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
2019-10-18寇丽娟
寇丽娟
“豆豆,跟点点比一比,看谁长得高。”“齐齐、乐乐,你俩比一比,谁先吃完碗里的饭。乐乐是男孩,要比女孩吃得快一点。”乐乐看看齐齐,不情愿地把饭菜往嘴巴里送……
爸爸妈妈们聚在一起,常常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在对孩子们进行比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但是这样的心理倾向有时却会好心办坏事。不恰当的竞争让父母和孩子都滋生焦虑。
一、有育儿焦虑的父母有什么表现
1.把孩子做的事情分成三六九等,不能认真欣赏、倾听孩子
场景:点点兴奋地走到妈妈身边说:“妈妈,你知道大蜗牛会不会吃刚出生的小蜗牛?”妈妈头也不抬地说:“不知道。现在没有时间说蜗牛,琴还没有练呢,你快去练琴。”
分析:父母会用一种功利心看待孩子的各种活动。有的活动对父母而言是被期待的、重要的,有些则是无意义的。父母一般会在意与孩子未来学业相关的且能提升孩子能力技能的活动,而对孩子的其他表现视而不见,常常用敷衍的态度来打消孩子的热情。这样的敷衍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一点也不在意自己的想法,也不愿意花时间来倾听自己、了解自己,自己的努力对于爸爸妈妈而言一点也不重要。
2.经常批评孩子,总给孩子“我不行”的暗示
场景:然然报了思维训练课。班里总有一些小朋友,反应特别灵敏,老师刚提出问题就积极抢答,然然显得不够主动。课后,妈妈和孩子一起做互动游戏,然然总是说不上来。刚开始妈妈还和颜悦色讲给然然听,当讲了几次她還是不明白的时候,妈妈就表现得很急躁,放大了音量和然然说话,甚至说:“怎么讲了这么多遍,你还是不知道呀?”
分析:父母习惯用一种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特别是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总是下意识地用心中的理想儿童来和孩子进行比较,不能理智地看待孩子的发展,容易出现放大孩子的缺点,轻视孩子优点的现象。父母表现了自己的育儿焦虑,没有考虑对孩子的影响。如果父母总是让孩子生活在负面的评价中,可能会对孩子形成一个“我不行”的消极心理暗示,使其思维水平与待人接物的态度都受到影响,会倾向于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上,认为身边的小朋友都比自己棒。
3.不断地提要求,孩子没有心理放松的时候
场景:小雅在滑滑梯的时候帮助了一个不敢滑的小妹妹。小雅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是不是一个爱帮助人的好孩子?”妈妈点点头说:“爱帮助人很好,不过你的动作太慢了,如果你既愿意帮助人,又能够动作快就更好了。还有,你要学会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
分析:父母把善于向孩子提要求理解为不断给孩子提要求。眼睛盯着孩子的方方面面,哪个方面都不允许孩子拉下。父母在夸奖孩子的时候,紧跟着一个附加条件,甚至是多个附加条件。孩子疲于达到父母越来越多的要求。
二、父母应保持一颗平常心
保持一颗平常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加客观地面对孩子的优缺点,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从生活点滴中培养孩子的自信。爸爸妈妈可以试试从以下几点来做。
1.向着自己期待的方向赏识孩子
父母通过语言与孩子互动,孩子从与父母的言谈中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某个方面不断获得提高,那么不妨从这个方面入手鼓励孩子,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面对一个做事磨蹭的孩子,可以说:“我觉得你做事情越来越快了,今天比昨天快了5分钟。”也许孩子根本没有时间观念,没关系,我们只是真诚地用一种具体的方式鼓励孩子。父母赞赏孩子要使用具体的语言:“你做的这只蜻蜓和真正的蜻蜓一样,有头、胸、腹,你还用透明的纸做翅膀,妈妈都没想到!”如果父母经常这样做,就在不断地向孩子传递正面的信息。孩子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自己很能干,会更加主动地接受父母提出的要求,往父母期待的方向发展。
2.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将优点放大
父母可以找一项具体的内容夸赞孩子,或者尝试列出孩子的优点,然后对照这些优点,发现孩子在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如果孩子特别不自信,那么父母可以将心灵抚慰进一步扩大。当孩子做了一件自我感觉良好的事情,父母可以在相对公开的场合鼓励孩子。大多数孩子都会渴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自己、赞美自己。比如,孩子以兴奋的语调宣称:“这是我自己完成的!”你可以顺势拿着孩子的作品向其他家庭成员宣告。如果你正好和朋友外出聚会,也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呈现给你的朋友。但要注意把握尺度,在朋友小圈子分享孩子作品,是恰如其分给孩子营造真实自信的人际氛围;而如果分享圈子过大,会让孩子反感,也会助长其爱虚荣的不良心理。
3.控制好情绪,避免让自己的育儿焦虑外露
当自己情绪很激动时,父母最好先离开孩子,去一个合适的地方调节一下,感觉自己心情平复后再和孩子交流。在和孩子沟通之前,最好先深呼吸,提醒自己:“我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如果在某一方面,孩子做的事情总是给自己很大的挫败感,可以暂时把那件事放在一边,过段时间再来解决。在孩子做一件事情没有成功时,父母不妨就其努力程度进行评价,这样孩子做不到就不会觉得是“我太笨”,而是“我不够努力”。
4.让孩子发现自己的成长
父母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张成长地图。有哪些事情,孩子过去胜任不了,但是现在已经能够做到了,而且还做得非常好,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用照片或文字记录下来。这会帮助父母把目光锁定在孩子的进步上,让孩子纵向比一比。父母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布置既有能力掌握,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事情。孩子的自信是建立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的,随着年龄增加,孩子所经历的事情才可能成为他的内心力量。原来孩子自己穿衣服需要10分钟,现在可能仅需5分钟;原来孩子不会骑自行车,现在却可以去掉安全轮上路……一些在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小数据,会让父母慢慢地建立起育儿自信,转变看待孩子的视角,也让孩子发现一个更加强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