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城市群质量发展状况评价研究报告

2019-10-18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上海质量 2019年9期
关键词:城市群长三角服务业

◆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 文

1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新阶段,抑制大城市发展的工作思路已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大力发展都市圈及周边地区中小城市正成为城镇化的新趋势[1-3]。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最近,中央政治局会议又提出了“提升城市群功能”的要求。这是顺应我国城镇化发展规律,提升我国城市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长三角城市群质量发展评价分析,对长三角城市群质量发展的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引导城市认清自身优势并识别短板,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确立长三角城市群质量发展的先进标杆,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相互取长补短,为城市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围绕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水平,瞄准国际一流城市发展目标,努力达到或超越国际标准,不断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

2.1 理论模型

长三角城市群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建立“以人为本”,人、资源和环境为内涵的城市质量发展评价理论模型。其中,人与人的内涵为: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城市“社会发展”的功能;通过创造公平发展的竞争机制,不断改善、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人与资源的内涵为:人运用资源(土地、工具、设施等)产生增值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城市“经济增长”的功能;人充分、合理、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包括人本身)形成城市“创新活力”的功能。人与环境的内涵为:人对环境的保护,创造更加有利于人生存发展的空间,形成城市“生态建设”功能;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则形成“城市管理”的功能。该理论模型旨在通过上述三组内涵助力社会和谐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2.2 评价依据

本文的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借鉴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标准ISO 37120,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依据,并且参照“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考核验收细则、中国质量奖参评城市标准,注重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发展目标,满足提升城市质量发展的要求。

2.3 指标体系

本文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以具有牵引性、联动性作用的6项关键指标——社会发展、居民生活、经济增长、创新活力、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以对城市质量发展6项一级指标具有支撑性、可比性作用的53项基础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2.4数据获取

指标数据来源于权威发布、容易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包括政府报告、统计公报、城市年鉴、网站信息和权威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等。采集的数据以社会通用性、采集便捷性为前提,能够全面反映城市发展情况,排除对数据进行人为的加工修饰,避免因数据取舍多寡造成的测算偏差。在各项数据基础上,指标体系可以计算出反映城市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也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计算分项指数,便于指导城市有针对性地研究质量发展中的各类问题。通过数据比较反映政府各类管理活动,可以客观、真实地评价不同城市的质量发展水平。

2.5体系特征

该体系借鉴了ISO 37120国际标准的核心理念,结合了中国现阶段国情做了特别的考虑;突出了“以人为本”、以人民的感受和体验为出发点;体现了“大市场、大监管、大质量”的市场质量管理思路;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发展目标。

图1 城市质量发展评价模型

3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质量发展状况实证分析

3.1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反映了城市经济结构变化、发展动能转换、功能拓展与优化的情况,是衡量城市发展质量效益水平的关键指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对比如图2所示,该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7个城市,为总数的26.92%,其中上海、杭州、南京达到国家中长期规划目标值,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69.18%、62.92%、59.73%,并且服务业增速均快于生产总值增速。浙江的舟山、金华服务业占GDP比重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还高于无锡、苏州等都市圈中心城市,在非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中领先位置突出。

上海服务业能够快速发展,得益于对经济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针对城市质量发展内在要求,制定实施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注重以服务经济为主,推进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推出四个方面12项创新发展举措,形成“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2017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2%,成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11.3万亿元和1.2万亿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达到30%左右;各类金融机构新增310家,金融市场交易额增加1.7倍。

表1 城市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金华服务业发展水平好于苏州、无锡、常州、合肥、宁波等中心城市,主要因为重点产业发展符合区位优势;新区建设形成新的增长点,如金华发展11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30个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市级特色小镇,推进服务业新兴行业87个重大项目建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91.2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成为推动服务业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柱。尤其是下属义乌市服务业发展占比较高,在金华市7个市县中总量大,并保持较高增长水平。义乌服务业增加值762.50亿,占金华市的36.73%,增速9.4%;实现社会零售总额653.80亿,占金华市的35.24%,增速11.5%;义乌实现网络零售额1277.10亿,占金华市的54%,增长30.3%;出口总额2304.50亿,占金华市的68.26%。

从26个城市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即使是服务业发展最快的上海,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超过10个百分点的差距。二是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这与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国领先地位不相称。三是有3个城市服务业占GDP比重低于40%,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需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建议:加大政府推动力度,明确城市发展规划中的服务业发展目标及重点项目,形成核心城市、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改善服务业增加值结构,增加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比重,有序推进产业分工及空间布局调整,发挥区域产业链配套优势,不断提升重点产业能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重视对发展滞后城市的项目支持,使新动能成为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促进领先城市服务业比重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中心城市服务业比重全面达到国家中长期规划水平,其他城市服务业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图2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比图

图3 人均预期寿命对比图

3.2 人均预期寿命指标

如图3所示,该指标分析结果表明,26个城市均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其中,人均预期寿命较高的城市相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布局相对合理;在居民服务、教育、卫生、环保、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投入占比较高。人均预期寿命相对较低的城市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居民人均用电量、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尚显不足。

3.3 万元GDP能耗指标

如图4所示,该指标分析结果表明,26个城市的万元GDP能耗全部高于国际先进水平;高于国家规划目标值的有8个城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23个城市,但安徽省有3个城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4 万元GDP能耗对比图

马鞍山万元GDP能耗高达1.2吨标准煤,居26个城市之首,主要是受马钢影响。近年来,马鞍山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去产能进展顺利,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6.2%。苏州万元GDP能耗为26个城市次低,仅0.31吨标准煤,但相比国际先进水平0.281吨标准煤仍有差距。苏州从工业园区入手,相继出台关于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循环低碳发展的政策,推动企业开展节能技改和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调整。2018年,园区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约3.9%,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苏州和其他城市起到了标杆作用。

4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质量发展状况评估

依据统计数据和计算模型,经标准化处理,得到了各个城市的质量发展指数(含六个分指数)。如表2列出的是各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

纵观六个分指数和城市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前十名,共有21个城市上榜,这表明各个城市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如舟山在生态环境分指数中排名第一,在经济增长、居民生活分指数中分别排名第九和第八,并且在城市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中排名第十。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以上海为龙头形成五个都市圈经济带,即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通过指标体系的量化评价,可以清晰地看到长三角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起到了鲜明的区域辐射作用,推动了城市群的快速成长和整体发展。从26个城市看,质量发展指数较高的前10个城市中,包括上海和6个都市圈中心城市,而这正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都市圈及周边地区中小城市正成为城镇化的新趋势”的判断。

城市质量发展指数前10的城市中,江苏省的4个城市均在苏南地区,浙江省的5个城市均在浙东地区。在城市质量发展指数的后10位城市中,安徽省的城市有7个,江苏省的苏北地区城市有3个,反映出长江南北城市发展的差异性。进一步通过分指数和总指数的结合分析,可以找出个体城市质量发展中的一些短板、弱项,对解决城市质量发展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消除这种差异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重大课题,也是区域内城市共同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共同目标。

表2 长三角城市群质量发展状况评估表

5 小结

本研究具有以下创新点。

可获得:指标数据来源于城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或权威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依据客观进行定量分析。

可比较:可从城市的行政级别、地区、人口、城市功能等多个维度进行同类城市间的横向比较。

可对标:以国家“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的要求为指引,将当年国内平均水平、国家中长期规划中的目标值、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或国际标准的建议值作为质量比较、评价的基准来开展对标比较,可把各类领先的指标作为标杆,开展比学赶超。

可视化:搭建了城市质量发展评价指标数据网站平台,供相关单位查阅。

猜你喜欢

城市群长三角服务业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