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走好民营经济强区“赶考路”
2019-10-18韩静
韩静
近年来,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业的南海,以空前力度扶持推动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热潮,一大批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长为全国制造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这背后,是南海不图“热闹”,做深“门道”的务实精神。
2019年8月13日10点16分,来自广州的骆女士在相关文件上签好了自己的名字,南海第30万户市场主体就此诞生。至此,南海成为全国百强区中市场主体数首破30万户的区域。首破30万大关和增速高企背后,南海凭什么做民营经济的“大户人家”? 答案其实早就写在这片热土上。
事实上,在南海区改革开放的发展史中,也是南海民营企业家的奋斗史。从民族企业家陈启沅在南海西樵创办起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开始,南海民营经济注定要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掀起一番浪潮。如今,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再次审视南海民营经济发展,我们看到的是,靠民营经济“起家”“发家”“立家”的南海,民营经济整体素质和实力大幅度提高,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从家族经营到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从小企业向跨国集团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区委、区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动摇,推动民营企业做优做大做强的决心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动摇,全区上下要众志成城、携手合作,倍加爱护、关心民营企业,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去年,在南海区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南海区区长顾耀辉传递了这样的信号。
而根据2018年省、市、区各级政府出台的民企扶持政策,南海扶持民企发展资金已超20亿元。拥有这样的民营经济家底,是南海在近几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脉络不懈积累的结果。
数据显示,目前南海民营经济贡献了GDP的63.7%,税收的77%,城镇劳动就业的85%,民营企业数量在企业总数中占比达90%。
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量高质量发展的民营制造企业。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形势,什么样的民营制造企业依然笑傲江湖?
制造业雄厚的南海,有一大批其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广东省、全国乃至全球第一的民营“冠军企业”。它们驰骋市场、欣欣向荣,构筑起佛山制造的坚实基础,孕育着南海创造的美好未来。
早在2017年6月,南海就启动了第一批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评选活动。当时,经过半年的征集、挖掘、调研和测评,最后评选出首批70家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和22家培育企业。数据显示,在第一批70家隐形冠军企业中,2018年实现业绩增长和持平的占比约为80%,南海隐形冠军企业成为抗风险、稳增长的中坚力量。
比如,2018年南海家具制造业贡献税收3.78亿元,增幅达35.32%,居所有制造业的首位。实现如此耀眼的成绩,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维尚家具的快速发展;又比如医药行业,一方制药贡献税收达到3.5亿元,在纳税大户总榜上排名第10,在其带领下,南海的医药制药行业也呈现出集聚发展;在陶瓷和新材料行业,蒙娜丽莎则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其在行业内税收贡献排名第一,贡献税收达2.33亿元。解析南海民营“冠军企业”的成功之道,记者发现,在产品、技术、客户需求等层面,专注于较“窄”的领域,精耕细作,持之以恒,从而形成自己独特优势,是这些“冠军企业”锻造强大“制造力”的利器。
“看,就是这个,我们已经干了八九年!” 在南海国家生态示范工业园内,走在广东广顺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顺新能源”)的陈列室内,若非工作人员指点,记者很难猜出,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器件,就是企业畅销多年的核心产品——氢气压气机。
广东广顺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勇辉向《小康》记者介绍,广顺新能源成立于2010年,企业最早是从医用设备研制转型而来。
“很多人问公司为什么在转型定位上选择了氢能源这个领域,事实上作为一家时刻关注市场需求的企业,广顺新能源很早就捕捉到,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发展新能源产业在未来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专业化分工的高度发展使得产品价值链被无限细分,在新的分工体系下,一个企业的比较优势不再仅仅体现为一个具体的产业或行业,而更多的是在整个价值创造链条上某一环节或工序上组织要素投入和生产的能力。”
吴勇辉说当时国内几乎没有生产有关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的公司,关键零件基本主要以进口为主。为了抢占21世纪先进制造业制高点,在新的产业分工体系下广顺新能源,在充分对行业情况进行深度调研后,便转型主攻生产氢燃料电池压气机等核心部件。
