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质量标准新高地构筑质量提升新优势
—— 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做客质量月“质量大讲堂”讲课摘要
2019-10-18
“质量大讲堂”公益讲座,传播先进质量理念和交流质量管理的最佳实践,是一种推进和提升质量的好方式。利用这次质量大讲堂,我讲三方面的情况与大家分享。
一、关于质量标准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质量时代,质量越来越成为全球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2017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质量大会,发布了上海质量宣言。大家一致认为,质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提升质量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质量也是一种生活规范和处事哲学,对个人、企业、行业、国家未来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质量提升,标准先行。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标准工作的重视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政府要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大会的贺信指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标准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进一步提高标准水平,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加快标准更新,促进技术和产品创新。中央深改办、全国人大也分别把标准化改革和标准化法律建设列入重点工作加以推进。
质量是立国之基、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标准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近年来,美国提出了“制造业回归”等口号,推出的不少措施涉及到质量提升和标准掌控。质量标准也是国际经贸往来的通行证。当前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集中体现在质量竞争上。2008年以来,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我国企业出口遇到的第二大障碍(仅次于汇率),仅2008年到2014年6年间造成的直接损失就超过4300亿美元,超过1/3的企业受到影响。通过标准的制定、推广、授权,取得行业话语权和定价权,也是通常的做法。我国过去主要靠数量和价格竞争,现在要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性优势。
质量标准关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现在老百姓对衣食住行质量需求明显提高,质量供给的矛盾日益凸显。产能过剩也主要在中低端,高精尖技术大量靠进口。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要用标准来打造,包括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都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质量标准和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紧密相连。
二、上海质量标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差距
质量是上海的生命,是我们一贯的追求和坚持。近年来,上海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工作的决策部署,质量工作不断推进。全市已经构建形成了“1+3”市级质量工作组织架构;“1+62”质量提升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了“市区两级”以及“组织+个人+专项”的政府质量激励体系,推广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弘扬工匠精神。在8月28日的全市质量工作大会,表彰了获得2018年政府质量奖的组织和个人。
我们还率先探索了“上海品牌”自愿性认证工作,以“上海标准”引领上海“四大品牌”发展,制订了地方标准1项和系列认证技术团体标准55项,其中产品标准40项、服务标准15项,初步形成了“上海品牌”认证标准体系。目前,上海市已经有66家企业的72项产品和31项服务获得“上海品牌”认证。上海在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基础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松江获批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两化融合发展总体水平5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上海已牵头制定了66项智能制造标准。
目前在沪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6家,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共计115家;本市企业、科研机构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达到70余项;发布涉及互联网、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团体标准156项。
应该说上海在质量标准工作方面的成效是明显的,但我们仍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更好服务上海的中心工作上还有差距。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奋力落实“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我们必须思考,质量标准工作如何继续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谋划布局、实施推进。譬如在长三角一体化方面,如何破除区域间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政府协同、监管协同、服务协同,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二是与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落实还不到位,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等存在薄弱环节,部分标准没有体现百姓关切,部分标准制定得过于笼统,部分标准未根据发展及时更新。我们要系统梳理并完善现有的地方标准,要制定一批基本公共服务地方标准,把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纳入质量标准建设的关键衡量指标中。
三是与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当前的技术革命往往是颠覆性的,会打破原有的规则、界限,需要建设新规则。我们的质量标准滞后于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如电动汽车电池等相关部件的质量评价、电动汽车的配套装置等,需要及时研究制定相关质量标准。质量标准的建设必须与产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要重视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颠覆性技术的质量标准。
三、如何进一步提升上海质量标准工作
要着眼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不断增强“上海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话语权。进一步提升上海质量标准工作,要着眼于以下几点。
一是加快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我们必须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以建设自贸区新片区为契机,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国际标准的制定,按照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要求,不断完善标准,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为上海全面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奠定坚实的标准化基础。
二是加快质量标准提档升级。
通过对标国内外先进标准,升级本市的标准水平,更好引领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要引导企业向社会公开产品和服务,作出达到或超越国内外先进标准要求的承诺,进一步扩大“标准领跑者”试点范围,培育更多的企业“标准领跑者”,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是强化质量社会共治。质量标准是质量工作的一个方面,质量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企业要担负起质量主体责任,坚持质量第一的价值导向,强化以质取胜的战略意识,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政府要创新质量监管方式,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质量环境,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引领行业发展。也要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崇尚质量、重视标准的氛围,质量意识从娃娃抓起,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四是进一步探索区域协作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一体化,标准须先行。一方面要制定实施长三角质量发展合作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区域协同标准体系,推进地区间的标准互认和采信,实现区域内的重点标准目录、具体标准制定和标准实施监督三协同。目前,长三角区域协同标准体系已经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已有近10项地方标准上升为长三角区域标准。下一步,要在相关领域开展地方标准合作,强化区域标准实施,定期发布评价结果。G60科创走廊已经从质量强市评价要求、区质量标准规划要求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3个维度,研究建立了G60科创走廊标准评价指标体系。
今天交流的也是政府层面的思考,希望能够让质量理念深入人心,在每个人心中都树立起鲜明的质量的旗帜,凝聚成一股崇尚质量的强大合力,为上海创造高品质生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