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等离子剜除术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临床应用比较
2019-10-18河南省方城县人民医院473200杜付海
河南省方城县人民医院(473200)杜付海
前列腺增生(BPH)作为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良性疾病,目前手术疗法作为BPH治疗中重要手段,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PKRP)、经尿道等离子剜除术(TPKEP)作为BPH治疗中两种常用术式,但临床针对采取何种术式治疗可取得更为确切且可靠的治疗效果却无确切定论[1]。鉴于此,本研究将观察TPKEP、TPKRP治疗BPH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12月我院治疗的116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8例。观察组:年龄45~79岁,平均(63.54±3.80)岁;病程1~8年,平均(3.86±1.43)年。对照组:年龄42~81岁,平均(63.49±3.83)岁;病程1~10年,平均(3.94±1.41)年。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行TPKEP治疗,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并实施全麻处理,于电视摄像系统下将等离子双极电切镜置入,对尿道、前列腺、膀胱颈、精阜进行检查,并将腺体于膀胱颈5~7点部位切开,对外科包膜、增生腺体界面进行确定,并沿包膜平面通过镜鞘向膀胱颈钝性逆推腺体并实施剥离处理。对照组行TPKRP治疗,针对两侧叶增生者,于膀胱颈1点部位切开并至包膜,将大部分腹侧叶、侧叶沿包膜切除,随后对精阜周围、前列腺尖部前列腺组织实施切割,并5~7点处将中叶组织增生、三叶增生者中叶切割,并齐平与三角区、膀胱颈,术毕冲洗膀胱,并将碎块吸出。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尿路感染、尿失禁、尿道狭窄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相对较少,切除前列腺重量较多(P<0.05)。见附表。
2.2 并发症 两组并发症以尿路感染、尿失禁、尿道狭窄、膀胱痉挛、出血等为主,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62%(5/58)、24.14%(14/58)。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少(χ2=5.098,P=0.024)。
附表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附表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 切除前列腺重量(g)对照组(n=58) 209.24±40.17 112.43±22.65 29.74±6.38观察组(n=58) 164.93±32.51 96.68±18.42 40.56±8.90 t 6.530 4.109 7.525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目前临床普遍认为针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中、重度下尿路梗阻者,因及早实施手术治疗以解除疾病困扰,改善生活质量。TURP作为BPH治疗中的经典术式,临床应用效果确切,但其却存在腺体残留、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且尿失禁、逆行性射精等并发症多等弊端。近年来临床上为避免TURP的不足现象,逐渐改良了BPH手术方法,其中TPKRP则于前列腺汽化术、前列腺电切术基础上发展而来,止血效果良好、电切综合征少,是用于BPH治疗中较为有效术式。但随着TPKRP的不断推广,其病灶切除不完整、前列腺外科包膜穿孔、术中及术中出血多等问题逐渐凸显,而这也对其临床应用安全性提出了质疑[2]。
近年来基于现有电切设备、前列腺开放摘除术原理为依据,探索出了TPKEP,通过镜鞘模拟前列腺开放性摘除术中手指,通过对外科包膜、增生腺体界面进行确定,并将增生腺体沿该界面完整逆行钝性剥离,利于对增生腺体血供实施阻断,而前列腺于包膜内切除,利于保障前列腺增生组织切除完整性,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复发几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少,切除前列腺重量较多,由此可见,较TPKRP相比,TPKEP可缩短手术时间且出血量少,利于完整切除前列腺增生组织,降低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TPKEP治疗BPH安全性、有效性较高,具有损伤轻微、术后并发症少、前列腺增生组织切除完整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