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的描写,真情的表达

2019-10-17陈慧杰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巴迪慈母缝纫机

陈慧杰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说一说

在这个片段里,通过对母亲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呈现出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崇敬之情。读着文段,我们对母亲的爱油然而生。

读一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想一想

这个片段中,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

七嘴八舌

令人难忘的“慈母情深”

◎陈晓秀

章老师:读了《慈母情深》,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李享:我觉得文中的母亲很辛苦,挣点钱真不容易。

章老师: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李享:工作环境差,“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妈妈戴着“褐色的口罩”,说明车间里灰尘很多,必须戴上口罩。为了耐脏,口罩还是褐色的。

孔震:还有妈妈工作很辛苦。儿子走到她跟前她都没发现,第一次喊“妈——”,她没理会;喊了第二声“妈——”,她才直起身来。等给完儿子钱,她又坐下来,陷入到忙碌之中。

章老师:妈妈这么辛苦,得来一点微薄的工资,养活家中几个孩子已经非常吃力了,为什么还把钱给儿子买小说看呢?

董礼尊:妈妈这样做完全出于慈母对儿女的爱。也许她还有一个淳朴的想法,孩子有了知识,就不会像自己这样受苦了。

章老师:那么这个儿子又是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的呢?

祝承先:儿子看到母亲这样辛苦,就把母亲给他买书的钱,为母亲买了一盒水果罐头。

周海光:儿子这样做,不但不能感恩,反而让母亲为难,你们想啊,母亲能自个儿享用这盒水果罐头吗?还不是给孩子们吃,而她又得重新给孩子钱买书。增加开销,是母亲最不愿意做的。

章老师:那么他怎样做才对呢?

周海光:所以第二次母亲给他凑足买书的钱,他就老老实实买书了,为了母亲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好理解,也就是了却了买《青年近卫军》的心愿;“为了母亲”含义就比较深刻了,既不让母亲再为他花第三笔钱,更暗中表达自己要努力学习,将来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课文点击

“慈”——母亲的形象

《慈母情深》一文重点写了母亲给钱让“我”买书的情节。这一情节把母亲的“慈”描写得淋漓尽致,我们通过句子品味一下。

一、精心工作的瘦弱的母亲形象。文中有这样一句:“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这一句把母亲的瘦弱形象刻画得极为逼真。“脊背弯曲”说明瘦弱;从“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可看出母亲工作认真。

二、勤俭而贫苦的母亲形象。“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细细分析便知母亲非常珍惜这不多的钱,“揉得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指”说明母亲生活贫苦。

三、通情达理的母亲形象。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说明母亲并不人云亦云,而是一个有理智、有远见的人。

四、辛勤劳作的母亲形象。“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以排比句式呈现出母亲辛勤劳作的形象。

五、疲惫惊讶的母亲形象。“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从这句可以看出,“我”的到来让母亲感到惊讶,“望着”一词呈现出母亲惊讶的神情。

这些描写母亲形象的句子,表达了母亲的“慈”,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无限的爱。

技法探微

“对比”在文中流溢着……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将“对比”的手法贯穿文章始终……

一、心情“對比”

七八岁的巴迪写了一首诗让妈妈看,受到妈妈的赞扬,小巴迪“得意扬扬”,以至喜悦的心情无法控制。他用最漂亮的字体重新誊写了一遍诗,准备接受爸爸的表扬……爸爸呢?给予了他严厉的批评。小巴迪“眼睛湿润了”,心情沮丧,“失声痛哭”。

两种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巴迪的抗挫折能力逐渐增强。

二、评价“对比”

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且这种鼓励性的评价是一如既往的,在巴迪的写作生涯中从来没有间断过。与其相反的评价是爸爸的“糟糕透了”,爸爸的这种评价也是一直坚持,没有中断。

对比两种评价——在妈妈的评价中,巴迪知道那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巴迪明白爸爸的评价是在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两种评价促使巴迪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关爱“对比”

关爱的对比是作者自己的深刻认识!所以在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由于作者明白了两种“爱”的真正含义,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有父母时常的提醒,作者才能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巴迪慈母缝纫机
慈母心
浓浓慈母爱,暖暖寸草心
一起加油
一起加油
猫须镇的缝纫机
『慈母手中线』——我们可能没读懂的一句诗
缝纫机测振装置专用改造研究
慈母盼归的心
缝纫机也玩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