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关古道,沟通中国南北
2019-10-18余弘阳
余弘阳
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的梅关古道,是古代连接长江、珠江两水系最短的陆上交通要道。而今,当地政府以活化古道入手,科学规划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用古道经济振兴乡村的新道路。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是共和国开国元帅陈毅1936年冬所写《梅岭三章》中的第一首七言绝句。如今,在江西省大余县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和广东省南雄市梅关古驿道的中段,都立有《梅岭三章》手迹诗碑。
梅岭,位于赣粤边界处大庾岭山脉中段。而古代中原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梅关古道,正位于梅岭之上。
迢迢古道贯南北,巍巍雄关壮五岭
梅关古道位于南雄市东北珠玑镇梅岭村,是“中国四大赏梅地”之一、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跨越粤赣两省。
梅关古道秦汉时即开通,秦时设关,叫横蒲关。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朝廷为促进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展海外贸易,派遣左拾遗张九龄主持开拓梅关古道。工程历时两年,将一条羊肠小道拓展为用青石铺垫的通衢大道。从此,古道成为古代中原通往岭南及东南亚的咽喉之地,是古代连接长江、珠江两水系最短的陆上交通要道,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人文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
梅关古道以梅著称,“庾岭寒梅”闻名于世,有南枝花落,北枝始开的特有自然景观,又有“梅国”的美称。其娇艳独特的梅花景致更是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前来观景咏梅,吟诗作赋,挥豪刻碑。史载陆凯、文天祥、苏东坡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咏梅诗句上千首,可谓“一路梅花一路詩”。
梅关古道地势险峻,山顶的梅关前后分别题有“岭南第一关”、“南粤雄关”。
《小康》记者9月19日来到此地时,只见景区内的工作人员正在细心描画诗词及景点文字介绍,古道两旁青松叠翠,梅林婆娑,显得幽静、整洁。关前有不少游人在拍照留念。而一家韶关市的旅行社当天特意组织了一批导游前来实地“探营”。他们仔细了解了景区内的历代人文遗迹,如关楼、六祖寺、状元树、北伐军出师处、陈毅元帅《梅岭三章》诗碑廊、两江亭等。
据悉,这家旅行社的规模和服务质量在韶关市旅游行业内名列前茅,此次先行考察,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扩大梅岭赏梅路线的影响。
古道经济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如今的梅关古道,已成为广东省重点打造的8处古驿道示范区之一。
据了解,2018年南雄市着手推进梅关—乌迳驿道24公里精华段线路本体的修复,通过大力修复古驿道本体,加快沿线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推动古道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旅游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积极打响文化旅游品牌,不断释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动能,古驿道备受游客追捧,“古道经济”效益明显,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去年12月,南雄市完成梅关段24公里精华段的修复工作。依托修复完成的古驿道,沿线分布的20多个村庄都正发生着喜人变化,村庄面貌不断改善,村民钱袋子愈发鼓起来了。
珠玑镇中站村位于南粤古驿道珠玑梅岭精华段内,去年,村内的4.2公里古驿道顺利完成修复,村民们便在古道两旁种上百亩油菜花。到了阳春三月,300多亩的油菜花争相开放,形成了一片金黄色的花海,每天有大量的游客来赏花拍照,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网红新地标。
2016下半年,中站村正式启动新农村建设,先后完成了村居改造、公共设施建设、污水处理等项目,改善了基础条件,也刷新了村庄颜值。加上已修复的古驿道,这里的乡村旅游日渐红火,村民因势利导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逐渐吃上了“乡村旅游饭”。在村里经营了9年农家乐的徐道君说,去年以来,来村的游客比往年翻了好几番。
依古道而建的珠玑镇梅岭村目前面貌更是焕然一新,成了名副其实的旅游村,村里40多户的村民将自家房屋改造,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瞄准民宿发展的商机,今年,村里打算用村民闲置的房屋统一再建造一批民宿,发展一村一品,通过引进专业的旅游公司,以集体的形式经营民宿产业。
梅岭村党支部书记江树奇告诉记者,村里现在已经有几十户人家经营民宿,每年有十几万元收入,“我们想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乡村旅游行列中去,村里统一规划,形成规范性的良性发展。”
据南雄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介绍,南雄市还通过举办体育、旅游、文化等活动,对红色文化、广府文化、姓氏文化、古道文化、传统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推广,进一步延伸古驿道的内涵和功能,有力推动了古驿道的活化利用、沿线村庄的振兴以及南雄全域旅游的发展。
据统计,目前南雄“古道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2018年,珠玑古巷和梅关古道景区共接待游客2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1亿元。
今年6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在南雄召开了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该厅有关处室负责人认为,南雄市在古驿道保护与活化利用、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挖掘及村史编纂、古驿道文化之旅线路推广中,做了大量工作,有力推动了古驿道沿线村庄的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是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示范。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