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词中的哲理意趣
2019-10-18霍炳花南宁师范大学南宁530299
⊙霍炳花 [南宁师范大学,南宁 530299]
宋词经历了由言志缘情到情理并重的变化,宋人尚理研理风气是这一转变的重要形成因素,尤其在北宋中期以后,词作中蕴含的哲理性明显增强。生活于南北宋之交的朱敦儒自然也会受到这一时期逐渐成熟的词体创作风气的影响。《樵歌》集现存词作245 首,加上后人辑佚,共250 余首,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词作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意趣,但是由于朱敦儒晚年再度出仕,时人多有非言,也影响了其词作的传播与研究,只有少部分的词作得到明确的系年,所以本文将按照邓子勉先生校注的《樵歌》集前言中所说的方法,将朱敦儒的生平大概分为四个时间段,即南渡前、南奔时(北宋灭亡后)、仕宦期及致仕后,根据时间的推移来分析朱敦儒《樵歌》集中词作蕴含的哲理以及构造哲理意蕴的方法和审美特征。
一、“清都山水郎”
南渡前期即北宋初期,据《宋史·朱敦儒传》记载:“父勃,绍圣谏官,敦儒志行高洁,虽未布衣,而有朝野之望。”据此可以得知朱敦儒的家境是比较富裕的,并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所以这一时期的词作主要反映他早年居于洛阳时富足享乐的安逸生活。如《鹧鸪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场。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整首词都是作者少年时期在洛阳游山玩水,折花醉吟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尚未经历人生起落的朱敦儒在这一时期的词作,可以看出他对生命自然纯粹的快乐的追求,肆意地挥洒才情与时光,没有更多深刻的精神追求,自称“清都山水郎”,仿佛及时行乐才不负青春年少。
在词作中还有很多描述这一时期生活的词句,如“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雨中花·岭南旧作》),“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水调歌头· 淮阴作》)也是宋人追求享乐的社会风尚在朱敦儒个人身上的体现。
二、“人已非年少”
靖康之难,北宋王朝灭亡之后,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朱敦儒由此踏上了他长达五年的南奔之路,邓子勉先生校注的《樵歌》集前言中记述朱敦儒南奔历程:“建炎南奔……由江苏淮阴,途径扬州,抵达金陵、吴地,随即溯水至江西……其后,便沿赣江,逾大庾岭,直抵广东南雄州,继至南海。此后便活动于两广西江流域的肇庆府、德庆府和滕州、梧州一带,凡三年多。”与此同时,南宋王朝建立,理学经由北宋时期的发展演变,日渐昌盛,对文人思想以及文学创作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影响,词体的创作也不例外。朱敦儒言理的词作也呈现出外显化与多元化的倾向。
(一)傲霜斗雪,绝处逢生
突遭变故,安稳享乐的生活一去不返,朱敦儒词作中有许多关于过去与现在生活对比追忆的内容,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反而从伤感怀念的情思上升到对于人生理性豁达的思考,突破了前人一味感伤的酸楚之作。如以梅花言理的词作《西湖曲》:“今冬寒早风光好。休怪搀先欹絮帽。蟹肥一个可称斤,酒美三杯真合道。年年闲梦垂垂了,且喜风松吹不倒。平分两月是新春,却共梅花依旧笑。”早至的冬寒与挺立的梅花,衰败的冬景与词人眼中的好风光,更有美食美酒相伴,这首词中处处充满了对立与矛盾,外部环境的残酷与作者乐观的心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化为最后一句“平分两月是新春,却共梅花依旧笑”让人感受到了萌动的生机与希望,通过以自然之物喻人生历程的方法,揭示了一个简单的人生哲理:不仅是自然间的植物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只要忍过了眼前的艰难,怀抱希望,总会迎来开阔光明的未来。(二)懂得忘却,以理化情
