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意空年谱简编(连载)
2019-10-18郝岳才
郝岳才
四十五岁 民国1年壬子(1912年)
正月张瑞玑全家山中避卢永祥之乱,翻山越岭至乡宁访吴庚于对山楼,张瑞玑、吴庚与赵圻年三挚友劫后相见,欢聚十日。张瑞玑《吴太夫人墓志铭》记有:“民国元年正月,避卢永祥之乱后,逾月,由山中迂道至乡宁,访少兰于对山楼,盖不见已二年矣。时贵筑赵介之由韩城避乱先至此,相见悲喜,欢乐十日。”
是年春,诗文书画以消遣度日,打发时光。作诗《漫兴》与《独居对山楼三旬绘事遣日汇录题句》长诗,忆往追昔。其间仅与吴庚往来。自此以后,两人皆簪发作道装,匿姓名不以示人,赵圻年以意空道人称,吴庚以空山人称。张瑞玑《空山人墓志铭》记曰:“时道人宰韩城,弃官,易野服渡河,访山人于乡宁,遂偕隐焉。两人皆簪发作道装,匿姓名不以示人,山人、道人之称,自是始也。”
是年春末,赴罗云山中回访张瑞玑,作词《菩萨蛮·题画扇赠张衡玉》,张瑞玑作词《莺啼序·题扇赠意空道人》。
是年夏秋间,与吴庚在县城南山置丰乐亭,作《非吾庐》《秋虫》《雨夜漫兴》《赠空山人》诗,借租屋、雨夜、秋虫,述寓居他乡之苦,发遗民心态之叹,以及对老友吴庚关照之谢意。
是年九月朔日,首次与吴庚往城南丰乐亭祭二杨,作《吊双忠篇》,吴庚作《登城南丰乐亭同意空道人祭二杨公文》,详述辛亥秋九月朔,杨宜瀚、杨调元殉清之经过,盛赞二杨公忠烈。二人长歌当哭,借祭奠二杨公抒发遗民情怀。
是年重陽节前,吴庚仿古筑“归来馆”。重阳节作《何满子·九日陶友石邀饮即席赋此》,中有“去岁惊魂难返,今朝破涕登高”句证之。
是年秋,与吴庚诗词书画往来,作《秋兴》。同时,二人遗民圈也扩大至陈钜卿、陶幼石两位前清流寓乡宁官员。作诗《赠陶幼石》《题画赠陈钜卿》。
陈钜卿,即陈世昌,湖北黄冈举人,宅心忠厚,处事廉平,曾于市间得朱文公夫子遗像,一时传为佳话。宣统二年(1910年)宰乡宁,宣统三年,改建高等小学堂。以西关结义庙之前院稍改修之,以山门左右为讲堂,以两廊为斋舍,以北窑十余孔为管理室,以庙院为操场。曾设法保全,改革之际,频受横逆。辛亥革命后,留居乡宁,后忧愤而卒。
是年十月二十日,在韩城被捕中途逃亡乡宁一周年之际,作诗《十月二十日》,有“去年今日事,一忆一心惊”之句以记诉其落魄情景。
是年冬,与吴庚皆服道装于市井街巷,不避乡里,招摇过市,并拍照。有《和空山人自题道装小影原韵》《集成句再题空山人拍照》。
是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即公历1913年1月1日,作《十一月廿四日》与《前题和空山人》(吴庚有《壬子十一月二十四日和意空道人》),以抒发不忘前朝之情。
是年腊月初八,以腊八粥馈吴庚,作《馈空山人腊八粥》诗,以传统腊八节表达不忘前朝情怀。
是年十二月十九日,乃东坡生日,沿宰秦间东坡生日之会,与陶幼石、陈钜卿四人聚于吴庚“归来馆”,畅饮抒怀。作赋《壬子东坡生日空山人招集归来馆即席赋此》。吴庚作《壬子东坡生日招意空道人陈钜卿陶幼石集“归来馆”启》文及诗《壬子东坡生日,招意空道人及陈陶二君,小集归来馆,道人长歌太息,若不胜情,予则放言无忌矣》《歌罢又成二律》。
