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影响
2019-10-18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462300张丽萍王方方徐鹏满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462300)张丽萍 王方方 徐鹏满
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与老年骨质疏松、外力影响有关。该病临床上注重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明显,致残和死亡发生率较低[1]。但老年人一般自我保健意识和认知能力较差,在加上自身基础疾病、低下的免疫能力的影响,易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严重的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因此,设计合理有序的护理方案是必要的。引导式护理是以循证为基础,通过积极主动的监测患者并鼓励患者自我管理,通过帮助患者的照顾者,积极主动的利用医院资源和社区资源[3]。近年来,我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采用引导式护理,效果比较明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26名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经CT和X射线确诊,并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排除多部位骨折、认知障碍以及心肝肺疾病的患者。其中男72例,女54例;年龄63~81岁,平均(69.4±3.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其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63~80岁,平均(68.6±3.5)岁;观察组63例,其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63~81岁,平均(69.2±4.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分级分层管理模式,建立健康档案,做好患者的饮食、心理、疼痛护理,同时依据传统按需给予患者康复锻炼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式干预。
1.2.1 拟定流程 ①组建团队并进行培训。②随访并评估。③制定个体健康计划。④积极的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⑤家属同步指导。⑥调查问卷及体格检查。
1.2.2 引导式护理实施方案 ①组建引导式护理团队,主要由三名护士、一名全科医师组成。并做好岗前培训和分工,岗前培训内容包括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沟通合作技巧。②对患者做好家访,并进行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③制定健康管理计划,护士依据患者的健康信息制定健康计划,并通过共同讨论、专家指导名修改护理计划。同时做好与患者协商、沟通再次修订计划,计划确定后反馈给患者和家属,并进行实施。④积极监测患者,做好集中康复指导,告知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共实施4次。每两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并记录在案。每月进行一次入户探访,共进行3次。了解患者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出现问题及时沟通和纠正。⑤建立微信群,与能熟练操作微信的患者或其家属在线及时沟通,每周三下午5点在线指导。并推送康复锻炼通俗易懂的图片和经验分享,树立康复信心。
1.3 评估工具 ①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王才康等翻译并修订,共10个条目,应用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则表示自我效能越好[4]。②Barthel指数:0~100分计分,<60分为良,41~60为中,≤40分为差[5]。③焦虑自评量表(SAS):>50 分为焦虑。
附表1 两组自我效能得分比较(±s,分)
附表1 两组自我效能得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出院时 出院后1个月 出院后3个月对照组 15.42±3.142 22.55±3.35 27.79±4.11观察组 15.39±3.08 28.39±3.22a 36.12±4.58a
附表2 两组自理能力比较(±s,分)
附表2 两组自理能力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出院时 出院后1个月 出院后3个月对照组 29.42±7.52 57.28±12.27 83.89±7.33观察组 29.39±7.49 72.37±10.04a 89.27±6.59a
附表3 两组SAS评分比较(±s,分)
附表3 两组S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出院时 出院后1个月 出院后3个月对照组 47.28±3.27 42.58±4.36 37.36±2.22观察组 47.29±3.12 35.25±4.12a 29.12±2.17a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自我效能得分比较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22,P<0.05),随时间推移而改变(F=102.67,P<0.05),并存在方法与时间的交互作用(F=89.28,P<0.05)。其中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附表1。
2.2 自理能力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自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37,P<0.05),随时间推移而改变(F=103.47,P<0.05),并存在方法与时间的交互作用(F=82.18,P<0.05)。其中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自理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附表2。
2.3 SAS评分比较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42,P<0.05),随时间推移而改变(F=122.47,P<0.05),并存在方法与时间的交互作用(F=68.85,P<0.05)。其中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附表3。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引导式护理(Guided Care)模式是以循证为基础,为老年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种简单可操作、且相互联系的护理模式,通过有效、支持性疾病管理模式,降低对公共卫生资源的利用,提高护理有效性、照顾者的照顾能力以及自我效能[3]。本研究针对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实施引导式护理,通过调查研究、相互沟通建立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实用的护理自我管理知识,为信息有效性提供保证。通过定期的电话随访和家访,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基础上,调动患者康复锻炼的主动性,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引导式护理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情绪,降低患者的SAS评分。并与干预方法与干预时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提示引导式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同时也说明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给予患者一定的精神关怀,可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而且通过定期的电话随访和家访,通过相互沟通,积极引导,能使患者和家属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提升生活的满意度。而且通过对不同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比较也发现,通过引导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进食、洗澡、穿衣、控制大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底行走、上下楼梯等自理能力得到改善,患者能以积极良好的个体面对生活,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总之,引导式护理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设计科学合理,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