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对卵巢功能的临床影响
2019-10-18崔景英
崔景英
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山东菏泽 274000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由神经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子宫出血,临床常见为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表现为无规律地子宫出血,体检生殖器正常,如时失血过多,可引发贫血,严重者可出现心慌、气短、乏力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常规子宫全切术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且术后易出现卵巢功能早衰,随宫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逐渐得到广泛推广,该此研究中,给予2017年5月—2018年5月34例观察组该手术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68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纳入标准:均符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标准[1];均自愿参与;无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或恶性肿瘤者,临床资料完善,具有较好依从性。排除标准:中途退出者;具有精神疾病史或认识功能障碍者;无法按时复查者。观察组年龄 30~54 岁,平均(45.21±2.36)岁;对照组年龄28~54 岁,平均(45.26±2.7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具体为:全麻,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留置尿管,于脐孔及左右麦氏点进行trocar穿刺,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实施常规检查。双极电凝后,将左右侧圆韧带间断,电凝钩将宫膀胱返折腹膜打开,同时将膀胱推至宫颈穹窿下,对双侧宫旁组织进行电凝处理,分离左侧子宫动脉,使用夹子将其夹断,继续使用双极电凝处理左侧主、骶韧带,打开前穹窿,切除全子宫,经阴道完整取出,阴道内填入填塞物,缝合残端及后腹膜,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置入引流管,最终缝合。
观察组:实施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具体为:术前给予5%葡萄糖溶液作为膨宫液,膨宫压为100mmHg,宫颈扩张至9.5 cm后,置入宫腔镜,对宫颈及宫腔进行查探,置入电切镜,由宫底、宫侧壁、宫后壁、宫前壁以及两侧宫角依次将子宫内膜进行切除,深度约为子宫内膜基底层下2 mm,最后电凝止血。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干预。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检测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卵巢功能,包含:FSH、LH、E2、P、T,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住院时间(d)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h)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n=34)对照组(n=34)t值P值4.54±1.25 6.36±1.54 5.350 0.000 12.58±2.33 18.54±2.69 9.765 0.000 7.25±1.23 15.22±2.58 16.259 0.000 31.25±2.03 30.55±2.39 1.302 0.099
2.2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卵巢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FSH、LH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E2、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时间点月经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比较[(±s),m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比较[(±s),m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3个月 治疗6个月观察组(n=34)对照组(n=34)t值P值116.25±2.31 116.22±2.87 0.047 0.481 102.36±5.31 111.02±5.28 6.743 0.000 92.31±2.58 96.25±2.84 5.988 0.000
3 讨论
报道显示[2-4]异常子宫出血发病率在妇科门诊患者中,约占20%~40%,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不规则出血及不孕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部分患者由于未及时就诊,导致失血过多,具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引发头晕、恶心等,进而影响睡眠、食欲,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加重。异常子宫出血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最为常见,约占妇科患者的10%,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异常调节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异常引发的非正常子宫出血的非器质性病变[5]。临床传统治疗措施为采用手术将子宫切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手术治疗属于创伤治疗,对患者机体、心理等均造成一定损伤,且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后恢复较慢。随微创技术的发展,手术方法得到更多选择,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中。报道显示[6-7]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手术是失败率仅为5%~12%,进一步证实该手术的临床应用安全性。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 (4.54±1.25)d、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2.58±2.33)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7.25±1.23)h均短于对照组 (t=5.350、9.765、16.259,P=0.000), 提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与常规腹腔镜手术比较,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加快其康复恢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子宫全切术术后易导致卵巢功能早衰,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大,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通过准确定位病灶,实施精准切除,可有效减小对卵巢功能造成的影响,保护子宫组织,不影响其血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FSH (5.81±2.33)mU/mL、LH(8.82±1.25)mU/mL 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 E2(70.55±12.28)pg/mL、P(0.91±0.05)ng/mL、T(0.66±0.12)ng/mL 均高于对照组 (t=13.053、5.388、3.868、24.587、8.086,P=0.000),即证实了这一点。
表2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卵巢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卵巢功能比较(±s)
组别观察组(n=34)对照组(n=34)t值P值FSH(mU/mL)5.81±2.33 13.25±2.37 13.053 0.000 LH(mU/mL)E2(pg/mL)8.82±1.25 12.94±4.28 5.388 0.000 70.55±12.28 58.74±12.89 3.868 0.000 P(ng/mL) T(ng/mL)0.91±0.05 0.64±0.04 24.587 0.000 0.66±0.12 0.46±0.08 8.086 0.000
此外,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各时间点月经量(102.36±5.31)mL、(92.31±2.58)mL 均低于对照组(t=6.743、5.988,P=0.000)。 说明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预后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月经量恢复正常。汪莉等[8]研究显示,给予41例观察组患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月经量水平(98.25±2.31)mL显著低于对照组,且 E2(71.03±12.87)pg/mL 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 (P<0.05),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该次研究的有效性。在该次研究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如选取样本较少,研究时间较短等,需进一步加强,同时研究中发现,患者普遍存在较大心理压力,极易产生负性情绪,导致机体应激反应增加,对手术疗效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今后会强化心理干预,进一步减少其对手术造成的影响。
综上所述,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对卵巢功能的临床较小,可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恢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