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亦即四十五虚岁生日。偕吴庚往罗峪村。作长诗《十二月二十八日》:“路祭词赋述家风,家本江南黄歇浦。播迁巴蜀走牂牁,流寓黔中昉吾祖。甲秀楼边万仞山,威清门外一抔土。家君通籍仕三秦,秦地烽烟愁煞人。治行三迁雄紧地,隐居廿载寂寥身。” 诗中不仅透露出自己的生辰,而且述及家事家风。其祖父时离开原籍黄歇浦,走巴蜀、牂牁,最终流寓黔地。至其父仕三秦,后隐居。吴庚作《嘉平二十八日意空道人罗峪老农同生日,索酒不得反招而觞之,即席而作》与《再寿意空索和》。
四十六岁 民国2年癸丑(1913年)
史料:1912年下半年至本年初,民国教育部颁布《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史称壬子癸丑学制。其中的医药学教育部分无有中医药方面的规定,此即所谓“漏列”中医案。将中医教育排斥于国家教育体系之外,激起全国中医界强烈反对。原山西巡警总局卫生医局中医医员杨百城联络省内中医界人士,倡导成立中医团体,以研究和改进中医。省内中医界积极响应者众多。
是年正月初一,作《癸丑正月朔》诗。正月三日,邀吴庚、陶幼石、陈钜卿聚其宅“非吾庐”小集,作《正月三日邀空山人及陶陈二君小集非吾庐》诗。正月七日,作《正月七日纪客谈》诗。正月十七日,即公历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作《闻正月十七日事感赋五首》。
春,以罗两峰画梅赠吴庚,索丁南羽所绘人物。吴庚报以《酬意空道人见赠罗两峰画梅》,和诗《以罗两峰画梅赠空山人山人报以诗且索丁南羽所绘人物并以相赠因和一首》。
春,陈钜卿病亡,作《挽陈钜卿》诗。
春,应吴庚招集往城南萧寺,尊雪瓢上人之嘱,灯下绘成山水图,并题赠雪瓢《题画赠雪瓢是日空山人招集城南萧寺》《叠前韵》二首。题记曰:“雪瓢上人邃于六法。癸丑三月,偕寻君入山相访,空山人招集城南姑射山,时宿雨初晴,杂花满树,雪瓢虽然有葛洪移家之志,灯下嘱绘斯图,并诵长句。小巫气尽,方家正之。意空道人作于乡宁侨寓。”
春,作《闲中自遣》诗,有“老妇一空御冬蓄,病夫常乞省钱方”,自注曰:“山氓多贫,来求医者,辄以简便方与之。”证明寓乡宁间,一直在行医。行医所得用佐菽水。类似于其行医相关的情况,在是年《春暮偶成》(“百首长吟愁思集,一春多病药钱赊。”)、《长夏即事》(“今年春夏交,苦病复苦旱。药眇仲堪目,忧生伯仁面。”)二诗,以及次年所作《秋夕漫成》等诗(“隐士诗无豪贵气,医家心有太和春。”)中多有表露。
春日间,还曾作诗《答空山人赠诗原韵》《和空山人食魴渔歌原韵》《读瓯北诗话论放翁》《即事》《项病自嘲》《春暮偶成》《山灯》《题画次柳如是原韵》等。
春末,作《春暮偶成》诗,中有“百首长吟愁思集,一春多病药钱赊”,自注曰:“月来作诗百首,名《百忧集》”。此《百忧集》,乃寓乡宁后诗成百首时结集,故而名之。吴庚诗文选中有《百忧集》叙,作于癸丑暮春,即民国2年(1913年),述庚戌秋辞官,曾叙《桐皋吟草》。
长夏,作《长夏即事》诗,述寓乡宁一年半生活。
长夏至九月朔日间,作《盆荷茁一萼诗以赏之》《感旧》《早秋积雨》《雨夜独坐》《闲事一首》《草花》等诗。
九月初一甲寅,与吴庚再祭杨调元、杨宜瀚于城南丰乐亭。作有《和甫吟海两君没二年矣癸丑九月朔偕空山人再祭于丰乐亭》(诗中第二段,在民国《乡宁县志》文选中单独成诗,名之《癸丑是日再祭二杨》)。吴庚有《再祭二杨公文》。
