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沿线局部抽水对路堤安全性的影响
2019-10-18张翼鹏郭雪岩
张翼鹏,郭雪岩
(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 100081;2.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
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高速铁路总里程即将突破3 万km,营业里程超过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2/3。在高速铁路沿线附近存在大量农用水井,用水期间大量抽水导致水井周围土体孔隙水压力消散,有效应力增加,形成沉降漏斗,进而引起邻近铁路路基沉降,危及行车安全[1-5]。
本文依托“大西高铁运营段抽水井实施评估”项目,利用PLAXIS 3D 软件针对高速铁路沿线抽水井对路堤沉降的影响展开分析,为高速铁路沿线抽水井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1 工程概况
本文模拟的抽水井位于大西高速铁路运营段K509+585 上行线处,属于饮水井,全年使用。井深约180 m,直径为35 cm,距路堤垂直距离约31.7 m,井内水位为-18 m。地下土层从上至下分别为新黄土、粉质黏土、粉土、粉质黏土、粉土、深层粉质黏土、深层黏土、深层砂。路基底部布设了预应力管桩进行地基加固。
为了更好地还原现场情况,保证模型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对该抽水井的类型、抽水频率、抽水时间、抽水井距线路的距离、抽水井附近的工程结构及其图纸等进行了全面系统调研。饮水井与路基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饮水井与路基的位置关系
2 计算模型
2.1 本构模型
建模采用硬化类弹塑性本构模型,分为等向硬化弹塑性模型(HS 模型)和硬化土小应变模型(HSsmall模型)。
HS 模型以双曲线形式来反映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它考虑了土体的剪胀性和中性加载,同时兼顾土体的剪切硬化以及压缩硬化,并遵循摩尔-库伦破坏准则。
HSsmall 模型为双曲线弹塑性模型,在考虑土体剪切硬化和压缩硬化的同时,充分考虑了三轴试验、固结试验等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土体性能。除此之外,该模型引进了刚度应变相关性,可用以模拟从小应变(低于10-5)到大应变(高于10-3的工程应变)范围内土体的不同响应[6-8]。
相比于HS 模型,HSsmall 模型不仅具有等向硬化弹塑性模型的全部特点,还考虑了土体在小应变时的刚度应变相关性。因此,建模采用了能够更好地反映土体工程特性的HSsmall模型。
2.2 数值仿真模型
数值仿真模型主要包括路堤结构、岩土体及抽水井3 部分。路堤结构和岩土体采用实体单元建模,抽水井则采用排水线单元建模。鉴于模型尺寸与桩身尺寸的多量纲差异及数值计算的速度,采用目前通用的复合地基计算方法将路基底部的长桩、短桩按照刚度等效原则进行简化。数值模型底部采用固定边界,四周采用补给边界,以模拟实际的地下水分布[9]。
由于模型边界条件会对模型的计算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为消除此影响,设置模型尺寸为190 m(长)×140 m(宽)×190 m(高)。土层分布情况及对应厚度从上至下依次为:新黄土厚12 m,粉质黏土厚13 m,粉土厚10 m,粉质黏土厚13 m,粉土厚22 m,深层粉质黏土厚60 m,深层黏土厚30 m,深层砂厚30 m。在此基础上,模型采用10个节点的高精度四面体单元进行网格剖分,共剖分了17 949 个单元,26 458 个节点。路堤结构-抽水井数值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路堤结构-抽水井数值仿真模型
2.3 等效原理
实际的路基底部需要布设预应力管桩进行地基加固,模拟时需要运用等效原理计算压缩模量Ec,即
式中:EP为桩身的压缩模量;Es为桩间土的压缩模量;m为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
预应力管桩采用C25 混凝土的杨氏模量28 GPa,并按照置换率5%考虑复合地基置换区间等效刚度。桩的刚度远大于土的刚度,忽略土的刚度,计算得到刚度为1.4 GPa。按照安全系数1.4计算,预应力管桩杨氏模量最终取1.0 GPa。
对于预应力管桩区域,实际上是对桩+桩间土进行加固处理,按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9]的规定:预应力管桩压缩模量为(100~120)fcu,假定fcu取1.2 MPa,计算得出预应力管桩压缩模量为120~240 MPa。弹性模量可取压缩模量的3~5 倍。本次计算偏保守考虑,取500 MPa。由此可得,加固区的等效刚度为1 500 MPa。
2.4 计算参数
通过密度试验、含水率试验、三轴试验及渗透试验等室内土工试验确定相应土壤密度、含水率、渗透系数、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结合室内试验结果及《工程地质勘察手册》中关于岩土体参数的经验取值,确定土壤参数,见表1。
表1 土壤参数取值
2.5 抽水过程模拟
由于此抽水井为饮水井,全年均在使用,因此本研究以3年为周期。考虑到饮水井的功能性要求,其抽水量及抽水时间具有不确定性,采用偏保守估计,设置每月抽水20 d,休息10 d,通过间歇性抽水保证地下水位的恢复。
3 计算结果分析
3.1 场地沉降及地层水压力变化
根据上述抽水过程,计算得到抽水3年引起的地表沉降云图及停止抽水10 d 后的场地沉降云图,见图3。可以看出,抽水3年后,抽水井附近的工程场地最大沉降量为4.114 mm。在此基础上,停止抽水10 d后,场地部分土层出现回弹,最大沉降量变为1.324 mm。井点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呈漏斗状分布并向四周辐射,从而使路堤出现沉降变形。
抽水前后孔隙水压力对比见图4。可以看出,由于长时间抽水,导致水井周围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减小,使得土骨架间的相互作用增加,土体所受有效应力增大,使孔隙水压力云图与位移云图相似,呈漏斗状分布。
图3 抽水引起的沉降云图
图4 抽水前后孔隙水压力对比
3.2 抽水对路面沉降的影响
与灌溉井不同的是饮水井的抽水周期为全年,土体不能长时间保持回弹状态,其对路面沉降的影响也与灌溉井有所差别。模型选取3 个位移监测点,A 为中部路面监测点,B,C 为边侧路面监测点。抽水3年期间其沉降曲线见图5。可知,在抽水期间,路堤先发生沉降之后发生回弹,回弹后的沉降量形成一条斜率为负且绝对值很小的近乎稳定的曲线,边侧路面监测点最大沉降量为2.968 mm,中部路面监测点沉降量较边侧路面监测点大,其最大沉降量为3.094 mm。
图5 抽水3年期间路面沉降曲线
4 结论
本文基于PLAXIS 3D 建立流固耦合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模拟大西高速铁路运营段抽水井对路堤沉降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抽水井抽水后由于孔隙水压力减小,有效应力增加,其场地位移云图和孔隙水压力云图均呈漏斗状分布,中心井点沉降最大,呈同心圆状向周围辐射且逐渐减小,从而影响路基安全性。
2)对于饮水井抽水,其中部路面沉降量大于边侧路面沉降量,停止抽水后沉降值形成一条斜率为负且绝对值很小的近乎稳定的曲线。
3)Q/CR 9230—2016《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第7.2.1 条规定:工后沉降不宜超过15 mm。本文算例分析的这处抽水井引起的路基最大沉降量为3.094 mm,可见该井不必作填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