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

2019-10-18黄小芹林天植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概率

黄小芹 林天植

(汕尾市人民医院儿科 汕尾 516600)

临床上对于川崎病的定义为其是一种急性的出疹性的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特点为患儿全身血管出现炎症,会对患儿体内的血管以及心脏造成较大的损伤,包括的并发症主要有心肌梗死以及动脉狭窄等[1]。目前川崎病的发病概率呈现上升的现象,在临床的治疗中主要采用对患儿使用丙种球蛋白进行静脉注射的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2]。但是根据丙种球蛋白注射时间的不同,其治疗的效果也会不同[3]。本文研究探讨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于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川崎病患儿中根据盲选的方法选择63例进行研究,根据丙种球蛋白的不同应用时间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31例)以及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年龄(1.8±0.7)岁;观察组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7个月~3岁,平均年龄(1.9±0.8)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都采取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对于处在急性期间的患儿让其口服阿司匹林,服用的剂量为每天50mg/kg,每天3次进行口服,然后对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的治疗,给药的方式为静脉滴注,剂量为1g/kg,进行输液的速度要维持在0.8~1.4ml/min之间,在8~10h之内完成滴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研究对象退热的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情况进行对比,并对丙种球蛋白的相关反应情况进行观察,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的标准为:在对研究对象第一次使用丙种球蛋白两天之后患儿的体温并没有下降的趋势。对于首次注射丙种球蛋白没有反应的患儿可以选择再次进行静脉滴注。

1.4统计学标准

本文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退热的时间对比

经过治疗之后发现,观察组研究对象退热的时间为(2.1±0.3)d,对照组研究对象退热的时间为(3.7±0.6)d,观察组研究对象退热的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对象退热的时间(P<0.05);而在各种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的对比上,两组研究对象的数据对比不存在太大的差别(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退热的时间对比(d)

组别退热的时间手足肿胀的消退时间粘膜充血的消退时间淋巴结缩小的时间观察组2.1±0.32.9±0.52.2±0.43.0±0.3对照组3.7±0.63.2±0.32.6±0.73.3±0.8

2.2两组研究对象冠状动脉损伤的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发生冠状动脉扩张的病例数有4例,其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12.5%;对照组中发生冠状动脉扩张的病例数有7例,其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22.6%。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研究对象冠状动脉的损伤情况要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冠状动脉的损伤情况(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川崎病的定义为其是一种急性的出疹性的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特点为患儿全身血管出现炎症,会对患儿体内的血管以及心脏造成较大的损伤,并发症包括心肌梗死以及动脉狭窄等。临床上对于川崎病的相关发病机制并不能进行明确,而在国内外的研究当中则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为免疫的反应、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以及遗传的易感性等[4]。目前川崎病的发病概率呈现上升的现象,在临床的治疗中主要对患儿使用丙种球蛋白进行静脉注射的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凭借了丙种球蛋白的免疫学以及药理学方面的作用,主要治疗机理为能够减少IgG的合成,对免疫的炎症起到抑制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对冠状动脉的损伤以及对血小板的聚集进行阻碍,避免血栓的出现[5]。但是根据丙种球蛋白注射时间的不同,其治疗的效果也会不同。本文研究探讨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于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影响,发现在通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跟对照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相对比,其时间比较短,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而在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方面,观察组中发生冠状动脉扩张的病例数有4例,其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12.5%;对照组中发生冠状动脉扩张的病例数有7例,其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22.6%。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研究对象冠状动脉的损伤情况要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冠状动脉的损伤情况(P<0.05)。

表2 两组研究对象冠状动脉扩张情况对比[n(%)]

组别冠状动脉扩张(2.8~3.2mm)冠状动脉扩张(3.2~3.6mm)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观察组1012.5对照组2122.6

综上所述,在对川崎病患儿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丙种球蛋白的时间越早,时间控制在患儿病发5~10d之间,其治疗的反应性会比较好,能够有效的缩短退热的时间,并且对冠状动脉的损伤比较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概率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