九月九日,作诗《登高》。吴庚作《人菊记》文,回诗《空山人筑归来馆重阳无菊戏赠一首》《山人见诗作人菊记再赠一首》。
秋,张瑞玑“谁园”落成,与吴庚往赵城访友,作诗《赠 窟野人》。来回十日。作《平阳道中》《归家》二诗。其间张瑞玑作有《空山人意空道人自山中来访》《题空山人意空道人觀菊图二律》相呼和。
冬,作诗《临石溪上人画题句》《发》《须》。书画诗酒度日,借须发抒发遗民内心。《临石溪上人画题句》,既反映出对石溪道人书画艺术的崇尚,更折射出深藏内心的遗民情结。此也可从“介之”之字号窥得。
冬,得孙小舫书,作《得孙小舫书感赋》诗。孙小舫乃书画界名士,1919年上海南社成员。千里之外书画往来,说明其在文人群体中的影响。
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沿宰秦间东坡生日之会,聚吴庚“归来馆”,但参加者已有变化,陶幼石、陈钜卿已相继亡故,益以赵永之、郑小山、阎星三。五人皆放言无忌,对酒当歌。与吴庚、阎星三三人高歌低吟,赵永之、郑小山各张舌锋。吴庚好哭、好骂,作文《癸丑东坡生日如客启》以记,作《癸丑东坡生日招意空道人饮赋诗嘱和》《前题再赋》诗二首;作《癸丑东坡生日集归来馆》《前题和空山人原韵二首》以和。
四十七岁 民国3年甲寅(1914年)
正月初一,作《甲寅岁朝长排二十韵》诗。正月初三,作《正月三日小集非吾庐去年今日座中三客已亡其二感赋》。正月初三至初六间,作《新岁偶成》诗。正月初七,作《人日水仙开》诗。立春,作《瓶菊一枝立春未残》。二月,作《春半即事》诗。
春,作《广前诗(<春半即事>)末联》《闲事》《春兴八首》《城南修禊同空山人》《暖泉湾看花歌》《春暮风雨大作花事已矣感赋》诗。
夏,吴庚吾园落成,二人围绕吾园诗文唱和,抒发遗民情结。吴庚作《吾园记》《吾园后记》二文,作诗《题画赠吾园主人》《空山人吾园落成》以贺。吴庚作《吾园落成同意空作》,和以《前题空山人原韵》;吴庚作《再题吾园索意空和》,和以《前题再和原韵四首》;吴庚作《晚霞亭上得句同意空》,和以《吾园主人迟予久不至歌以解嘲》;吴庚作《戏柬意空道人》诗,和以《戏简空山人》。
此一期间,还作有《纳凉》《骤雨》《题家书后》《长夏偶成》《读杜集》《乳鸭》《嵩宫》《美人蕉》《雨》《即夕》诗。
入秋,作《早秋感怀》。
七月八日,为母祝寿,作《七月八日我太夫人寿》。
八月六日,吴庚生辰,作《八月六日寿空山人》以贺。
九月朔,偕吴庚丰乐亭三祭“二杨”。作《甲寅三祭二杨》《甲寅九日朔偕空山人三祭二杨集杜句四首》,吴庚作《三祭二杨公文》。
重阳节前,邀吴庚非吾庐赏菊,作《非吾庐赏菊柬空山人》诗。重阳节,应吴庚之邀在吾园赏菊,和吴庚《九日吾园召客赏菊》《九日登晚霞厅示客》作《九日吾园赏菊》。
其间还作有《秋日题吾园十首》《黄竹篇调空山人》《县尹屠君(仁彬)枉过集杜句报之》《伤秋吟集杜句柬空山人》《秋夕漫成》《咏吾园桂》《桂二首》《答谁园》《买宅绝句》《读史》等。
是年,鉴于与老友张瑞玑的特殊关系,在赵城侯村购置一处老宅,作《买宅绝句》以抒怀。大小房屋达60间之多,田产300余亩,房产与地亩均由五弟福址经营。新中国成立前,福址病故于此,葬于此,委托一女佣经营,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充公。此说也应证了力空《赵城人物志略》中对其赵城置买房舍田地的记载。
