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不教孩子作文”
2019-10-17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19年36期
叶圣陶从小学教到大学,从短篇写到长篇,应该说在教育和写作两方面都是专家。但是他说“不教孩子作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说,孙儿能站立了,我牵着他的一双小手,帮助他挪动脚步。后来,他能借助椅子、桌子獨立活动。再后来,他不用帮助,能从一头走到另一头。孩子学会走路,几乎都是这么一个过程。他由此得出一个看法:教学生作文和教孩子学步,异曲同工,都是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去体会感悟,没有听说过有“幼儿走路法”。所以叶老从不教授孩子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
不讲不等于没有方法,只是要让孩子自己体会出来。他仅要求子女每天读些书,至于读什么,任凭自己喜欢。叶老还要求子女每天“写一点”,至于写什么也不限制。休息时,叶老让孩子把当天写的朗读给他听。叶老不轻易说“写得好”或者“写得不好”,比较多的是“我懂了”或者“我不懂”。如若叶老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子女就得调遣词句,重新组织句子,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直到叶老说“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时,再读下去。
这样看来,我们不要空谈“先学做人,再学作文”,要从老老实实地读书做起。南宋时候,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在庐山白鹿洞讲学,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学子前来听讲,而他却是带头读书。他说:“白鹿洞的第一条学规就是讲究‘吃书。”既要像人吃东西一样细嚼慢咽,还应该像牛那样大嚼大吞。这就是要把粗读和精读结合起来。光“吃”进去还不行,朱熹还要求“吐”。“吃”是读,“吐”就是写,把“吃”进去的知识经过消化,形成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再写出来,就是自己的成果了。
叶老的“作文教学法”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就是朱熹主张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