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探究
2019-10-18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梅玉粘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梅玉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患27例,女患23例;年龄32~78岁,平均(54.8±5.1)岁;病程0.5~13年,平均(8.0±1.2)年;实验组中男患28例,女患22例;年龄33~79岁,平均(54.6±5.0)岁;病程0.6~12年,平均(8.1±1.3)年;两组患者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督促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叮嘱患者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实验组同时给予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①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搜集患者学历、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等信息,评估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每周五进行一次2h知识讲座,为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采取一对一讲解方式,告知患者糖尿病病因、用药知识、血糖监测方法、并发症防范措施、运动疗法等知识。为患者现场示范胰岛素注射方法,讲解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根据患者基本状况选择讲解方式,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教育过程中要调查患者知识掌握情况,了解患者薄弱地方,强化教育内容。鼓励家属参与管理、监督工作,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②出院时健康教育。DKT评分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定,确保患者基本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对患者不懂的地方进行强调,告知家属护理重点,监督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③出院后健康教育。定时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院外恢复情况,指出患者的问题,给予有效的建议。医院成立糖尿病病友俱乐部,交流国内外糖尿病治疗进展,组织糖尿病知识有奖问答,加深记忆,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1.3 观察指标 6月后,记录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DKT评分、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发生率。DKT评分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评分范围0~23分,得分越高,知识掌握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0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经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经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水平、DKT评分比较 实验组血糖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DKT评分明显更高(P<0.05),见附表。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
3 讨论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患者一旦确诊,需要终身治疗。血糖监测、药物、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案,患者对糖尿病不了解、不重视是导致血糖不佳主要原因[1]。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的有效管理方案,在患者住院期间、出院时、出院后进行全程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记忆、了解,使患者主动参与护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家属监督患者,全面支持患者,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实验组患者6月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0%,DKT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了系统、全面、个体化教育指导,并在患者接受过程中通过测定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重视患者反馈信心,对薄弱患者进行改进。通过手机软件、宣传手册等为患者宣传糖尿病相关知识,现场进行护理操作示范,让患者正确注射胰岛素、血糖监测、饮食控制等,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2]。护理人员用心理学知识开导患者,分享临床护理经验,列举成功病例,鼓励家属支持,提高患者康复信心、配合度,满足患者内心需求。
附表 两组血糖水平、DKT评分比较(±s)
附表 两组血糖水平、DKT评分比较(±s)
糖化血红蛋白 餐后2h血糖 空腹血糖组别 例数 血糖水平(mmol/L) DKT评分(分)实验组 50 6.5±0.9 8.5±1.1 6.8±1.0 20.1±1.7对照组 50 9.0±1.6 11.6±1.3 9.4±1.1 15.6±2.8 t 9.6296 12.8720 12.3669 9.7140 P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给予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掌握糖尿病护理知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控制血糖,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