是年,其侄赵长鑑客死大梁,托吴庚为《赵宝衡墓志铭》:“宝衡尝受业于樊山赵意空,得为学、为政大体,壬寅(1902)举于乡,荐经济特科。其为文长于奏疏,佐定兴鹿文瑞,浭阳端忠泯,蒙古升公,贵州陈公幕。俱称,职掌庚子西巡前路粮台文案,膺甘肃通志局分纂,天津参议庭审察,津海钞关襄办。以粮台功叙知县,官河南鄢陵县、甘肃泾州,有声荐擢以道员用。”
按:《意空诗选》卷一为《尘梦集》,其中之卷二为《木门集》,作于宣统三年弃官寓乡宁后四年间,即辛亥、壬子、癸丑、甲寅(1911-1914)年所写。“原稿名辛壬癸甲集,二卷合选一卷,今易名。”《木门集》乃1911-1914年间诗作,原稿名《辛壬癸甲集》。此木门乃“闲”也、“困”也,恰恰说明其作为前朝遗民,正闲居或困居乡宁。民国《乡宁县志》卷十二“书选”中,其著述记有《尘梦集》:“槖笔吟”二卷,“官余吟”一卷;《木门集》:“辛壬癸甲集”二卷,“百忧集”一卷,“西阁集”一卷。《桐皋吟草》《百忧集》与《尘梦集》,乃不同时期的诗歌集,结集的标准与时间不同,因而所选诗歌也多有交合。
四十八岁 民国4年乙卯(1915年)
三月廿七日,葬母于乡宁县北郊富家原,写成“先母王淑人墓志”,并小楷书之,落款“孤哀子赵圻年泣血志立书,福址福埙福堂福埏校刻”,现存于世。
九月朔癸酉,偕吴庚丰乐亭四祭“二杨”。作《四祭二杨公文》与《乙卯四祭二杨》诗,吴庚作《九月朔登南山丰乐亭祭二杨》诗。
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作《乙卯东坡生日西阁召客王鱼洋<谒三苏祠>原韵》。
初冬,偕吴庚骑马出城,沿鄂水向西,至南岗走陆路,从辰时至酉时,晚宿已近师家滩不远的土室。其间吴庚脚伤。第二天乘舟黄河南下至龙门,师家滩、一堵墙、谢家碛、虎牙碛、柏缠、李家岔、李家碛、船窝镇、高石崖、桥子沟、门墩石、乾柴坡、大小梯子崖、阎王扁等隘口尽在视野,“东崖斩天梯,西崖喧石漱”;“连山凿而分,造化惊鬼怪”。舟入龙门出峡谷,“浩渺四世界”。在月夜渔火中赏晚秋初冬黄河龙门景色,夜半时寄宿龙门东。在龙门东半山腰禹庙,与村翁谈古论今。以鱼为食餐毕,唤舟渡西岸,游西禹庙姒后殿。南望韩城,心情复杂,五味杂陈。游罢龙门骑马向东,至云邱山游真武宫,星夜从马壁峪北上,黎明登上碾东岭。山间阴壑已积雪,正午时分都十分寒冷。翻山越岭三上三下后憩息磵石根,黄昏时分才回到县城。此次出行,历经数日,或骑马,或步行,或乘舟,有时晓行夜宿,有时日夜皆程,淌河过水,翻山越岭,在无路可走的山间爬行,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对于两个年近天命的士绅而言更是艰难险阻。游罢,作《纪游六首同空山人》诗以记。
史料:是年12月11日,袁世凯宣布接受所谓“推戴书”,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5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是年,乡宁县知事屠仁彬辑《秋湄遗集》。
是年,屠仁彬曾出古币十余枚嘱释,并赠以安邑货、莒小刀,回赠以毕万年汉印一纽报之。
四十九岁 民国5年丙辰(1916年)
