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析复杂运动
2019-10-18徐富清
徐富清
(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江苏 扬州 225119)
不久前,讲授“万有引力”一章时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月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为什么是一个摆线?为什么不是圆形或其他图形?怎样分析月球的运动?带着这个疑问笔者上网查询了一些资料,发现有很多典型的运动,如果使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思想分析,它们的运动过程、运动轨迹就很好理解,并且可以回避复杂的数学运算,而且随着参数的变化,结果也不尽相同.由于要揭示复杂运动背后的规律,笔者将借助MATLAB这款软件,将复杂运动以图形、可视化方式表现出来,本文主要对下面3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1 月球绕太阳的运动
(1)简化运动模型
以太阳为中心建立x,y轴,太阳处于圆心O,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半径为R,其运动轨迹称为本轮,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半径为r,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迹称为均轮,如图1所示.
图1 简化的运动模型
(2)建立函数
假设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是ω1,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为ω2,则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圆周运动方程为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圆周运动方程为
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将两个分运动x方向、y方向分别相叠加,就得到月球绕太阳运动的圆周运动方程
(3)使用MATLAB描绘运动轨迹
为了突出反映该模型背后的变化规律,我们取
同时改变R和r的值,下面使用MATLAB工具描绘出运动轨迹.
1)若R=20,r=3,结果如图2所示,月球运动轨迹显示的是一个闭合的摆线.
图2 R=20,r=3时,月球的运动轨迹
2)若R=20,r=11,其运动轨迹如图3所示,随着月球轨道半径r的增加,摆线渐渐地发生重叠,且中心部分形成一个多边形.
图3 R=20,r=11时,月球的运动轨迹
3)若R=20,r=20,即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半径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半径相等(不考虑太阳对月球的影响),月球的运动轨迹如图4所示,此时月球要经过太阳点,中心部分形成一个花瓣状.
图4 R=20,r=20时,月球的运动轨迹
4)若R=20,r=30,即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半径超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半径,月球运动轨迹如图5所示,其中心部分趋近于一个圆形.
图5 R=20,r=30时,月球的运动轨迹
2 小齿轮围绕大齿轮的运动
(1)建立模型
假设大齿轮静止不动,半径为R,小齿轮绕大齿轮作无滑滚动,半径为r,如图6 所示.
图6 小齿轮围绕大齿轮运动的简化模型
(2)建立函数
假设起始时圆心O、接触点、M点共线,当小齿轮在大齿轮上滚过角θ时,小齿轮上的M点转过角φ,则小齿轮的圆心O2围绕大齿轮O的圆周运动方程为
M点围绕小齿轮O2的圆周运动方程为
同理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两个分运动分别在x,y轴相叠加后,M点围绕大齿轮O的圆周运动方程为
(3)使用MATLAB描绘运动轨迹
图点的运动轨迹
图点的运动轨迹
图点的运动轨迹
图点的运动轨迹
3 汽车的轮缘运动
(1)建立模型
设汽车车轮半径是r,汽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v,车轮匀速转动的角速度是ω,且车轮作无滑滚动,满足方程v=rω,如图11 所示.
图11 汽车轮缘运动的简化模型
(2)建立函数
轮缘M点的运动可以看作是两个分运动的叠加,一是随圆心O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即x=vt,二是M点围绕圆心的匀速圆周运动
同理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两个分运动叠加后,得到M点的运动方程
(3)使用MATLAB描绘运动轨迹
假设v=24 m/s,ω=30 rad/s时,车轮的临界半径为
使用MATLAB工具作出运动轨迹.
1)当车轮的半径r=0.8 m,则M点的运动轨迹如图12所示,其形是一个直线花边.
图12 r=0.8 m时,M点的运动轨迹
2)若取车轮内的点P作为研究对象,即r<0.8 m(如图13所示),则P点的运动轨迹如图14所示,其形似一个波浪.
图13 取P点为研究对象
图14 r<0.8 m时,P点的运动轨迹
3)若取车轮外的点Q作为研究对象,即r>0.8 m(如图13所示),则Q点的运动轨迹如图15所示,结果呈现为摆线形状.
图15 r>0.8 m时,Q点的运动轨迹
4 结束语
当笔者将所发现的结果向学生一一展示,学生学习的好奇心高涨,这不仅仅是结论也包括探究的过程.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对于一个看似简单的事物如果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的想象,知道物理课程不是单调枯燥的,其关键是教师以何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把这种力量带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