归于田园生活的陶渊明,他的饮酒是一种追求闲适隐逸生活的真名士态度,后世许多文人在文学创作时频繁用到陶渊明的典故,同样是对肆意洒脱的人生境界的追求。过度的沉溺于饮酒,也会使人丧失斗志,但在朱敦儒的有关饮酒的词作中,有些看似是通篇醉语醉态,却吐出了胸中真言,《鹧鸪天·酒》:“天上人间酒最尊。非甘非苦味通神。一杯能变愁山色,三笺全迥冷谷春。欢后笑,怒时瞋。醒来不记有何因。古时有个陶元亮,解道君当恕醉人。”历经人生百味,终会在心中积压太多的不满与牢骚,酒在这个时候显得更加珍贵,一场大醉,但在醒来之后,不应该再沉溺在抑郁悲戚的情怀中。清醒时立场坚定,开心时尽情享乐,遇到不平之事应敢于直言。懂得适时的忘却与重启,方能全身而退,在风雨飘扬的时代更是不可多得的处世哲学。三、“江南衰翁”
胡云翼《宋词选》中记朱敦儒的生平事迹道:“……早年以清高自许,不愿做官……一生九十年中,做官的时间极短。”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朱敦儒在南渡之前是否出仕。在朱敦儒南奔期间,“宋高宗赵构登基南京(今河南商丘),下诏举荐草泽才德之士,淮西部使者因文武全才举荐朱敦儒,其辞召不至,后行至南昌,张浚宣抚川陕,请其至军前计议,又辞”。其后他经历了几次短暂的为官时期,一个人可以发挥多大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他自身处境与心态的变化。在历经世事波折之后,朱敦儒渐渐感受到了宦海沉浮的无助与无奈,在这一时期,总结出了许多人生经验和规律,以及面对不同人生境遇的态度与生存哲学。
(一)自然规律
南宋朝廷危急存亡,生存于其间的许多词人往往有着不图虚名,任性洒脱的人生观。朱敦儒所作的《好事近·渔父词》组诗共有六首,通过描写日常闲适生活的一面,来表现自遣与自适。如《好事近·眼里数闲人》:“眼里数闲人,只有钓翁潇洒。已佩水仙官印,恶风波不怕。此心那许世人知,名姓是虚假。一棹五湖三岛,任船儿尖耍。”整首词写钓翁是江上最潇洒的人,上善若水,不贪图世间虚名,也无惧世间惊涛骇浪。一叶孤舟泛游五湖四海,借由渔翁的形象表明自己不慕荣利的心志。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于其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通过记述郊行遇雨的小事,写出苏轼不因身处困境而郁郁寡欢,却有一种从容淡泊、直面风雨的至高境界。朱敦儒另一首《好事近·渔父长身来》:“渔父长身来,只共钓竿相识。随意转船回棹,似飞空无迹。芦花开落任浮生,长醉是良策。昨夜一江风雨,都不曾听得。”上片记现实生活中渔父的形象,渔父在江上自由的回转船头,拨动船桨,似乎凌空而起,不留痕迹。下片中由芦花的开落自然过渡到人生一世,以个体的生命比照宇宙自然的生长规律,蕴含于平凡事物中的人生真谛,让词人可以更加洒脱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风雨”,与苏轼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感悟上达到了某种精神上的契合。
四、“辞乡去国人”
五、朱敦儒哲理词的艺术特色
词中哲理意味的大量书写应当以苏东坡为“第一人”,自此随着文学创作与社会风尚的逐渐发展,哲理词的创作境界大开,作品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哲理词的创作不仅仅是词体本身内容的扩张,更涉及艺术表现的独特方法与风格特色,朱敦儒哲理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点:
第三,真情流露,非为说教。词中蕴含的哲理是读者自己体会到的,而不是朱敦儒在创作时刻意地将哲理意趣打入词中,死板的说教。不论是表达人生短暂,应当有所作为的词作,还是以佛老思想为主,寄托人生如梦,万事皆空的词作,我们都可以从中获得正面且积极的力量。正因为不是有意为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常读常新,不同阶段都会获得不同的体悟。
朱敦儒的哲理词作是宋代哲理词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朱敦儒一生飘零南北,词中蕴含的哲理丰富且多元,不仅可以清晰地探知朱敦儒对于人生价值与得失的认知,更可以洞悉特殊时代背景(南北宋交迭之际)下的文人艰难的处境与情感世界。
①倪其心:《宋史》,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9653页。
⑧ 胡云翼:《宋词选》,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07页。
⑰ 黄昇:《花庵词选》,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79页。
⑳郭庆藩著,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9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