史料:是年1月1日,袁世凯正式称“洪宪皇帝”。3月22日,袁世凯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走投无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仍称大总统。6月6日,袁世凯忧惧而死。
春二月,与空山人吴庚再访谁园,作《偕空山人适赵城访谁园主人》。张瑞玑作七律《空山人意空道人在谁园即席有作》二首,五古《同空山人意空道人九谱散人郊行》。
五月初五,稷山土匪窜扰县东南境,知事赵祖抃、警佐杨在典率军警往剿,斩获多人。师未还,忽由北路骤来土匪数十人,一拥入城,抢劫官署,开放狱囚,风驰而去。作《山城纪变丙辰五月》诗以记。
七月,作《苦旱得雨》诗。
九月朔,雨中登南山,丰乐亭五祭“二杨”,作《丙辰雨中五祭二杨》,吴庚作《丙辰九月朔祭二杨》。
重阳节,南山登高,作《重九登南山》诗。
九月间,往游城东六十五里之郭家坂,作诗《秋暮度郭家坂》,此诗《意空诗选》未收。
十二月十九日,归来馆与吴庚相聚,作《丙辰东坡生日集“归来馆”》,其时吴庚已病。
五十岁 民国6年丁巳(1917年)
史料:是年3月11日,山西督军阎锡山在民国初年赵戴文、孟炳和等发起成立的宗圣社内成立“洗心社”,每周邀请军政要人及饱学之士讲解孔孟之道。9月3日,阎锡山兼任山西省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也是其从根本上掌控山西的开始。10月1日,阎锡山发表《六政宣言》(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天足、剪发)。次年又提出“三事”(种棉、造林、牧畜)。即所谓“六政三事”。还派人到汉阳兵工厂学习军工。次年1月5日,成立“育才馆”,训练新人,推行新政。此后的十年间,阎锡山相继推出的所谓“保境安民,养精蓄锐”方略,倡导“用民政治”实施新政;颁发《人民须知》启发“民智”;推行“六政三事”兴利除弊;建立行政网,整理村政。打着尊孔读经的旗帜,广罗天下人才,一大批各類人才云集山西,可谓人才济济。山西也因此得到“模范省”的殊荣。这一时期的山西政界,厅道班子中分东洋、西洋两派,东洋派以赵戴文为首,西洋派以马骏为首,尽管矛盾尖锐,但都尽忠尽敬于阎锡山;文化界、教育界则分留英、留日与儒宗三派,相互间矛盾复杂,明争暗斗,各有各的政治后盾,各大学、学院之间教师的流动也皆受此影响。当时的山西,特别是太原,成为文化界聚集之地。有各类留学人员,前清科甲及第者,连中国各地的古琴高手都云集太原。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的成立及设立医校、医院如是,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太原召开第四届年会如是,韬园诗社的形成如是,元音琴社与唐风琴社的诞生、传艺、雅集如是。就以江苏泰兴为例,即有四位文化界名人吴人达、杨百城、陈晋、于廷梁先后于太原从教、行政。
三月,乡宁县定议修志,并集资开局,赵祖抃请其与吴庚纂修邑乘,其时吴庚已重病缠身。五月廿一日前的两月间,二人就修志事项反复商讨,吴庚抱病受命,力疾起草,“若凡例,若职官、贡举、仕官、户口各谱小序,学制、风土两记皆出其手。”五月廿一日吴庚卒,终年四十七岁。
