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应用价值
2019-10-17骆科美
骆科美
贵州航天医院超声科 (贵州遵义 563000)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乳腺疾病,属于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多发于非哺乳期,常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主要病变[1]。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率较低,仅占乳腺良性疾病的4%~5%,但其与细菌性乳腺炎十分类似,病变过程中某些阶段的表现又与乳腺癌类似,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十分困难,极易发生误诊[2]。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疑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21~46岁,平均(33.28±4.16)岁;病变大小1.5~10.6 cm,平均(6.13±1.28)cm;其中乳头凹陷22例,皮肤红肿16例,皮肤橘皮样改变1例;已婚34例,未婚6例;其中29例有哺乳史,均为非哺乳期发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选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型号为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L12-5高频线阵探头,频率5~12 MHz;患者均取仰卧位,保持上肢上举,将乳房及腋下充分暴露,对乳房的4个象限进行扫查,观察乳头及乳晕后方,若患者伴有局部炎症反应,应密切观察乳房皮下及脂肪层,判定是否出现增厚及水肿表现;若患者乳头溢乳,应观察是否存在扩张导管,明确导管扩张程度、管腔内容物情况、管壁情况等,若探及管腔内异常回声,可进行加压探查,观察是否存在流动现象;若患者伴有肿块,应重点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深度、大小、内部及后方回声,是否伴有钙化;观察患者体表是否出现瘘口,明确瘘管走行、深度、瘘管与乳头的关系、瘘管与病灶的关系等;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血流情况,记录阻力指数。
1.3 临床评价
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详细记录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超声检查情况。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结果
4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有37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2.2 超声诊断结果
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0.0%(36/40),灵敏度为91.9%(34/37),特异度为66.7%(2/3);超声诊断误诊3例,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急性细菌性乳腺炎1例,乳腺癌1例。见表1。
表1 超声检查诊断结果(例)
2.3 超声表现
(1)导管扩张型:5例,均为单纯性导管扩张,导管内壁可见不均匀增厚,内部透声较差,回声细小。(2)脓肿型:7例,可见无回声团厚壁及液性暗区,边界不清晰,内部透声较差,肿块后方有增强回声,瘘管形成1例。(3)肿块型:14例,可见团块状,伴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可见无包膜微钙化,欠清晰,后方回声无减弱。(4)囊实混合型:8例,可见混合回声区,形态不规则,颞部可见团状及絮状稍高回声,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晰,后方可见增强或衰减回声。
2.4 超声检查情况
40例中,低回声占40.0%(16/40),无回声占12.5%(5/40),混合回声占47.5%(19/40);有26例病灶纵横比>1,占65.0%,有14例病灶纵横比<1,占35.0%;肿块最大径为1.5~10.4 cm,平均(4.26±1.82)cm;患肢腋下淋巴结肿大占55.0%(22/40),长径11~17 mm,平均(12.14±0.23)mm,纵横比>2,呈扁圆形,中央可见淋巴门回声。21例乳腺肿块内可见血流信号,血流分级多属Ⅰ~Ⅱ级,且多位于病灶中心,动脉频谱处于收缩期时,呈低速血流,舒张期呈持续血流。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由非妊娠期女性乳腺在某些条件的作用下分泌的乳汁状物质分裂酶引发,不属于细菌感染,多与导管内脂肪性物质堆积及外溢有关,在导管周围产生化学性刺激、免疫性反应等,导致浆细胞浸润,进而引发浆细胞性乳腺炎[3]。目前,临床上多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生与人体差异密切相关,如乳腺导管异常、乳房肿胀、乳头凹陷等[4]。
王卫丽等[5]将浆细胞性乳腺炎分为单纯导管扩张型、团块型、脓肿型及囊实混合型4种类型。本研究中导管扩张型属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早期声像表现,多在乳晕部发生,且其最主要的表现为管腔增大,管腔内可见上皮碎屑及类脂质物质;其中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主要与其潴留物积聚表现有关。本研究中脓肿型患者超声检查可见厚壁囊性肿块,病理检查可见内部存在大片液化坏死病灶,周边存在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误诊为急性细菌性乳腺炎的患者伴有红肿、热、痛等表现,需进行鉴别。通常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于有哺乳史的女性,且可见导管扩张,全身症状轻微,经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而细菌性乳腺炎多发于哺乳期女性,通常无导管扩张,经抗生素治疗有效。
肿块型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类型,超声检查可见腺体内实质肿块回声,可见肉芽肿形成,且呈浆细胞浸润状态,组成主要包括导管壁、周围阳性肉芽组织及潴留物质。部分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可见恶性征象,包括乳头凹陷、形态不规则等,主要与管壁纤维收缩有关。对其中误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应注意鉴别;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多伴有乳腺局部肿痛,多发于乳晕部,且位置浅表,纵横比<1,且血流阻力指数<0.7,可清晰显示淋巴门,淋巴结纵横比>2。而乳腺癌多为无痛肿块,多发生于外上象限,且与皮肤粘连,有固定位置,纵横比>1,血流阻力指数>0.7,淋巴结表现为恶性转移特征,纵横比<2,淋巴结发生融合,且不可见淋巴门。本研究中,囊实混合型患者经超声检查可见回声多呈囊实混合型,可见导管壁损伤,乳腺小叶及间质均受到炎症侵袭,输乳管周围伴脂肪液化,并有囊肿出现,部分患者还伴有细菌感染,出现化脓性肉芽肿[6]。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表明超声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及灵敏度,还可可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类型进行区分,利于其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