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Q油田低产低效井成因及治理技术研究

2019-10-18甘立琴吴东昊欧阳雨薇杨小红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9年5期
关键词:井位井网低产

甘立琴,谢 岳,吴东昊,欧阳雨薇,杨小红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2)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低产低效井,尤其在低油价阶段对低产低效井的治理是增产上产最有效的途径[1]。Q油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产层为明化镇组下段及馆陶组上段,属河流相沉积,储层为高孔、高渗。目前国内外对低产低效井的治理研究以陆上油田居多[2-4],且各油田受地质油藏条件、钻完井工艺及开发历史等影响,低产低效井衡量标准并不统一,治理方法以压裂、转注、堵水、调剖等措施为主,这不能完全适用于海上大井距条件下的低产低效井治理。本文针对海上油田低产低效井,从成因着手对不同类型低产低效井提出相应治理措施,实现油田低成本背景下的增产上产。

1 低产低效井成因分类

2013—2015年,Q油田实施分层系综合调整,目前,无层间干扰,采用水平井+定向井组合开采,生产井251口,注水井86口,平均井距约200.0 m。受海上油田开采成本的制约,将日产油小于10.0 m3的井定义为低产低效井。截至2017年初,共有低产低效井37口。根据油田实际情况及形成原因,将低产低效井分为地质低效、油藏低效和工艺低效三类。

1.1 地质低效

地质低效井表现为物性较差,产液能力不足,可细分为砂体边部和砂体内部低效井。砂体边部低效井储层薄、物性相对较差;砂体内部低效井多为水平采油井,水平段位于河流相储层正韵律上部,储层物性较差,投产初期生产较好,随后能量迅速下降,出现低液量、低油量的特征。

1.2 油藏低效

油藏低效可细分为自然低效、水平井出砂低效、井网不完善低效及平面注水收效不均低效四类。自然低效井为油井井控区域采出程度基本达到标定采收率,表现为高含水、低油量。水平井出砂低效受储层、工艺措施等影响,出砂导致低效或者关停。井网不完善低效是井控区物质基础较好,周边缺少注水井或注采井网不够完善,油井能量不足,产液量低。平面注水收效不均低效是注水井井区优势通道导致水窜区高含水,其他方向能量不足,低产液产油。

1.3 工艺低效

工艺低效是钻完井及生产过程中工作制度未达到地质油藏要求,如储层污染、泵效低等。

2 治理措施

常规低效井治理以压裂、转注、堵水、调剖等措施为主,结合Q油田具体情况,精细地质油藏研究是治理低效井的根本;优化注水、完善注采井网是提高井组开发效果的必要手段;优化措施方案、制定合理工作制度是提升单井产能的有效手段,从而完成地质、油藏、工艺三类低效井治理。

2.1 精细地质油藏研究

2.1.1 精细地质研究

Q油田已开发16年,地质研究精度日益完善,目前在沉积模式指导下,三维地震资料控制下的全井段小层精细对比规模达到单砂体,沉积微相定量描述、沉积演化规律及构型界面渗流屏障与生产动态基本一致。油田生产从复合砂体定向井开采至分层系定向井+水平井组合开采,注水井从全井段统注转变为分层配注,井网从反九点转变为五点井网。

能量充足的砂体边部低效井常见于边水油藏内含油边界附近,生产表现为高含水、低产油,原井区无潜力。治理措施为补孔上返其他层位或者利用上部井段侧钻至潜力井位。如北块NmⅡ3砂体共有A1、A2H两口采油井,其中A1井钻遇油层3.9 m,含油水层1.2 m,投产以来能量充足,但一直低效生产,目前,日产油2.5 m3,含水80%,累计产油1.8×104m3;A2H井表现为能量充足,流压、液量、含水稳定。综合分析认为,A1井区无潜力,且无可上返的潜力层位,于是将其侧钻至同方位其他潜力井位。

砂体内部物性较差的低效水平采油井位于正韵律储层上部,投产后长期处于低液量、低油量生产状态,井筒周边剩余油富集,此类低效井治理通常选择原井位侧钻至正韵律中上部[5]。如 B1H井实钻水平段253.0 m,钻遇油层89.9 m,差油层36.4 m,整体物性较差。投产初期生产较好,随后流压逐渐下降,长期低效生产。综合分析认为,该井区剩余油富集,决定侧钻至井筒下约 2.0 m储层物性较好的B1H1井,该井实钻水平段247.0 m,钻遇油层221.3 m,物性较好,投产后生产稳定,日产油45.0 m3。

2.1.2 精细剩余油描述

油田开发中后期,以纵向细分时间单元、平面细分沉积微相为基础,根据精细地质模型,结合油田生产动静态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描述剩余油。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快速计算出剩余油饱和度、剩余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等相关参数。

对于自然低效井,原井位采出程度高,无挖掘潜力。受海上油田施工费用影响,首先考虑其他层位查层补孔继续生产。若其他层位无生产潜力,则考虑目的层及过路层井网需求,是否有必要对该低效井转注,为周边井提供能量。若无转注需求,则充分利用井段,侧钻至同方位其他潜力井位。

