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凝血相关指标检验的意义

2019-10-17陈智阳林美英黄江山

医疗装备 2019年18期
关键词:进展脑梗死血液

陈智阳,林美英,黄江山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分院检验科 (福建厦门 361000)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肿瘤细胞、心脏内附壁血栓等)随着血液的流动,进入脑动脉,导致血管发生阻塞,当侧支循环不能代偿时,可造成该动脉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引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该病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是导致成年人残疾、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1-2]。相关报道显示,美国急性脑梗死患者将近440万,且每年新增患者约70万,而我国急性脑梗死发病率远高于美国,患者约600万,每年新增数超过200万。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在脑梗死患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主要是指颈动脉、椎动脉系统局部血管出现闭塞而引发的梗死现象,经积极治疗后,造成脑梗死发病的原发病理仍持续进展,发病后6~7 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或以阶梯式持续恶化,不仅危及其生命安全,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因此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而治疗的前提在于准确的检测。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凝血相关指标检验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进展组,急性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非进展组。进展组男43例,女33例;年龄43~84岁,平均(63.12±4.19)岁;收缩压(SBP)124~163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143.12±5.49)mmHg;舒张压(DBP)79~103 mmHg,平均(91.26±3.85)mmHg。非进展组男42例,女34例;年龄44~85岁,平均(63.79±4.83)岁;SBP 123~164 mmHg,平均(143.79±4.53)mmHg;DBP 78~101 mmHg,平均(90.64±2.16)mmH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相关诊断标准[3];(2)近1个月内未服用抗血小板、抗凝等药物治疗;(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不全,且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恶性肿瘤患者;(3)存在血液性疾病、心源性脑梗死及其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梗死再发、梗死继发性出血患者;(5)存在精神性疾病史,无法进行有效沟通患者;(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颅脑外伤患者;(8)严重不配合患者。

1.2 方法

患者于发病后48 h内抽取3 ml空腹外周静脉血,注入含有柠檬酸钠的采血管中,混合均匀,3 000 r/min离心10 min,获取血清,采用血液分析仪测定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发色底物法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APTT、TT、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D-D、FIB水平均高于非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因脑缺血所引发的神经症状及体征,若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将会造成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失,进一步发展成为完全性脑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4]。急性脑梗死本质是高凝性疾病,当疾病发生时,其病灶局部供血系统发生障碍,局部凝血因子含量上升,血液黏度、纤溶功能发生改变,进而造成血栓扩展,纤溶及凝血功能障碍,极易衍变成进展性脑梗死[5]。中老年人群为该病的易发群体,而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酗酒、吸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增多,导致该病的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引发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风险因素较多,主要致病因素为患者血流动力学出现变化、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及动脉管壁病变,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积极控制风险因素,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D-D、FIB是凝血功能重要的指标,其中D-D对于血液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评估较为重要,且D-D分子量相对较小,血浆半衰期为8 h左右,是纤维蛋白单体通过活化因子交联后,再经纤维溶解酶水解所生成的特异降解产物[6]。而FIB属于凝血因子,同时也是炎症标志物的一种,且可促进血小板凝集,利于血栓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FIB是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当患者发生脑梗死时,其凝血功能为激活状态,身体中FIB含量上升是引发脑梗死重要的风险因子[7]。胡仁平等[8]研究指出,脑梗死组D-D、FIB及其降解产物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且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上述指标水平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表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处于较为明显的高凝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APTT、TT、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D-D、FIB水平均高于非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测定其D-D、FIB水平,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进展脑梗死血液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