如今經过多年发展,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具备生产氢燃料电池压气机等核心部件能力的企业,广顺新能源公司研发的氢气压气机、氢气循环泵、燃料电池加热器等10多个用于氢燃料电池动力装置的核心零部件,既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壁垒,生产也不再依赖进口。并已在国内多家的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公司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令人赞叹的是,在南海受访的不少企业都善于围绕所专注的领域应时而变,拓展优势。佛山华数机器人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智能制造、促进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形势下,于2015年8月6日成立,是目前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产品研发、制造、应用的领军品牌,从事的是高端智能装备国产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以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工厂的应用开发。
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小童告诉《小康》记者,华数机器人从成立之初就以“打造民族机器人品牌”为己任,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制造、落地应用,华数机器人通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攻克了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数百项,获得自主知识产权超300项,填補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建立起了国产机器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自主化率达到80%以上的机器人企业之一,也初步确立了公司机器人版块业务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先地位。
采访中,冯小童表示,助力南海、佛山、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的“智造”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华数机器人的主要着力点在提供了两个大脑。“第一个大脑是基于机器人控制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工厂的应用,为佛山本地的制造业升级提供高端智能装备和自动力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道路。第二个大脑是人的大脑,公司与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佛山华材职业技术学校、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共建华数智造公共实训中心。实训中心已为行业、企业、协会、学校等累计培养了近8000名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高技能产业人才。这些高技能人才已走向佛山、大湾区和全国各地的企业,为中国‘智造转型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冯小童说道。
在家电行业聚集的佛山,华数机器人能为这些企业带来哪些改变?冯小童告诉记者,华数机器人在佛山的主要业务遍布家电、五金、机械装备、汽配等行业并已全面展开制造业智能制造升级业务。在家电行业,华数机器人为佛山上市公司小熊电器量身定做的“小家电智能装配包装生产线”项目,被评为中国制造示范产线之一。该智能产线也荣膺“维科杯2019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评选最佳应用案例奖”。
“这条生产线由机器人唱主角,产线具有高柔性,更好地适应产品更新换代,能最大化发挥产线的利用率,并具备产品品质标准化、高效稳定、产线柔性化、生产信息化四大先进性特点,企业人员可减少三分之二,效率提升了一倍,真正为企业的做到了提质、增效、减员。
推出“政策包”助力民企腾飞
站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三道门”、“三座山”,即“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以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如何助力民营经济跨越“三座大山”?南海早有行动。
早在2003年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时,南海就针对民营经济“强势产业不突出,领军型企业不够多”等问题,先后推出雄鹰计划、育苗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来扶持民营企业。此后,无论是“北斗星计划”,还是“品牌企业行动计划”,南海都在不遗余力地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8年,南海出台《佛山市南海区关于落实品牌计划增资扩产等政策的实施细则》,从增资扩产、主办国际性和全国性活动、智能化发展等六个方面对企业进行扶持,降低南海企业在做强、做大、做精过程中的资金成本。
为助力企业跨越“融资的高山”,南海计划出台《佛山市南海区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推进“信用为本·跨界共享”信用全链条激励约束机制建设、设立南海区民营企业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措施,营造良好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在南海区城市更新工作大会暨2019年度项目投资推介会上,顾耀辉表示,目前南海正大力推动“模拟审批”和“标准地”两项重大改革。其中,“模拟审批”将改变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的繁文缛节,可同步受理项目报建审批多项程序,实现从立项到开工只需19天,比以往大幅缩短了3至4个月时间;“标准地”将每个地块的投资、能耗、环境、收益等控制性指标予以明确,项目建成投产后,相关部门按照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验收即可,有效压缩了区域综合评估时间。
而接下来,南海将以更大力度支持南海企业做强做大做精。一方面,将给予更多扶持政策,在佛山“降成本十条”的基础上,继续出台南海版“降成本”政策。另一方面,为民企搭建平台,通过加快建设季华实验室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检测等方面的需求。
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