出砂低效井是防砂失效导致原井低产低效或者关停[6-7],原井位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富集。对此,首先采用冲砂、小筛管防砂等大修作业治理,若出砂情况仍无好转,则根据剩余油分布考虑原井位同层侧钻恢复产能。如NmⅠ3砂体的B2H井,投产初期日产油50.0 m3,后期受出砂影响关停,冲砂后恢复生产9个月再次出砂,累计产油2.0×104m3,远低于配产目标13.4×104m3。综合分析后,在该井原井位同层侧钻B2H1井,重新防砂生产,日产油45.0 m3,成功恢复油井产能,且该井无出砂迹象。

2.2 完善油田注水

Q油田馆陶组为刚性底水,无需注水开发;明化镇组下段地层边底水能量不足,依靠注入水驱油,保持地层能量,注够水、注好水是提高明化镇组下段井组开发效果的必要手段。

2.2.1 完善注采井网

完善注采井网即通过完善注采井组平面分布,增强水驱效果,提高储量控制及动用程度,加快采油速度,提高油田采收率。

在地质油藏研究基础上,Q油田井网正从反九点到五点井网转变,主力砂体边部及非主力砂体为不规则井网。砂体边部能量不足的低效井,依据周边井网情况,考虑周边井或本井转注,形成有效注采井网,提高驱油效率,保证地层能量。主力砂体井网不完善的低效井由于能量欠缺低效,需统筹考虑整体注采关系,逐步完成井网的转变,保证每口采油井能量充足。B3井于2002年投产,日产油稳定在55.0 m3,2014年底,日产油逐渐降至13.0 m3,通过提频产能有所增加,但持续时间较短。分析认为,该井区物质基础好,但井网不完善,能量欠缺。将周边井B4井转注,转注后B3井产油量逐步上升,含水降低,日产油上升至70.0 m3(图1)。非主力砂体井网不完善低效井,首先考虑利用周边过路注水井补孔为其注水,若无合适过路注水井,则结合主力砂体井网需求,转注周边井,达到保压、驱油效果。

图1 B3井组生产情况

2.2.2 优化注水

河流相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强,注入水呈尖峰状突进,导致注水井周边水淹强度大[8-10]。高能区含水高,剩余油贫瘠,低能区注入水波及不到,形成剩余油富集,针对此类平面注水收效不均的低效井,主要通过调驱[11-13]完成高能区控水、低能区加强注水,最终实现注采平衡。如C1H井投产后,低含水期仅维持三个月,之后含水逐渐上升至90%,期间周边采油井C3井转注后,含水略有下降,但持续时间较短。综合分析认为,该井含水由C2井注入水突破引起。采用平剖结合,将C3井调剖,加强该层注水,C2井调驱,在 C1H井方向控水,其他方向加强注水。措施后,日产油上升至95.0 m3,含水率降至78%,目前,日产油稳定60.0 m3,含水率88%(图2)。

图2 C1H井组生产情况

2.3 措施改造,提升单井产量

措施改造主要指单井实施的酸化、换大泵、开关层等作业。酸化作业是针对油层有效渗流通道堵塞[14-15],尤其井筒周围,导致单井能量低的应对措施。如D1H井投产初期日产油50.0 m3,日产液90.0 m3,后期日产液量逐渐降低至2.5 m3。综合分析认为,该井区储层物性较好,储层污染导致低液量,因此,采取酸化解堵措施。措施之后日产液195.0 m3,日产油40.0 m3,效果较好(图3)。换大泵作业指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含水升高,原始泵效无法满足后期提液增产措施,需更换泵效更高的泵。该措施既针对低泵效的低效井,也可在物质基础丰富、井网完善区域换大泵进行提液增产。开关层措施是针对油井的产液剖面、水井的注水剖面的调整措施,实现产液结构优化,提高波及系数。

图3 D1H井组生产情况

2.4 优化工作制度,提高时率

优化工作制度包括合理安排作业措施,减短低效井的维系时间;及时完成单井制度,达到地质油藏需求;提高时率,充分减少躺井数及躺井时间。

3 应用效果

Q油田针对不同类型的低产低效井,制定了以上相应的治理措施。2017年,共完成治理低产低效井43口,平均日增油24.0 m3,累计日增油1032.9 m3(表 1) 。

表1 Q油田2017年低产低效井治理情况

4 结论

(1)在开发中后期,尤其是低油价阶段,低产低效井的治理是油田增产上产最有效的途径。

(2)低产低效井可细分为物性差的地质低效井;自然低效、水平井出砂、井网不完善以及平面注水收效不均的油藏低效井;钻完井及生产过程中工作制度未达到地质油藏要求的工艺低效井。

(3)针对不同类型的低效井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如地质精细油藏逐层挖潜,剩余油研究;完善注采井网,加强注水;优化注水,力求注采平衡;酸化、换大泵等改造;优化工作制度,提升单井产量等措施,2017年完成治理低效井 43口,日产油量增加1032.9 m3。

猜你喜欢

井位井网低产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河北省行唐县贫水山区物探找水研究
渤海油田侧钻井槽口优选设计方法
分析GPS 在油田井位测量上的应用
安泽南区块井网井距优化及小井组产能预测
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设计优化研究
晚秋黄梨低产果园改造技术
成龄低产梨园改造丰产栽培技术
适龄不结果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
基于几何约束的最大控油面积井网自动生成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