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集采扩围”结果出炉不改长期趋势
2019-10-18张忆东
张忆东
9月25日,第二轮带量采购(即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拟中标价格正式公示,涉及的药品范围仍为“4+7”带量采购的25个品种。
部分品种拟中标结果超市场预期
从拟中标结果来看,部分药品中标价格在“4+7”带量采购中标价的基础上继续大幅下降,超出市场预期。与联盟地区2018年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标价平均降幅59%;与“4+7”带量采购中标价相比,平均降幅25%。药品中标价降幅差异较大主要与每个品种竞标的激烈程度有关,超过3家以上企业竞标的品种,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价格降幅较大,而3家以下企业竞标的品种普遍价格降幅较小。
从中标企业来看:
(1)中標品种数量较多的是华海药业和齐鲁制药。
(2)本次带量采购有7家外企中标,较“4+7”带量采购时2家外企中标有明显增加。
(3)25个品种中有6个品种“4+7”带量采购中标企业本次丢标,表明部分较多家企业参与的品种竞争相当激烈。
短期阵痛加速行业出清和集中度提升
因上述所提的局部竞争更激烈,导致部分品种中标价可能已迅速降至盈亏平衡点,但在这个均衡点仍能回收部分或全部沉没成本,而其他公司难以跟随同样价格,这个机制下将快速出清仅依赖少数几类品种的仿制药企业,集中度加速提升。但对大企业来说,这些品种将成为“流量品种”,能帮助提升企业和品牌知名度,维护患者、医生群体和渠道,分担生产设施等固定成本,但难以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对产品群丰富的大企业来讲这些“大流量”的品种具有一定隐形价值。对于未来其他品种来讲,没有产品群的企业考虑到昂贵的BE研发投入和生产投入(包括原料药)以及更少的协同和规模效益,预计将逐步退出市场。如果在仿制药板块拆分出“易仿可集采产品”单独成为一个细分品类,那么这一品类或许未来将复制大输液行业经历的历史,即价格降至极低价后企业面临的生产制造和成本控制能力等考验,一旦原料、人力等成本提升将加快竞品出清,最后形成寡头格局。格局稳定后该业务仍能长期帮助厂家获得稳定现金流。预计这一板块仍将成为我国基础医疗里面的重要部分,满足最基本的百姓用药需求。
此次带量采购对相关公司的影响
我们对三家龙头公司相关数据做了梳理,并且对两个典型案例做了测算(其他品种可按相似算法测算)。这两个案例代表了存量较大份额品种和增量零份额品种今后在面临类似游戏规则大概率发生的结果:1)原研或替代率高的国产品种面临新进入者威胁导致降价;2)新进入者以较低报价入场,迅速获得市场份额,短期爬坡速度甚至比部分创新药更快,同时节省大量销售费用。虽中国生物制药此次整体有一定受损,但后续品种大多属于第二种情景,反而可能受益于规则。集采负面影响已完全反映,未来更多是正面影响,对石药集团亦然。但对很多缺新产品的中小企业来说,中标或不中标均受损。我们仍坚持长线看好头部公司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翰森药业发展前景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