春末夏初,眼见去冬无雪春无雨,作《春不雨》记之。
六月十五日黎明,陕匪千余围城,城陷,大肆掳掠。援军至,贼始引去,路经村镇,滋扰尤甚。作《悲乡宁》诗记之。
陕匪围城后,携志稿至家,自春三月始,前后“历旬十五,为书十六卷”,“本通志仍旧志者半,案牍所增,采访所及,补苴未备者半。”不负空山人吴庚之托,不负乡宁士绅众望,“继晷焚膏,汲汲顾景,抄撮簿记”,“以惊惧倥偬之际,运细针密缕之”,夜以继日,孤灯只影,亲力亲为之考序、记序、案语等考证文字达三十八篇之多,这其中,六篇金石记文可谓杨笃遗风再现,具有相当的考古与文献价值,也开创了民国以来晋省乃至国家无有方志新式体例而自创方志体例之先河。是志尽管体例由吴庚拟就,但从二人修志前的民间采风、田野调查,相互八载为官深交,七年间形影不离归隐乡宁,诗文唱和,书画往来,探讨乡宁邑乘等分析,是志体例乃二人共同探讨之结晶。
全志十六卷首一卷,以图、谱、考、记、录、选为纲,下列三十四目,即舆地沿革、乡镇、职官、贡举、仕宦、户口、学校毕业、选举等谱;疆域、古迹、山川、城邑、田赋、秩祀等考;学制、营制、积储、风土、大事、金石、杂记等记;名宦、乡贤、忠义、孝友、仕实、儒学、武功、隐逸、艺术、烈女等录;书、文、诗等选。是志与旧志不同在摈弃了分野、星度,删除八景、题咏,特别是创设了《煤窑图》(附铁炉)详标地名,十分可贵,被誉为民国名志。
按:关于民国年间全国规范修志的情况,刘纬毅在《中国地方志》中记述:“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浙江省率先成立通志局,准备续修《浙江通志》。但在全省范围大规模地开展修志,却发端于山西。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山西省公署颁发了编修新志的‘训令,‘饬就各县自治机关,附设处所,纂修新志。次年,山西省公署即颁布《山西各县志书凡例》,规定县志应由图、略、传、表、考五部分组成,并列具目录和注意事项。与此同时,史学家邓之诚发表了有影响的《省志今例发凡》,提出国体既变,省志体例必须改变的主张,认为新编省志应由图、表、纪、志、传组成。还具体要求‘图应用科学方法绘制;‘表应列沿革、职官、人物、学制、户口、商务等;‘通纪即大事记,撰述本地古今大事;‘志要因时创新,不拘泥守旧;‘传要包罗各阶层各类人物。”直到民国18年(1929年),国民政府才颁布了《修志事例概要》二十二条。
民国7年(1918年)山西省公署颁布的《山西各县志书凡例》,由郭象升拟就,分图、略、传、表、考。此编《乡宁县志》不仅有吴庚所拟“例言”在前,分图、谱、考、记、录、选,而且在民国6年8月即已付梓。此也可从俞家骥《重修临晋县志序》文中得到印证:“以云体例,民国六年有省公署颁发条例,核与乡宁志例,无甚出入。”可见,此编《乡宁县志》的体例并非来自官方,乃为首创,上承王轩、杨笃等所纂《山西通志》之六纲“图、谱、考、略、记、录”体例,或道光间阮元《广东通志》所分“图、谱、考、略、记、录”体例,又多有创新与发展。民国18年(1929年)前的县志纂修,山西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乡宁县志》又走在了山西的前列。尽管是志多有旧志痕迹,但其珍贵之处即在于诸多独立的思考与独到的创新。
