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

2019-10-18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闫红雨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3期
关键词:限值外伤颅脑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闫红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38例,分成研究组(n=19例)与对照组(n=19例),对研究组开展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纳入标准:均为颅脑外伤患者,且术后均出现昏迷病症,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存在认知障碍,心、肾、肝或其他器官存在严重功能不全。研究组最大年龄限值是60岁,最小年龄限值为28岁,平均限值为(36.5±2.2)岁;女性病例8例,男性病例11例;对照组最大年龄限值是62岁,最小年龄限值为28岁,平均限值为(38.5±2.2)岁;女性病例7例,男性病例12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临床一般资料比对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对研究组开展预见性护理:①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家属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的危害、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案,以此协同患者家属完善护理方案。②肢体运动。由于患者术后处于昏迷状态,无法开展运动。因此,护理人员需协同患者家属抬高患者下肢(20°~30°为宜),以此改善患者静脉血液回流情况;告知患者家属四肢按摩的正确方法,对患者四头肌、踝关节开展屈曲及旋转活动,角度控制在30°,定期翻身,同时对患者予以弹力袜;待患者昏迷清醒后,针对可自行下床活动的患者恢复情况制定早期下床活动方案,针对无法下床的患者可开展被动运动,以此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针对患者身体情况予以患者不同体位,例如侧卧、俯卧及仰卧,缓解患者身体疲劳,促进下肢血液循环。③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干预。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患侧下肢颜色变化,每周测量患侧下肢周径,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压痛,若患者出现不良情况则需及时汇报主治医师并开展彩超检查,若患者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则需立即开展对症治疗,提高床位及床头,卧床休息。

1.3 评定指标 将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比对。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38例临床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卡方检验,以%形式展开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临床指标数据比对中有意义为P<0.05。

2 结果

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与对照组临床指标对比有意义(P<0.05)。见附表。

3 讨论

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多发且常见的病症就是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因昏迷导致长期卧床,进而引发肌肉收缩频率较低,影响血液正常回流,诱发下肢血流减慢,进而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患者也会因药物治疗及留置尿道管、建立静脉通路致血管内皮受损等因素有关[1]。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会延长患者治疗时间,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不利于患者预后[2]。可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预防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显著的作用[3]。预见性护理干预作为现代医疗新型的干预措施,可以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病症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有计划、全面地预防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病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4]。

附表 比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例(%)]

经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与对照组临床指标对比有意义(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预防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限值外伤颅脑
ICNIRP限制电磁场暴露的导则(100kHz~300GHz)解读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2017年北京将实施“世界最严”锅炉排放标准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小硬膜窗策略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