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
2019-10-18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四人民医院467000霍晓芳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四人民医院(467000)霍晓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62例老年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均于2016年5月~2018年6月至我院接受诊疗,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平均分配成试验组与参照组,其中,试验组:男、女比例12:19;年龄61~82岁,平均(67.43±4.41)岁;病程2~11年,平均(6.75±1.19)年。参照组:男、女比例11:20;年龄61~83岁,平均(67.49±4.45)岁;病程2~11年,平均(6.78±1.22)年。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与性别构成等基线资料上对比,区别不显著(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如解痉平喘、支气管扩张、水电解质紊乱纠正、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等,与此同时,参照组另实施无创通气治疗:通气仪器为无创呼吸机,模式为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压力支持通气(PSV),对呼吸机合理参数进行设置,并依照患者改善状况,对通气时间和压力予以适当调整。试验组另实施综合治疗:采取有创-无创序贯通气,以PEEP+PS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为通气模式,在肺部感染控制(PIC)窗出现时,实施拔管,改用无创呼吸机。在气管插管12h以内,对患者实施吸痰措施,并且,通过超声联合雾化吸入予以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等药物。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治疗前后的FEV1/FVC、FEV1%、总住院用时、总机械通气用时予以评价。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FEV1/FVC、FEV1% 两组治疗前的FEV1/FVC、FEV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FEV1/FVC、FEV1%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对比两组各项指标 试验组的总住院用时、总机械通气用时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附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FEV1/FVC、FEV1%(±s)
附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FEV1/FVC、FEV1%(±s)
参照组 52.38±5.12 59.37±4.32 34.28±4.05 49.17±5.06试验组 52.49±5.23 68.59±4.56 34.37±4.11 61.29±5.13 t 0.04 3.52 0.04 3.96 P >0.05 <0.05 >0.05 <0.05
附表2 对比两组各项指标(±s,d)
附表2 对比两组各项指标(±s,d)
组别(n=31) 总住院用时 总机械通气用时参照组 25.54±1.02 16.07±1.03试验组 15.58±1.05 7.91±0.82 t 16.12 13.26 P<0.05 <0.05
3 讨论
在老年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上,无创通气治疗在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具有高吸氧浓度和通气量无法得到确保、痰栓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无法彻底替代自主呼吸等缺点。吴宏敏[1]在研究中表明,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应用综合治疗,可取得优异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相比参照组,试验组的FEV1/FVC、FEV1%均显著更高,同时,患者的总住院用时、总机械通气也得到显著缩短,表明综合治疗能够促进患者通气功能的有效改善,有利于其身体的快速康复。在受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呼吸肌疲劳等因素的影响,老年COPD患者会出现痰液不能有效咳出的问题,导致肺部中有痰栓形成,以此造成肺部出现感染,若想让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应确保引流的通畅[2]。综合治疗中,在气管插管12h以内,予以患者吸痰处理,可为引流的通畅提供保障,不但能够促进抗生素应用时间的缩短,还有利于其炎症阴影的快速消退。并且,采取超声联合雾化吸入予以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等药物措施,其中,异丙托溴铵是一种可发挥平喘作用的抗胆碱药物,能促进黏液分泌的减少;而沙丁胺醇是一种抗炎效果较好的β2受体激动剂,能够对支气管平滑肌产生松弛作用,促进黏液纤毛功能的改善;布地奈德是一种具有局部抗炎效果的激素药物。三者联合使用,能够促进局部抗炎效果的提升,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从而促进患者的痊愈。
因而,在老年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上,综合治疗的应用效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