九月朔,亦即“二杨”殉清六周年之日,空山人吴庚安葬。张瑞玑前往送葬,并应生前之约,为写《空山人墓志铭》。此墓志铭现存于世,由赵意空楷书,空山人子吴宜仲收藏,落款“民国六年九月朔日,孤子吴宜仲藏石”。与张瑞玑分别作同名《挽空山人山人以九月朔葬》诗。
当夜,在乡宁家中,二人缅怀故人挚友,青灯对酒,长歌当哭。张瑞玑画梅题诗《画梅题赠意空道人》赠,作诗《酬张衡玉画梅》回赠。二人画梅咏梅,借梅思友,借梅抒情。思梅花般故友,抒遗民间悲情。
五十一岁 民国7年戊午(1918年)
史料:1月5日,阎锡山成立育才馆,训练新人,推行新政。是年,阎锡山提出《山西民用政治实行大纲》,在职业教育一项中,明确提出设立“中医改进研究会”计划。
三月,集成《空山人遗稿》刊印。
按:《空山人遗稿》现存两种版本,即民国7年戊午初版,木刻,甲戌三月十日再版,石印,乃临县冯汝骧宰鄂时刊印,文字上则仅增加了《冯汝骧再序》文。
卷一 文甲 有赵祖抃、赵意空序,冯汝骧再序,张瑞玑《空山人墓志铭》。赵意空序中有两枚印章,白文“赵圻年印”,朱文“意空道人”。
卷二 文乙
卷三 诗 后有跋文“寒夜校雠既竣感赋代跋”。落款为“己亥嘉平初五夕意空道人”。钤印两枚,白文“意空道人”,朱文“北山寓公”。
卷四 奏议公赎 释文
笔记 联语 铭诔 二纯合数原序
后序落款“戊午花朝意空道人又识”。
隶书“寒夜校雠既竣,感赋代跋”。
从两版《空山人遺稿》看,《空山人遗稿》有赵意空三篇序、跋,卷首之序与后序,前者为“丁巳嘉平下浣”,后者为“戊午花朝”。嘉平即腊月,丁巳嘉平即民国6年(1917年)腊月,花朝乃二月十五,戊午花朝即民国7年(1918年)二月十五。合符情理。因为首集三卷,第四卷是戊午二月补入的。均与刻本“戊午三月刻于鄂城”吻合。至于卷三后之跋文落款“己亥嘉平初五夕”,或为“丁巳”笔误。
是年季夏《意空诗选》结集刊印,赵祖抃亲为制序。此序文落款时间为戊午初秋,而民国《乡宁县志》“文选”中落款时间为暮春下浣。而且序文内容也小有变化,前者比后者内容增多,在记录严鹿溪悉举平生著作一夕投之洞庭湖之外,又增唐之刘复愚埋其文于古冢,宋之郑所南作心史锢以铁藏诸井二故事。
按:关于《意空诗选》刊印,县知事赵祖抃序文中讲述了一段美谈:
意空道人,籍于吴,寄于黔,长于秦,宦于秦,游于燕、晋、湘、楚、豫、吴、闽、越、蜀、黔,老而流寓晋之乡宁,其匿姓名而逃世也。以丁亥之变,其侨于乡宁也,以空山人两人旧交,久而弥笃。山人善属文,道人工诗。去年三月,予丏两人纂修邑乘,开局未久而山人殁。道人继为之,一载而书成。邦人思有以酬道人者,道人坚却之。邦人曰:吾乡先达杨秋湄纂蔚州志成,蔚人德之,刊行其诗,曷仿诸。道人闻之曰:“噫!诸君知有杨秋湄,亦知有严鹿溪乎?吾乡有严鹿溪者,奇才也,著述累累,载之行,一夕泊舟洞庭,尽取箧中诗文投诸湖。予方欲效之,乃反其所为耶!”众请其说。曰:“兴之所至则作之,兴之所至则投之。”予不待辞毕,应声曰:“然则兴之所至,则亦不妨刊之耳。”众大噱称善。道人不得已,出所有诗稿,厚盈咫。曰“必欲梓之,吾当重为抉择,以十之二三饷诸君可乎?”众曰:“诺。”名之曰《意空诗选》。属予笔之简端。予俗吏不能诗,何为格律,何为声调,何为气魄,何为宗派,则弗敢赞一词焉。戊午暮春下浣。
如今世人所以能看到赵意空五十岁以前的诗作,而不至于像清之严鹿溪的诗作那样投之于洞庭,像唐之刘复愚埋其文于古冢,像宋之郑所南作《心史》锢以铁藏诸井,以借此了解其诗歌成就以及其用诗歌形式记述的一段历史,即得之于乡宁士绅百姓,特别是县知事赵祖抃的努力。
