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伍家新:让贵州桥梁问鼎世界

2019-10-18刘悦

当代贵州 2019年30期
关键词:跨径乌江大桥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刘悦

伍家新见证和参与了贵州桥梁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用他的话来说,贵州桥梁建造的发展,是贵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翻开放在柜子里的老照片,当初修路修桥的日子仿佛还在眼前。今年83岁的伍家新老人,时常翻看记录了当初工作画面的照片。

从石拱桥到混凝土桥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没多久,山高谷深的贵州交通十分不便,粮食输运、人车出行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修桥、修路,成为了当时贵州人的迫切希望。

1955年从贵州工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伍家新进入桥梁公司工作,这一干就是40多年。

“工作后,我参与过一些公路的建设,当时资金很困难,交通不便,严重影响了贵州经济发展,而当时的财力,贵州只能修建一些宽度仅6.5米的简易公路。”伍家新说,“以前修路、修桥都很原始,全靠人力肩挑背驮。”

千山有路桥万座,要让贵州的山水之间能够连通,一座座桥梁必不可缺。

1959年,贵州省桥梁工程大队成立,伍家新开始参与贵州桥梁建设。“上世纪60年代,基于取材方便,技术含量稍小的原因,我们在贵阳市花溪区修建了松柏山石拱桥等一批石拱桥。”伍家新回忆道,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贵州一批桥梁人外出学习到了双曲拱桥建法,并在建造息烽乌江桥时,得到了实践。

伍家新说:“江界河大桥修建过程中,当地的老百姓、老红军经常来看,他们说当年的梦想实现了。”图为伍家新向记者展示当年强渡乌江的老红军陈靖赠与江界河大桥工程指挥部的书法作品。(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悦 / 摄)

“在建造乌江桥之前,贵州没有建过跨径超过50米的拱桥。”伍家新说,花了3年建成的息烽乌江大桥跨径70米,大大缩短河流两岸来往时间。“当时我们可以说是每天都在加班,因为工期紧,又是新的设计及技术,我们都不敢马虎。”

贵州复杂多变、沟壑纵横的地形给当时以伍家新为代表的一批桥梁人在修桥的过程中出了很多难题。必须要“走出去”学习造桥技术,成为伍家新的迫切愿望。

李根源先生对于学校的维护,起了很大的作用。凭着他的革命热诚与灵活的手腕,任劳任怨的精神,这个革命力量的熔炉才得保存下来。”

上世纪80年代初,桥梁公司派了一批人员去湖南望城县(现长沙市望城区)学习技术,这其中就有伍家新。那时望城的钢筋混凝土顶推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在贵州,还没有一座钢筋混凝土的桥。

1994 年,伍家新(右二)在江界河大桥修建现场。(受访者供图)

“什么时候才能在贵州建造一座在中国桥梁界有代表性的,带有贵州标志的桥呢?”每当建造完一座桥后,伍家新都会这样问自己。

江界河大桥的建设,让伍家新圆了梦想。

江界河大桥:一桥飞架南北

上映于1961年的电影《突破乌江》中上演过这样一幕:1934年底,红军第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在位于贵州境内乌江南岸黄家村的江界河渡口突破层层包围,强渡乌江,挺进遵义。

60年后的1995年,离河底260米高、跨径330米长的江界河大桥在这里横跨乌江,这座位于瓮安县境内的大桥,是贵州首次设计施工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刷新了当时同类桥型的世界纪录。

伍家新就是当时江界河大桥建设的指挥长。

在当时,“消灭渡口”是贵州桥梁建设者们的共识。渡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两岸交通来往的时间,而江界河大桥就在85年前红军强渡乌江的江界河渡口下游2公里处。修建江界河大桥势在必行。

80年代末,江界河大桥的设计和施工在国内外均无先例可循,综合技术难度又位列世界前列。解放思想、自主创新,成为了贵州桥梁建设者们的唯一出路。

“在桥梁桁架结构的关键部位,我们大胆采用了空心节点,既保证了受力要求,又减轻了自重和吊重,光是在结构设计和工艺手法上,这座桥就有7项突破与创新。”在伍家新看来,修建江界河大桥的不仅是桥梁由小跨径跨越到大跨径施工技术的工艺转变,也标志着思想的转变。

江界河大桥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桁式组合拱桥的发展,国内许多单位到贵州参观学习,1996年之前,国内共有22座桥梁借鉴了江界河大桥建设经验和施工工艺。

1995年,江界河大桥建成通车,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首届“詹天佑大奖”。20年后,2015年贵瓮高速清水河大桥建成通车。

江界河大桥、清水河大桥,两座共跨乌江之上、不同时期诞生的桥梁,今天仍在相映生辉,共同承担着通达四方的使命。

走出去 建造更多的大桥

1997年,伍家新退休,离开了他工作40多年的修桥一线。但对于他来说,退休后的他依然保持着贵州桥梁建设者勤勉学习的品质。

“贵州的桥梁建设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我们桥梁人艰苦奋斗不服输的精神。”对伍家新来说,当时几次重要的外出学习与实践,是贵州桥梁建造技术能飞速发展的原因。

贵州复杂险恶的地形地貌,为贵州桥梁建设者留下无数雄关天险,也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挑战世界提供了天然舞台。

当年,江界河大桥技术攻关的同时,贵州桥梁公司另一支队伍南下广东。1991年12月20日,珠海泥湾门大桥破土动工,树起了“贵州桥梁”的大旗,他们先后承建了珠海前山大桥、南海三山西大桥、广州丫髻沙大桥、新光大桥等一座座南中国地标性大桥。跨越山海的巨大成功,从此奠定了贵州桥梁在造桥领域的“江湖地位”。

贵州桥梁建设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光华告诉记者:“我们走出去到广东修桥,只是想到,得了那么大的一个平台,这样一个机会,对我们的成长也是一种启发。”

当桥梁成为贵州高速公路的“常客”,一次次纪录被打破,一个个桥型被刷新时伍家新非常自豪:“这些年,我回访了江界河大桥、卧龙桥等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当初建造时,不得已破坏的植被,现在也恢复得很好。”

从简单的石拱桥到现在的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伍家新见证了贵州桥梁的发展。“我很自豪能为贵州桥梁事业贡献半生,未来我希望贵州的桥梁人能更多地走向全国需要桥梁的地方。”展望未来,伍家新说出自己的希冀。

猜你喜欢

跨径乌江大桥
又见乌江
大跨径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施工技术
山区峡谷大跨径桁式钢管混凝土施工工艺浅析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大跨径桥梁挠度变形监测方法的探究
山区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设计
相关论
行吟乌江
致敬!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江苏民企力量
数鸭子
吊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