈领,着力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英语学习和文化自信培养的有效途径,促进文化自信的提升。在开展英语知识技能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传播中国文化价值,避免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创新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凝结而成的人类智慧,是传承民族精神的血脉,是对民族传统的弘扬,更是一个国家民族最内核的基因。培育文化自信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重要文化和社会课题,尤其在英语教学中加大对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培养,提升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建立大学生本土文化自觉性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文化自信内涵解读
文化自信是指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实践,并且对文化的生命力充满信心。文化自信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信心和信念,是民族精神状态、民族团结性和民族凝聚力的直接体现,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之根本。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博大而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民族文化锻造出了中华民族的精魂,蕴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彰显着崇高的价值追求,传递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智慧,而民族文化精神亦是我国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在于,我国拥有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作为历史根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飞跃式发展,使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为文化自信提供了现实依据;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也曾对文化自信给国家民族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做出指示,提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民族文化的“失语”
公共英语作为高职教学中持续周期长、教学占比较大的人文社会学科,承载着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价值观、人文知识素养的关键任务,其教学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大学生掌握外语这门语言交流工具,也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播民族文化。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心,加快培育文化自信,铸就当代大学生真正的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实现对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重要使命。
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偏重于对西方文化的讲授,对本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大学生出现盲目追捧外来文化、面对本族文化自信不足等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就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表现来看,当代大学生受到国际化思潮等多重因素影响,对国外的文化价值、生活态度、人生观保持极高的热情和接受度。譬如,一些大学生对国外节日庆典与我国传统节日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对西方节日的了解熟悉程度远超过对本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并且更乐于传递西方节日庆典的信息,而忽视了自身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他们文化自信的树立和发展。
此外,从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以及教学方式而言,为保证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纯粹性及广泛性,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西方国家人文风情,有效掌握知识技能,教学环节中几乎不涉及本民族文化知识,使学生缺乏文化自信的感知和体验。众所周知,大学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念养成的关键阶段,教学方面对文化自信培育的缺失,是导致大学生文化自信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融入文化自信培育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创新
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为引领,进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极具现实意义,在这里我们主要从教师教学方法策略、大学生自身文化自信的建立以及教学资料素材的调整优化这三方面来进行探究。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文化自信观。将民族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有人将英语教师称为“不同国家文化的搬运212",形象地说明了英语教师在学生文化自信养成中占据的地位,英语教师作为学生知识文化的直接传授者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公共英语学科教师的文化知识涵养,以及进行民族文化知识传递意识的强弱,对于学生文化素质和最终文化掌握运用能力的养成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职公共英语要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英语教师应端正并明确自身价值观,认识并承担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责任,在加强自身学科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自身母语文化素养的提升,在教学环节中进行中西文化知识的交融设计。让学生体会中西文化的差异,感受不同国家历史文化的魅力,积极向学生传递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进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大多数英语教师长期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中,过于追求对西方价值观念的传输,而忽视了本民族文化在促进大学生民族情感、提高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注意摒弃以西方文化价值为主导的传统教学观,依据教学内容有效结合本民族文化,逐步实现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二)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提升民族文化自豪感
文化自信意识的觉醒是焕发当代大学生风采、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建立文化自信的主体,让大学生养成文化自信,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根本目的所在。建立大学生文化自信可以从两方面人手,一方面是在传统意义的课堂英语学习过程中进行文化自信培育,另一方面是从新型大学英语课堂上进行培养。首先,在传统公共英语课堂学习中,大学生应激发自身文化自信意识,在学习了解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与同时期的本民族文化进行比较和反思,勇于探索发现中西方国家文化的异同,并且对外来文化要保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态度,以保障自身文化选择的正确性。而且,在学习中遇到难以理解的英语文化知识时,应积极主动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以防止自身出现价值观或人生观上的选择偏差。其次,大学英语课堂除了传统的课堂学习外,还包括多媒体教学、阅读中外名著、参与英语竞赛活动、英语角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新型英语课堂。充分合理地对这些新型英语课堂进行利用,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将起到积极推进作用。比如,在英语竞赛中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开展汉英翻译竞赛等形式都是锻炼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方法。
(三)优化教材选择,为开展文化自信教学提供支撑
教材是保证教师正常开展教学的基本材料,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通用教材内容安排上极少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开展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缺乏充分的教材支持,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接触必要的传统文化知识,导致文化自信培养犹如空中楼阁。不仅如此,高职学校在公共英语教材的选择以及课程的安排上也缺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学校在进行教学大纲制定及教材选择时,主要以学生考试成绩提升为指标,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因而,高职学校在公共英语学科大纲中应明确传统文化教学细则,构建以英语和母语文化为双指标的教学大纲,发挥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引导作用。同时,为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可以依据教学大纲,对教材选择标准进行适度调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指导。英语教材内容中合理加入中国文化,并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而且教材内容还应具有时代性,要符合当今社会发展主题,以助力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全面建立和发展。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体现的是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和欣赏,也是大学生民族自豪感的表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站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时代高度,深化公共英语教学内涵,积极加大对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并为教师顺利有效开展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供有力支持。教师作为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应明确英语教学是进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注重文化自信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以及民族自信心,加大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以构建起更加契合时代发展,并能够促进当代大学生核心文化素养发展的英语课堂。同时,也希望借助本课题的研究,在社会上引起人们对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广泛重视,促使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广泛地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中来,共同献计献策,为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促进现阶段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