《意空诗选》所收一百九十二首诗词中,只有最后《无题(水调歌头)》与《沁园春·咏鹤》两首难断写作的确切年月。
关于《意空诗选》刊印的时间,有三种说法。其一是《意空诗选》中所述“戊午季夏雕于乡宁”;其二是赵祖抃序文中所述“戊午初秋”;其三是民国《乡宁县志》中文选中《意空诗选》赵祖抃序中所述“戊午暮春下浣”。两篇序文文字大同小异,可见戊午季夏为确。县志中所录序文乃初稿,《意空诗选》中序文才是定稿,季夏与初秋本属不同表述而已。
寓居乡宁七年间,其前期交往同道,除吴庚、张瑞玑等老友外,又有陶幼石、陈钜卿等前清遗老。吴庚诗曰:“坐中晋楚黔吴客,世上东西南北风。”晋者吴庚,楚者陈钜卿,黔者陶幼石与赵意空,吴者赵意空与胞弟伯之。陶、陈均客死乡宁,岁在民国2年(1913年)癸丑春。陶、陈之后,经常相聚高谈阔论者又有“赵永之、郑小山、阎星三,并道人、山人而五之,五人者,皆可以放言无忌惮者也。”“星三少年好学,亦能诗文,当张一帜以壮吾垒。永之、星三虽不恒作诗,而各以善谈名。是日也,道人、星三高歌低吟,永之、小山各张其舌锋。使我俯仰引听,哭笑并作。”东坡生日之会,实亦前朝遗民之聚也。此种遗民相聚怀念前朝的情形,一直持续到民国3年(1914年)屠仁彬出任知事,以及赵祖抃接任知事的民国4年后。民国3年(1914年)甲寅屠仁彬署鄉宁后,搜罗编辑《秋湄遗集》,吴庚应屠仁彬之请参与了“编审比次”,并制《秋湄遗集跋》,阎星三参与了“检辑”。屠仁彬《秋湄遗集序》文有言:“是役也,检辑者,邑人阎星三;校录者,孝感梁倚侬;编审比次,则仁彬与空山人商之。空山人亦乡宁人也,例得并书。”其间屠仁彬还曾向赵意空出示十余古币嘱释,并相互赠与,此赵意空曾记之于县志金石记中。民国4年(1915年)乙卯春三月,赵祖抃宰鄂不久即定议修志,请吴庚、赵意空纂修邑乘。加之与故友张瑞玑的交往。所有这些变化,都使其渐入民国社会。
几年来踏遍乡宁山山水水的实地走访,或访民风于乡野,或察地理于山川,或拜前贤于名胜,其诗文表现淋漓尽致,为纂修乡宁县志奠定了感性与理性相互结合的基础。在纂修志书的过程中,赵意空接触了乡宁的各类人群,不再局限于那些前朝遗老,而扩展到知事官吏、一般士人与普通百姓,如两任知事屠仁彬、赵祖抃,纂修县志的总理绅士庞洞、王世元、阎应台,采访绅士阎永清、高拱辰、杨泉林、宁德禄、陈席珍,校对督刊陈瑞、王达衢、张鹏程、郑焘、赵登坛,参阅杨騭、王锡元、杨荫堂、成金榜,缮写张国俊、赵世禄,绘图王永治。这些人中,多为生员,也有少数曾为前朝未入流小吏、布衣。算是乡宁的文人群体。而从其此间撰述、诗文的内容分析,如《春不雨》《悲乡宁》,乃至向普通百姓行医就诊,赵意空已经走入平常百姓生活。这一过程中,逐步发生了两个转变,一是从一个流寓者转变成乡宁人,表现在对乡宁乡土文化的认同。二是从前清遗民转变为民国士人,走出了徘徊达七年之久的前朝遗民心理,积极投入民国生活。这两大转变的最终标志即离开乡宁往太原参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工作,而且自此以后,意空道人之称谓也发生变化,“意空”成赵意空之名,“道人”改作“蹈仁”成为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