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谗与饥饿
2019-10-18江楠
江楠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下午三四点钟,你正专注地进行着紧张又严肃的学习或是工作,突然一股强烈的欲望袭来——想吃某种零食了。
这个时候,你在心底告诉自己要忍耐。于是,你试着让自己忙碌起来,不去想吃零食,但是根本没用。事实上,你越是不去想那种零食在口腔中咀嚼的情景,你就越想要吃它。
还有另外一个场景,当你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吃不下任何东西。你唯一想要喝的就是小时候奶奶在你生病时亲手做的鸡汤。可是现在奶奶不在身边,根本吃不到。
那么,为什么人会在特定的时刻“嘴馋”呢?
嘴馋是一种“精神饥饿”
通俗来讲,嘴馋就是对某种特定食物的强烈欲望,大家千万不要觉得这种欲望很不正常。尽管小的时候很多人有过被家长严厉教育过不能贪吃的经历,但这并不是你的错。或许有时你想吃的只是香喷喷的猪蹄、童年时最爱的辣条、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
饥饿是胃和大脑之间一种简单的连接,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肚子饿”。嘴馋则更复杂,它涉及到大脑的几个区域,这些区域构成了大脑的奖励中枢,与我们的精神状态和记忆联系起来。因此,一些科学家也把嘴馋称为“精神饥饿”。
饥饿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此时人们会通过进食获取能量进行生存,尽管有时候并不是自己爱吃的食物。嘴馋则是让人们常常想吃的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高脂肪或高糖的食物会刺激大脑释放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给我们带来愉悦感,甚至是轻微且暂时的快感——就像毒品一样。
嘴馋都是大脑犯的错
莫奈尔化学感官中心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嘴馋和大脑的关系。他们使用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结果显示嘴馋能激活与情绪、记忆和奖励相关的大脑区域,这些被激活的大脑区域与药物渴求相关的研究中显示的区域一样。
研究发现,96%的女性和68%的男性犯过“嘴瘾”。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会听从内心的召唤,满足口腹之欲。“嘴瘾”与阵发性饥饿差异明显。当你饿的时候,你什么都想吃。但当你嘴馋时,就特别想吃某一种食物。
这项研究的发现符合各种各样的渴求,无论是食物、药物还是名牌鞋,都有共同的机制。嘴馋、毒瘾和成瘾行为,如赌博和过度购物,都遵循类似的神经路径。
这项研究还表明,节食或限制飲食通常会增加嘴馋的可能性,这是一种很难戒断的心理依赖。所以,你越拒绝自己想要的食物,你就会越想吃。然而,禁食则不太一样,他们发现,在一天内不吃任何食物,对食物的渴求会减少。所以,下次当你特别想吃孩提时代的食物或者渴望某一特定的东西时,你要知道,你的大脑才是“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