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调神针法联合穴位按摩对偏头痛患者VA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10-17杨晓峰
杨晓峰
偏头痛为慢性神经血管疾病,也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以一侧为主,间断、反复、搏动样发作,发作时间可持续4~72 h,因其频繁发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睡眠,因睡眠不足,导致精神状态欠佳,白天无精打采,工作及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在临床工作中也经常接诊到部分患者常常是在工作中发作,尤其是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工种的患者,在发作期会带来诸多安全隐患,甚至给社会及家庭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人生活在社会上就会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应有的作用,即社会功能。因久患头痛疾病,睡眠不足,加之学习、工作及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又因久治不愈,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性格发生变化,性情变的暴躁或抑郁,心理变的脆弱,丧失生活信心,内心极端变化,变的自闭或抑郁,不愿与人交流,更不可能以其自身的能力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若出现这种情况,证明其正常的社会功能可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同时,久治不愈致疾病迁延,对患者的心脑血管将产生不利影响, 临床上头痛发作后脑血栓、高血压、脑出血等也较为常见。
西医认为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天气变化、烈日照射、过度疲劳、女人经期、过度饮酒或食用巧克力等含胺高的食物均可诱发偏头痛。其头痛部位多位于前额、太阳穴等处,多数患者限于一侧,少数患者会表现为两侧疼痛,疼痛严重者可扩散至整个头部及颈部,疼痛时为跳痛、窜痛、闷胀痛,甚则剧烈刺痛,时有恶心欲吐及面色潮红等症状,症状缓解后自感乏力,精神萎靡不振,间歇期一切正常,发作频率少则每周或数周1次,多者每周发作数次,因人而异。
中医认为,偏头痛可归于“头风”“头痛”范畴,病因为风邪入侵、肝阳上亢、瘀血阻滞等,治宜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穴位按摩可改善头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反射,缓解头痛症状。针灸可调畅气血、疏通经络。药物治疗可减轻头痛程度,但长时间使用,药效降低,会损伤肝肾组织,且部分药物具有成瘾性。近年来,磁疗、氧疗、按摩、针灸等疗法广泛应用于偏头痛治疗,以减轻患者头痛症状。本研究选取我院偏头痛患者,探究通络调神针法联合穴位按摩对患者头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12例,女34例;年龄24~68岁,平均(45.87±10.31)岁;病程1~15年,平均(7.93±3.46)年。观察组男13例,女33例;年龄25~67岁,平均(46.32±10.14)岁;病程1~16年,平均(8.38±3.61)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中偏头痛诊断标准[1];符合《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偏头痛诊断标准[2];病程≥6个月;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继发性头痛;意识障碍;妊娠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2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临床采用常规药物全天麻胶囊治疗(成份:天麻;规格:0.5 g×60粒,性状:胶囊剂,气微,味甘;适应症/主治功能:用于肝风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肢体麻木);用法及用量:饭前30 min口服,一次2~6粒,一日3次, 10 d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服药期间应注意的事项:忌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物,服药期间宜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1.3.1 对照组予以穴位按摩治疗,推印堂按揉百会穴:单手拇指屈曲,关节着力印堂穴,垂直上推至百会穴,按压5 s后顺时针揉动10圈,反复操作10次;推印堂按揉太阳穴:双手大鱼际分别贴于前额,同时自额中线分推至两侧太阳穴,以双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太阳穴,顺时针按揉10圈,反复操作10次;拿风池穴:拇指、食指、中指指腹分别对准两侧风池穴,对称用力,一拿一放,一紧一松,由轻渐重,反复操作30次;按揉合谷穴:拇指指腹按压对侧合谷穴10 s,回旋揉动10圈,力度轻柔,两侧合谷穴各按10次。按摩2次/d,按摩12周。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通络调神针法治疗,选穴:率谷、太阳、外关、悬颅、侠溪、内关、神门、三阴交,针刺得气,施捻转泻法,留针30 min,每15 min行针1次,1次/d,6 d为一个疗程,间隔1 d,开始新的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针对偏头痛主要以自觉症状为主,临床检验为辅的原则,主观症状需采用数据评分表进行真假验证,疗效采用VAS评分及SF-36评分进行分析判断。1)采用VAS评分评价对比治疗前后2组疼痛程度,总分10分,评分越低,疼痛越轻。2)采用SF-36评分评价对比治疗前后2组生活质量,总分100分,评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差。
2 结果
2.1 VAS评分治疗前2组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图1。
表1 2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例,
图1 2组患者VAS评分对比图
2.2 SF-36评分治疗前2组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图2。
表2 2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 (例,
图2 2组患者SF-36对比图
3 讨论
偏头痛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血管、神经、三叉神经血管等病变有关。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头痛”“头风”范畴,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五脏六腑邪逆之气皆可致头痛发作。偏头痛病机为情志不遂、外邪侵袭等致气血瘀滞,脉络失畅,清窍不利。中医治疗以舒经通络、活血化瘀为主。印堂穴可调节诸阳经经气,百会穴可醒脑开窍,风池穴可疏风通络、壮阳益气,太阳穴可止痛醒脑,合谷穴可通经活络、镇静止痛。按摩诸穴,可起到镇静止痛、疏经活络、活血化瘀之效。此外,中医认为“脑为髓海,为元神之府”[3]。血与髓是神产生的物质基础,神的功能受到气血运行影响。《灵枢·本神》言:“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4]。故本研究对观察组施以通络调神针法,选穴率谷、太阳、外关、悬颅、侠溪、内关、神门、三阴交,施捻转泻法。率谷穴可收降湿浊,外关穴可补阳益气、联络气血,悬颅穴可降浊除湿,侠溪穴可活络止痛,内关穴可理气止痛、宁心安神,神门穴可补益心气,三阴交穴可益血、安神,共调肝脾肾三经。针刺诸穴,共奏通络止痛、益气安神之功效。吴玉婷等[5]研究发现,通络调神针法治疗偏头痛,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头痛。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通络调神针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偏头痛患者,可降低VAS评分,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通络调神针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偏头痛患者,有助于减轻患者头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