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2019-10-17余茂武张炜汤艳婷黄钊
余茂武,张炜,汤艳婷,黄钊
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GIMTs)以平滑肌瘤、间质瘤居多,其中平滑肌瘤经内镜检查大多呈椭圆形或圆形,表面比较光滑[1];间质瘤在中老年人中患病率较高,大多好发于胃部,经内镜检查可见腔内、黏膜下存在肿物[2-3]。然而,既往采用常规内镜检查,虽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但也存在较多局限性,如对微小病灶检出效果较差[4]。近年来,超声内镜被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中,体现出更多优势。超声内镜能对腔壁结构进行区分,可按照消化道结构对肿瘤性质予以判断,并分析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明确切除深度、切除范围,提高治疗安全性[5-6]。本研究旨在分析超声内镜诊断GIMTs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进一步了解超声内镜在GIM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经常规内镜初步诊断为GIMTs的患者98例,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与病理学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32~75岁,平均(52.76±10.98)岁;体质指数(18~24)kg/m2,平均(21.19±1.46)kg/m2;临床症状:黑便48例,吞咽困难35例,呕血19例,上腹疼痛21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因黑便、吞咽困难、上腹疼痛等症状入院就诊;②入院后经常规内镜初步诊断为GIMTs;③行超声内镜、病理学检查;④病例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②复发性肿瘤;③未获得合格的病理组织检测标本。
1.3 检查方法
1.3.1 超声内镜检查 检查仪器包括电子胃镜(日本GIF-XQ260)、微型超声探头(日本UM-2R)、超声主机(日本EU M2000)、双腔镜(日本GIF-2T240)、圈套器(日本FD-IU)。患者受检前8 h禁食,首先采用常规电子胃镜进行探查,所有患者均可见黏膜下隆起病变,并行超声内镜检查。取超声内镜送至消化道腔内,将空气抽尽,注入蒸馏水将病灶彻底浸没,约100~500 mL。针对局部进行360°环扫,观察表面黏膜、病变形态的变化,经超声对病变部位进行观察,记录病变信息,包括起源层次、病变大小、肿瘤形态、回声强度、有无钙化、是否存在液性暗区、边缘有无凸起/是否光滑、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病变生长情况。若患者存在淋巴结肿大,则记录边缘、回声、长径表现,各病变处均留取超声、内镜图像10~20个,便于进一步观察、分析。
1.3.2 病理学检查
通过活检、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等方式取病理组织,获得病理组织后,利用中性甲醛液(浓度为10%)予以固定,时间为12 h。常规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加一抗、二抗,反应完毕后,行DAB显色,利用苏木精进行复染,在光镜下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GIMTs类型。
1.4 观察指标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内镜诊断各GIMTs类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利用kappa检验分析其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用频数表示,采用kappa检验分析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0.0~0.20极低的一致性、0.21~0.40一般的一致性、0.41~0.60 中等的一致性、0.61~0.80 高度的一致性和0.81~1几乎完全一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经病理检查确诊,在98例患者中,间质瘤32例(32.65%),平滑肌瘤51例(52.04%),脂肪瘤15例(15.31%),未见其他类型GIMTs。肿瘤分布区域包括大肠4例(4.08%)、胃部48例(48.98%)、食道25例(25.51%)、十二指肠21例(21.43%)。
2.2 超声内镜诊断间质瘤的价值分析
经超声内镜检出间质瘤27例,其中与病理学诊断相符的为23例。超声内镜诊断间质瘤的灵敏度为71.88%,特异度为93.94%,准确率为86.73%,阳性预测值为85.19%,阴性预测值为87.32%,与病理检查结果高度一致(kappa=0.686)。见图1-4。
表1 超声内镜诊断间质瘤的价值分析
图1超声内镜下间叶源性肿瘤 可见病灶起源于黏膜下层,内部呈低回声,边界清晰,判定为间质瘤,后经病理确认图2胃镜下间叶源性肿瘤 间质瘤,可见明确的胃底隆起,呈半球状,表面、色泽正常图3病理下平滑肌瘤(×200) 可见瘤细胞为平行成束图4病理下间质瘤(×200) 细胞丰富,显著异型,病理提示为间质瘤
2.3 超声内镜诊断平滑肌瘤的价值分析
经超声内镜检出平滑肌瘤54例,其中与病理学诊断相符的为45例。超声内镜诊断间质瘤的灵敏度为88.24%,特异度为80.85%,准确率为84.69%,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86.36%,与病理检查结果高度一致(kappa=0.693)。
表2 超声内镜诊断平滑肌瘤的价值分析
2.4 超声内镜诊断脂肪瘤的价值分析
经超声内镜检出脂肪瘤18例,其中与病理学诊断相符的为12例。超声内镜诊断间质瘤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2.77%,准确率为90.82%,阳性预测值为66.67%,阴性预测值为96.25%,与病理检查结果高度一致(kappa=0.673)。
表3 超声内镜诊断脂肪瘤的价值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GIMTs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趋势,临床针对这类患者主张尽早确诊与治疗,改善预后[7]。目前,超声内镜已被广泛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诊疗中,为这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更多依据。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是比较常见的GIMTs类型,其组织学特征比较相似,既往采用常规内镜诊断,效果不够理想[8-9]。超声内镜将超声、内镜相结合,能直接对病变形态进行观察,并且可获取组织学声像特征,与常规内镜相比,这种检查方式更有利于对病情进行诊断,提高诊疗价值[10-11]。
本研究发现超声内镜对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均有一定诊断价值,特异度、准确率均较高,且与病理学诊断的一致性良好。在本次研究中,经超声内镜提示平滑肌瘤主要源于黏膜下肌层或黏膜肌层,局部呈低回声,回声比较均匀,部分患者病变处呈高回声,边界非常清晰。间质瘤主要源于固有肌层,病变部位呈低回声,部分患者夹杂了高回声改变,边界比较清晰,回声均匀或不均。脂肪瘤主要源于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局部呈高回声,回声均匀,边界较清晰。研究表明超声内镜尤其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效果显著,然而,由于部分病变的声像学表现非常相似,因此容易造成误诊,例如间质瘤与平滑肌瘤误诊率相对较高[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内镜诊断间质瘤中有9例误诊,诊断平滑肌瘤有6例误诊,诊断脂肪瘤有3例误诊,共有18例误诊,笔者分析原因可能在于探测深度较浅所致。在未来的GIMTs诊断中,检测人员需增加探测深度,分析病灶内部是否存在间隔或分叶,观察囊性变情况,综合多种信息对肿瘤类型进行鉴别。
研究表明部分GIMTs患者并无明显症状,这类患者大多通过体检或偶然胃镜检查被检出,肿瘤性质很难界定[14]。这就要求超声内镜检测人员提高检测技巧,进一步明确各肿瘤类型的声像特征,提高诊断效果。此外,检测人员还需掌握超声内镜的禁忌症,具体如下:①危重症病例,如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休克等[15];②合并腐蚀性食管炎等急性炎症[16];③消化道穿孔[17];④高位食管癌、严重食管静脉曲张、胸动脉瘤[18]。本研究中无患者出现因超声内镜检查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但有学者发现超声内镜可能引起出血、吸入性肺炎、窒息等并发症[19-20]。因此,在检查过程中,检测人员必须对患者状态进行密切观察,预防呛咳。
综上,超声内镜对GIMTs的诊断效果良好,能有效鉴别GIMTs类型,其对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的鉴别能取得较高的特异度、准确率,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可作为诊断GIMTs的重要技术。然而,本研究也有不足,如仅选取98例患者纳入研究,样本量少,未来将增加样本量进一步予以探讨。