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2019-10-18孙黛君
孙 黛 君
(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七病区 天津 300350)
脑梗死在临床之中有很高的致残率、病死率,主要因脑部局部血流骤然中断致使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进而致使患者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1~2]。应用纤溶酶原激活剂一类的溶栓药物,直接或间接地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从而使被阻塞的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称为溶栓治疗,而静脉溶栓治疗更是在临床中被广泛地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集束化护理(Bundles of Care)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提出,它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而在静脉溶栓治疗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更为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提供了实践依据。本文选择 2016年9月~2019年 2月期间收治 10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之内,主要对集束化护理应用在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如下。
1 研究资料
1.1患者资料
将本院 2016年 9月~2019年 2月期间收治10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之内,按照患者收治的先后顺序纳入分组。常规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5.14±10.84)岁。干预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4.28±10.52)岁。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诊断标准;头部CT或MRI检查均未发现脑出血或者低密度影像;患者发病至住院时间未超过4.5h;患者无意识障碍者;心电图、凝血四项、血脂、血糖、肝肾功能检查之中患者无严重疾病;患者在治疗前两周停用影响凝血的药物。排除标准:患者 MRI或 CT证明颅内或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半年内进行外伤大手术、严重创伤或心绞痛者、合并严重疾病、血液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药物过敏者排除在外。患者资料完整,患者、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的干预组患者、常规组患者在展开资料对比和分析时,两者之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浓度为20%的甘露醇、阿司匹林、依达拉奉和胞磷胆碱等药物,以改善患者的脑循环和脑功能恢复,患者接受 rt-PA溶栓治疗。常规组接受常规的基础护理干预,按照医师的临床治疗经验、医嘱展开常规的溶栓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溶栓前的护理干预
患者因发病被送至急诊科时,被确诊为脑梗死后,需要立即为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流程。医师会诊确诊治疗方案后,迅速将患者转至病房监护室。护理人员准备监护仪、心电图机、氧气吸入装置、输液泵、静脉穿刺针等用物,了解患者意识状态、体重、发病时间(若于睡眠中起病,应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间)、就诊时间、诺顿评分、吞咽能力及自主排泄能力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并记录,行多导心电图分析,必要时予以降压治疗,血压应控制在180/90mmHg以下;因部分患者存在脑卒中后高血糖,对溶栓预后不利,因此需注意进行血糖的监测,必要时予以降糖治疗。急取患者血样标本的采集,进行凝血功能检查、血常规以及血液生化检查。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于患者的前壁选择粗且利于固定的血管做静脉留置针穿刺并保证静脉通路通畅。根据患者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者的颅内血管是否出现缺血半暗带,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若患者的神智清醒,则应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健康宣教,及时疏解患者发病而引起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相应的治疗方式,鼓励患者放松心情,使其以良好的状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人员需询问患者、家属既往病史,患者是否有外伤、出血或接受抗凝治疗等,为临床医师收集患者真实且详细的资料,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禁忌病症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溶栓时的护理干预
在此期间需要给予患者更为专业的护理干预,因此在组建团队时需要提升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护理人员需熟悉患者的溶栓操作流程,按照相应剂量,把 rt-PA注射粉剂溶入生理盐水中稀释,并进行1min的静脉推注,之后将剩余的剂量连续进行1h的静脉滴注。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尤其是随时关注患者的血压变化(给予溶栓药物期间每5min监测血压1次),血压需要控制在180/90mmHg以下, 了解患者是否出现头痛状况,降低患者血压升高造成脑水肿或脑出血的风险。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言语、肢体活动及皮肤有无散在出血点,及时了解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并发症的处理工作,若出现异常则告知医师立即进行处理。
(3)溶栓后的护理干预
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及生命体征情况,尤其是血压的变化(药物输毕后的2h内:每15min监测血压1次,药物输毕后的2~4h内:每30min监测血压1次,之后每1h监测血压一次),维持血压低于180/90mmHg,但避免血压过低。给药后避免不必要的注射,给药30min内避免留置尿管,6h后若膀胱充盈可考虑留置尿管。观察病人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有无出血征象,若出现皮肤粘膜瘀斑及牙龈出血则提示有出血倾向发生,观察有无过敏情况,如口、唇、舌有无水肿及过敏性休克,备好抢救药品及用品,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予以相应处理。药物输注结束后严格卧床24h,其后复查头部CT或 MRI检查,观察有无脑出血现象发生。待患者生命体征恢复至平稳状态之后,需要及早告知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功能体位的摆放。患者在床上先进行主动训练、被动关节训练,加强患者上肢的屈伸、外展、内旋等,下肢活动先进行大关节训练,之后再进行小关节训练,健侧和患侧需要轮流进行翻身练习,最后告知患者接受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指导家属、陪护人员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训练。
1.3统计学研究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对比和分析
干预组在本次研究之中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结果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对比和分析
组别无效有效治愈满意度(%)干预组2173196.0常规组5222390.0χ2---5.285P---0.013
2.2两组患者 NIHSS评分、BI评分、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和分析
干预组在本次研究之中患者的 NIHSS评分、BI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结果对比存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NIHSS评分BI评分护理满意度(%)常规组12.6±2.772.1±11.990.2±2.6干预组7.1±2.688.9±13.297.8±1.9t8.2738.0858.344P0.0010.0010.001
3.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和分析
干预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结果对比存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和分析
组别牙龈出血泌尿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发生率(%)干预组11106.0常规组311112.0χ2----6.972P----0.001
3 讨论
脑梗死为急诊常见的脑血管危急重症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3]。在临床之中溶栓治疗一直被认为是挽救缺血脑组织的最佳治疗方案,因为静脉溶栓可有效地恢复患者脑血管灌注不足区域的血流,有效地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因为缺血缺氧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溶栓治疗期间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经过标准化护理流程,经过护理团队一起制定的护理服务模式,按照溶栓治疗的顺序给予针对性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升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以及日常的生活状况[4~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的 NIHSS评分、BI评分、护理满意度、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结果对比存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概而言之,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很重要。集束化护理可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有效地减轻患者、家属的精神压力,进而保障患者、家属满意度的提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