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CAM牙种植导板应用于上前牙列缺失种植修复的临床价值▲
2019-10-17林俏霞
林俏霞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口腔科,阳江市 529500,电子邮箱:2741736299@qq.com)
牙列缺失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口腔科常见疾病,发病后对患者语言和咀嚼功能、日常生活和社交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进行积极治疗[1-3]。牙种植手术是牙列缺失的主要治疗手段,而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e,CAD/CAM)牙种植导板被逐渐应用于牙列缺失种植修复中[4]。本研究探讨CAD/CAM牙种植导板在牙种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80例上前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上前牙因残根、根折、不良修复体等原因无法保留;(2)具备牙种植手术指征[5];(3)周围软、硬组织无急性炎症;(4)无张口受限,全口卫生状况良好。排除标准:(1)对研究不予配合者;(2)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者;(3)凝血功能障碍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1~59(39.05±12.72)岁;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20~60(39.83±12.5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均接受诊断性检查,包括标准投照X线片和牙周检查,记录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情况,收集影像学检查结果和临床照片。
1.2.2 全信息化模型的获取:分别使用锥形束CT与数字化口内扫描仪(德国博尔科曼公司D-Station型)获取患者的上颌窦、神经管、骨组织及口内软、硬组织影像学数据,导入3D图像生成及编辑处理软件Mimics 10.0软件(比利时Materialise公司)进行骨组织模型的三维重建,将上述口内组织数据配准到骨组织模型上形成全信息化模型[6]。
1.2.3 CAD/CAM牙种植导板制作:取上下颌牙列的石膏模型,根据牙齿或牙龈黏膜信息配准石膏模型,根据石膏模型生成导板基体,并在导板基体上设计导向孔和固定钉孔。导出导板数据并保存为STL格式,导入快速成型机,加工制作CAD/CAM牙种植导板。
1.2.4 计算机辅助模拟牙种植手术设计:根据1.2.2中制得的全信息化模型上记录的解剖情况和咬合情况,为患者设计手术方案并定制超毫米精度的手术导向模版,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手术模拟放置种植体,直到达到最佳效果。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医师设计。
1.2.5 手术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牙种植手术,先进行牙周清洁,去除牙周附着的菌斑、软垢及牙石,采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拔除残留牙体,将种植牙种植于缺牙处[7]。观察组应用CAD/CAM牙种植导板实施牙种植手术。先进行牙周清洁,去除牙周附着的菌斑、软垢及牙石。在导向孔内安装不锈钢导向环,采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将CAD/CAM导板固定于口腔中,根据导板上的导向孔明确植入点,撤出导板,去除植入点牙龈组织,重新置入导板,按照与导板配套的种植工具盒(杭州六维齿科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要求进行备洞,制作种植窝,将种植体种植在种植窝内,妥善固定[8-9]。制作临时冠,3~5个月后安装永久基台并行全瓷冠修复。
1.3 观察指标 (1)术前及术后即刻采用Mimics 10.0软件中的测量工具测量种植体位量,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种植体的三维位置偏差值,包括头部偏差值、根部偏差值、深度偏差值、角度偏差值。(2)术前及术后1个月分别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10]评估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分值0~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语言功能越好。(3)术前及术后1个月分别采用称量法计算咀嚼效率,咀嚼效率=(咀嚼食物总重量-剩余食物残渣重量)/咀嚼食物总重量×100%。(4)术前及术后1个月分别评价牙周指标:① 菌斑指数:采用4级评分法评估菌斑指数,分值0~3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牙周附着的菌斑越多;② 龈沟出血指数:将牙周探针插入龈缘下1 mm处滑动,观察出血情况,采用6级评分法评估出血指数,分值0~5分,得分越高表示出血倾向越严重;③ 软垢指数:采用4级评分法评估软垢指数,分值0~3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牙周附着的软垢越多。(5)美学效果:在全瓷冠修复完成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修复后种植体的外形和色泽进行评分,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外形、色泽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种植体手术前后三维位置偏差值比较 观察组手术前后的头部偏差值、根部偏差值、深度偏差值、角度偏差值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种植体手术前后的三维位置偏差值比较(x±s)
2.2 两组手术前后语言功能评分及咀嚼效率比较 术后两组语言功能评分及咀嚼效率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语言功能评分及咀嚼效率比较(x±s)
2.3 两组手术前后牙周指标比较 术后两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软垢指数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牙周指标评分比较(x±s,分)
2.4 两组修复后的美学效果比较 修复后两组患者的种植体外形和色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修复后美学效果比较(x±s,分)
3 讨 论
牙列缺失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11],往往影响语言功能及咀嚼功能,患者还可能会因牙列缺失后美观度下降而出现不良心理状况,不利于身心健康[12-13]。牙种植手术已成为牙列缺失的主要治疗手段和趋势,人工牙种植体可替代缺失牙,有效改善咬合功能,且牙种植手术避免了固定义齿修复的缺点,如无须磨损邻牙等。随着人工牙种植体材料质量及种植技术的提高,临床牙种植手术成功率也随之大幅升高[14],近年来,更为先进的CAD/CAM牙种植导板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种植修复治疗前,往往需要定位患者种植体植入点,再根据定位情况植入种植体。但在以往的报道中,部分患者由于植入点定位不准确而导致牙种植手术失败[15-17]。近年来,临床上逐渐采用CAD/CAM导板辅助对牙列缺失患者实施牙种植手术。CAD/CAM导板利用计算机技术和CT技术明确植入点,有效地提高植入点的定位精准率和牙种植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并提前明确咬合关系及咬合力量分布状况,降低翻瓣种植风险[18-20]。
笔者认为CAD/CAM种植导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以下优点:(1)术者通过术前采集患者的锥形束CT数据,结合咬合记录、术前模型、对颌模型等信息,可以提前评估患者种植体植入的条件和软、硬组织情况,利于制定手术方案。利用CAD/CAM种植导板,可以把种植体置于理想且安全的位置,有效地避开种植区的牙槽神经、邻近的牙根等重要的解剖结构,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效果[21]。(2)根据患者术前的咬合、邻牙等情况,术前术者可在软件上模拟种植后的修复情况,并根据修复体位置以及患者骨质情况合理选择种植体种类。CAD/CAM种植导板的临床应用有利于医患沟通,医师通过计算机向患者演示模拟修复过程,可使患者更直观地了解病情和手术方法,提高患者满意度。(3)借助CAD/CAM种植导板,术者可在小范围翻瓣或不翻瓣的情况下进行种植体的植入操作,准确控制种植体的植入角度、深度和方向,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最大程度减少种植体的三维位置偏差,提高手术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前后的头部偏差值、根部偏差值、深度偏差值、角度偏差值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应用CAD/CAM牙种植导板可有效地提高牙种植手术的种植位置精确度,提高患者牙种植治疗的效果。此外,术后观察组的语言功能评分、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软垢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种植体外形评分、色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说明在牙列缺失牙种植手术中应用CAD/CAM牙种植导板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和牙周状况。
综上所述,牙列缺失患者行牙种植手术时应用CAD/CAM牙种植导板进行辅助种植修复,可有效地提高种植精确度,改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和牙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